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我是北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2016年的今天,我第一次踏上南美洲的土地,到達了和中國相隔一萬八千公里的“足球王國”——巴西。2015年年底,我收到了錄取通知,成為了里約奧運會的語言翻譯志愿者。
期待著服務好中國隊,卻在離開幕只剩下一個多月時,接到奧組委的短信:“我們現(xiàn)在急缺俄語翻譯,您愿意用俄語工作嗎?負責給俄羅斯的運動員翻譯俄語和英語?!蔽乙幌?,不僅不能服務中國隊非常遺憾,還要面對兩種語言都不是母語的挑戰(zhàn),但在奧運最需要我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不正是志愿者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嗎?于是,我又投入到第二輪備戰(zhàn)中。誰能想到,這樣的選擇,竟帶我走近了一項新的體育運動,結識了一支冠軍隊伍——俄羅斯女子手球隊。
提起手球,也許大家都很陌生,它結合了排球的技巧、足球的場地設計,和籃球的規(guī)則,是奧運會的團體球類大項。而我,負責在舉行手球比賽的未來競技場為運動員、媒體、醫(yī)療隊和觀眾提供語言翻譯服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比賽后協(xié)助他們進行媒體采訪。起初,面對這些來自戰(zhàn)斗民族身材高大的運動員,我有些膽怯,但遇到專業(yè)術語時,運動員甚至會放慢語速,定睛看我的反應,我稍稍皺一下眉頭,她們會主動說,“我再解釋得清楚些”。和場下的這種溫和不同,場上的她們是另一番勁頭。一次采訪中,有記者問:“為什么俄羅斯女子隊狀態(tài)這么好?”俄羅斯教練引用俄語諺語回答說:俄羅斯女人是勇敢的!既能勒住奔馳的馬匹,也能踏入著火的木屋。就這樣,她們連贏8場,一舉拿下奧運冠軍,創(chuàng)造了歷史。
在激烈的賽程中,也不乏溫暖的故事。在俄羅斯女子手球隊決賽時,由于語言不通,俄羅斯觀眾和工作人員發(fā)生了小摩擦。我到達現(xiàn)場時,雙方已被隔離在了不同房間,等待警察調取監(jiān)控。看到俄羅斯小伙坐立不安地來回踱步,焦急地喊著要離開這里去看比賽。我用俄語安慰他:“您別著急,我來給您轉播?!庇谑?,我開始在兩個屋子之間穿梭,不斷向他轉達著:“俄羅斯又得了一分!”“俄羅斯領先啦!”“比賽只剩十分鐘啦!”俄羅斯小伙兒漸漸平靜下來?!岸砹_斯贏了!是冠軍!”這個時候,小伙態(tài)度緩和下來,不好意思地說:“謝謝你,給你們添麻煩了?!蔽野研』锏膽B(tài)度翻譯給了警察,誤會馬上就化解了。
這是我在里約工作的真實寫照?;貒螅腥藛栁遥骸澳愕浆F(xiàn)場看女排決賽了嗎?”“要到馬龍、張繼科的簽名了嗎?”我無法一一給出肯定的回答。雖然我在離奧運最近的地方,但我所有的工作時間都在場館的固定區(qū)域,能親臨現(xiàn)場的手球比賽少之又少,更別說中國隊的比賽了。那為什么還要參與奧運呢?因為,我想用我所學、盡我所能,為奧運、為更美好的世界努力著,奉獻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和我有著同樣初衷的中國志愿者活躍在國內外大型賽會活動中,為更好地服務北京冬奧會積累了豐富和寶貴的經(jīng)驗。
帶著這樣的收獲與感動,我對2022年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行的冬奧會充滿了期待。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主場!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和付出。參與奧運塑造著此時此刻的我,也將影響著未來我的每一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