胡淑芳
摘要: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具有藝術性的,而閱讀教學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其本質(zhì)都是根據(jù)語文學科自身所具有的特點以及學生對于語文學科學習的心理特點,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出發(fā),不斷更新方法增強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這也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在本文中,將從最新的教育理念視角下,探索在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工作中,教師、學生、校方都應做出什么樣的努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10-0066-01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選擇合適的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在當下這樣一個強調(diào)學習創(chuàng)新性和主動性的時代,語文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畢竟閱讀是基于學生自身的一種個性化體驗過程,不能再像過去一樣一味地以教師的分析講解為主,應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世界中,加強自身的閱讀體驗與理解感悟。在這種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依據(jù)學生特點和閱讀教材來具體制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閱讀氛圍,突出學生閱讀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和諧的閱讀氛圍,在閱讀教育中突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1]。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建立起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愉快地氛圍里自在的閱讀,在發(fā)揮好教師閱讀活動組織者和指導者作用的同時,不影響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師生雙方可以在這個寬松的閱讀氛圍內(nèi)互相就閱讀文章進行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閱讀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確立,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行有所新發(fā)現(xiàn),自行的構建思維框架,要使學生能夠自己閱讀,且自己會閱讀,從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有一個論斷,那就是如果要培養(yǎng)學生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重視學生“心理自由”以及“心理安全”的培養(yǎng),因為從本質(zhì)上來講創(chuàng)造性活動就是與眾不同的,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在心理上感覺到安全自由,才能使其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和諧的閱讀氛圍,突出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2.閱讀中讀與寫的有效結合,豐富閱讀體驗
從閱讀到動筆寫是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此處所說的動筆寫,不是簡單的抄寫一遍課文、寫寫文章中的生字那樣,而是從一種邏輯思維培養(yǎng)的角度來考慮[2]。從最開始的仿寫句子,到片段的自我寫作,再到能夠?qū)⑷宋?、時間、事件、地點有效地結合,直到文章的潤色,這并非一日之功,這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應該從閱讀中獲得什么,積累什么,促進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勤于動筆的好習慣,以此培養(yǎng)他們閱讀和寫作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才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生會自發(fā)主動的參與到閱讀中去,因此,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重點工作內(nèi)容。
3.了解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有計劃的組織閱讀教學
教師既是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指導者,“教學”之所以為教學,是因為這其中包含著一個教育的輸出過程和一個學習的反饋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自己教授的過程,更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反饋過程,在分析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有計劃性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3]。學齡初期的小學生,年齡偏小,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一般來說他們是很樂意也很有興趣去學習新技能和新知識的,也會對閱讀有著強烈的渴望,不過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最先記住的往往不是那些本質(zhì)性的內(nèi)容,而是那些能夠讓他們產(chǎn)生深刻印象的東西,這種東西往往是具有強烈的情感性表達[4]。因此,教師們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心理特點,在閱讀教學的早期階段,通過帶有插圖、故事性強的內(nèi)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隨著閱讀學習的漸漸深入,來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情感,遵循著從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閱讀教學方式,在結合小學生獨特的閱讀心理特點基礎上,有計劃的組織閱讀教學活動。
4.使學生明白閱讀的目的,教授必要的閱讀方式
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閱讀也不例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需要向?qū)W生傳授必要的閱讀技巧,并啟發(fā)學生自我去探索新的閱讀方式,一般來說,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有以下幾種常用的閱讀方法:
4.1 目標閱讀法。
此種閱讀方法指的是學生在結合自己需要的基礎上進行閱讀,在閱讀時直接尋找與自己所需知識相關的內(nèi)容,避免繞彎子,有助于節(jié)省時間,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更多可能性的發(fā)揮和閱讀樂趣的體驗。
4.2 快速閱讀法。
這種閱讀方法是指在閱讀過程中不出聲,促使對閱讀內(nèi)容理解思維的簡單化,進行快速的閱讀,在閱讀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不重讀、不回讀,能夠迅速從文字閱讀材料中接收到有價值的信息,在閱讀夠進行總結。
4.3 意圖揣摩法。
意圖揣摩法是指在閱讀之前和閱讀的過程中,對所需要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揣摩,諸如寫作意圖的揣摩、想要表達情感的揣摩、文章主旨的揣摩等等。在這揣摩的過程中加深對所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和自己經(jīng)驗的累積,促進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結語: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長期性行為,閱讀教育從短期來看,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加小學生的文學知識儲備;從長期來看,語文閱讀教育對于小學生思維的塑造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十分重要的,在這個階段養(yǎng)成自主獨立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來說一項終身有益的行為。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多角度啟發(fā)小學生進行閱讀。
參考文獻:
[1] 王嬌.人文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11):267.
[2] 王秋菊.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淺談[J].科學與財富,2017,(6):10-10,11.
[3] 朱琴.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育的研究[J].未來英才,2017,(19):93.
[4] 楊美嬌.多種閱讀方式并用的小學語文閱讀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