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永明(上海虹口區(qū)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高級工程師) 編輯/丙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總量也在不斷增加?!袄鴩恰弊鳛橐环N城市病,已經影響到城市的發(fā)展。近幾年,國內多地區(qū)雖推廣垃圾分類投放,但收效甚微。本期和廣大讀者討論這一話題,希望引起大眾的重視,共同破解難題。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垃圾圍城”的問題日益嚴重。據環(huán)保部最近公布的《2017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年報》顯示,去年全國214座大中城市生活垃圾達到1.88億噸,比2014年增加了2 000萬噸。2017年“雙十一”掃貨“狂歡”之后,據國家郵政局測算,產生了超過15億件的包裹,這些包裹會產生超過30萬噸垃圾。中國每年由快遞包裹帶來的包裝廢棄物達到百萬噸,包裝中用的很多膠帶、塑料泡沫在焚燒爐中燃燒會放出有害氣體,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上海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2.2萬噸。據2015年的統(tǒng)計,上海全年共產生生活垃圾789.87萬噸(日均21 640噸),其中焚燒處理250萬噸(占31.65%),直接填埋處理305.2萬噸(占38.64%),綜合處理34萬噸(占4.3%),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31.5萬噸(占3.99%),分類廚余資源化利用73.84萬噸(占9.35%),其余為采取其他處理方式和運輸損耗部分。從數據看,填埋和焚燒仍是最主要的處理方式。上面介紹的是上海市對生活垃圾處理的總體情況,由于市政府重視,承擔上海市區(qū)70%以上的垃圾處置的浦東老港垃圾填埋場,目前日處置垃圾達到23 000噸,超過設計負荷能力的54%以上。然而,空氣質量監(jiān)測報告顯示,老港區(qū)域異味天數近幾年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2017年3月,中央環(huán)保督察組到老港視察后,對老港地區(qū)環(huán)境質量持續(xù)改善給予了充分肯定。即便如此,在上海,露天焚燒垃圾的現象依舊存在。曾在媒體上曝光過的有青浦區(qū)重固鎮(zhèn)福定路萬科尚源小區(qū)周邊有人露天焚燒垃圾產生異味;浦東航頭鎮(zhèn)有焚燒工業(yè)垃圾的現象;閔行區(qū)滬青平公路航新路路口的航華公園旁堆場內有焚燒垃圾現象,造成廢氣擾民。這些被曝光的焚燒垃圾現象只是一小部分,而亂扔亂埋垃圾的現象屢見不鮮。以目前外賣所產生的垃圾為例,根據公開數據保守估計,國內三大外賣平臺的日訂單量在2 000萬左右。一個訂單至少包括2只餐盒和一只塑料袋,也就是說,每天要消耗餐盒4 000萬只,塑料袋2 000萬只,這些包含剩菜剩飯、沾污了油的外賣餐盒連同塑料袋,無論質量好壞,都很難回收,只能和其他生活垃圾混雜在一起處理,嚴重加重了環(huán)境治理的難度。垃圾圍城問題確實客觀存在并日趨嚴重,而填埋和焚燒垃圾都不是解決問題有效辦法,這樣既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又浪費了資源,因為垃圾中的相當一部分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有學者認為,垃圾其實是一種放錯地方的資源。這從物理學和化學的角度看確實如此。要使得垃圾資源化,前提條件就是垃圾分類。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的規(guī)定,日常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苫厥瘴锸侵高m宜回收循環(huán)使用的塑料、廢紙、廢玻璃、廢金屬、廢舊衣服、電子廢棄物等。有害垃圾是指廢電池、廢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油漆桶和殺蟲劑罐等。濕垃圾則是指廚房垃圾,如瓜果、菜葉、剩菜剩飯等。除上述三類垃圾外,如餐巾紙、衛(wèi)生間用紙、塑料袋、污染嚴重的紙張、陶瓷碎片和貝殼類等都屬于干垃圾。以上這些生活垃圾絕大多數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只要增強垃圾分類的意識,切實落實垃圾分類的行動,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即可變廢為寶。(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