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心理健康課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為主要內(nèi)容的課程,側重引導青少年學生對自身心理狀況有所認識,對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和有可能面臨的心理危機提前預防和坦然面對。
體驗式學習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讓學生通過探索、實踐,引導學生親自感知和經(jīng)歷要學習的知識,在體驗過程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掌握運用的一種雙向傳遞的互動教學模式。
體驗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來源于羅杰斯的“非指導性學習理論”和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體驗式學習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在參與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樂于思考并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得出新知識和新經(jīng)驗。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體驗式學習不僅強調行為體驗,如活動、游戲等親自參與的動作過程,更側重體驗過程中的認知、感受、啟示和領悟等情感升華過程。筆者一直致力于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探索,筆者以執(zhí)教的《跟情緒面對面》為例,在教學實踐中提出自己的幾點思考。
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選題,應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fā)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開展旨在提高初中學生的心理素質,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這一切都不是教師臆想而來,任何一個主題教學的開展都必須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fā),從學生內(nèi)心真實的體驗出發(fā)。這樣才能通過體驗式課堂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更加深刻,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汲取心理能量。
《跟情緒面對面》這節(jié)心理課的設計來源于筆者的心理咨詢:初中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情緒容易波動,經(jīng)常被自己的情緒所困擾。他們迫切地想要學會去管理自己的情緒,但是他們又顯得非常迷茫,一直在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一味控制情緒對于問題解決效果甚微的矛盾中徘徊。而本課的設置,希望通過體驗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初中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體會自己的情緒變化,覺察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那份情緒無論是讓我們舒服或者不舒服,它都是來提醒我們,讓我們更好地愛護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
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選題應遵循“來自于學生,為了學生”的原則:課堂的選題來源于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而課堂教學活動情境的設置以及由此引發(fā)的體驗和感悟也應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服務。
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活動形式的選擇和設計,應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體驗式活動有很多種形式,如情景體驗、小組討論、心理劇、心理游戲等,任何一種活動都只是促進學生內(nèi)心體驗的一個載體。而這個載體的選擇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需求來決定,而載體的使用也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心理健康教育課堂。
活動形式的選擇和應用,應切合課堂主題,并明確活動規(guī)則做到收放自如
《跟情緒面對面》這節(jié)課,是有關學生情緒的話題,單純地講授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必須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自己的情緒體驗,才能自然流暢地進入主題的探討。而心理游戲是初中學生比較熱衷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選擇采用“抓手指”游戲導入。教師閱讀一段有關情緒的一段話,要求學生當聽到“情緒”兩個字時,迅速地用右手的手掌去抓同學左手的食指,而自己左手的食指要設法逃脫同學的手掌。通過這一抓一逃,學生有了自己的情緒體驗,并請學生分享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在學生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時,如果有類似感受的同學可以默默地舉個手。筆者選擇“抓手指”游戲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自己在活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情緒、并將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而請有類似情緒體驗的同學采取默默舉手的方式,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同伴跟自己的同感,可以放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抓手指”游戲很受同學們的歡迎,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在聽到“情緒”這個詞時,同學們都會做出自己的反應,但是這個反應的時間要有所控制。所以在介紹游戲規(guī)則時,筆者規(guī)定:“同學們做出抓或者逃的動作之后,當聽到教師倒數(shù)‘3、2、1的時候,所有的同學恢復到最開始的狀態(tài)?!碑斢螒蚧顒佑辛饲逦囊?guī)則要求,才能收放自如。
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應層層遞進,流暢自然,而不是簡單的活動堆砌
《跟情緒面對面》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筆者在本節(jié)課中對于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力爭遵循讓學生的心理體驗能夠層層遞進、心理成長流暢自然的原則,而做了精心設計。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為“情緒詞語大集合”:筆者從表達情緒所用到的詞語入手,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討論分享自己經(jīng)常使用的情緒詞語,讓學生體會到情緒是可以用語言表達的。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為“猜猜你的情緒”:從這些經(jīng)常使用的情緒詞語中挑選其中幾個,學生臺上演、臺下猜,讓學生體會覺察情緒的過程。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為“說說你的情緒”: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時,我們可以嘗試把它表達出來,跟情緒面對面。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為心理劇:一個小女孩在公園里看書,將自己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了旁邊的椅子上,開始欣賞風景,這時有個帶黑色眼鏡的年輕小伙子坐在了她心愛的那本書上。同學自編自演,發(fā)現(xiàn)同一個場景下,小女孩的情緒發(fā)生了變化。通過心理劇,讓學生體會到每個情緒的產(chǎn)生都有它背后的故事。當我們被情緒所困擾時,可以去聽聽自己或者別人情緒背后的故事。
在這層層遞進的活動安排中,學生開始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聽聽自己情緒背后的故事,從而能夠做到跟自己的情緒面對面。
體驗式活動后的討論分享,教師應注重心理咨詢技術的應用,注重對學生的引領
初中生在活動中大多是浮于形式的感受,如好玩、熱鬧、有趣,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和感悟,而這種體驗和感悟的總結特別需要教師的引領。
在《跟情緒面對面》這節(jié)課上,筆者特別注重對學生討論分享的引領。如在“情緒詞語大集合”活動中,有同學提到了用“呵呵”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筆者采用澄清式的對話幫助學生理順對表達的詞語的理解,筆者問道:“當你呵呵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當你呵呵的時候,你的感受是……這樣嗎?”
在“說說你的情緒”小組活動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傾聽了每個小組中每個同學的表達,當學生表達自己從早晨到現(xiàn)在的情緒感受時,筆者會點點頭,或者重復一下對方的話,同時筆者會補充提問:“為什么會選擇用這個詞語來描述自己的情緒?”學生會說出原因,筆者的傾聽示范、補充提問都是在試圖引領學生學會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傾聽別人表達情緒和情緒背后的故事。
在課堂感悟分享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注重不對學生的感悟和體驗做過多的評論,適當?shù)亟o學生的心理成長留白,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向。
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氛圍的建立,應有利于學生內(nèi)心真實體驗和感悟的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體驗式學習,注重學生通過活動獲得內(nèi)心體驗和感悟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而學生能不能主動在課堂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這取決于課堂氛圍的建立。而課堂氛圍的建立一方面是心理教師依靠自己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來表達對同學們的真誠、積極關注、傾聽;另一方面是要在同學們之間建立彼此的約定。筆者在每節(jié)心理課開始之前都會讓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課堂上的約定“真誠、傾聽、接納、保密、積極參與”,讓學生形成一種儀式感,意識到我們的心理課堂上是相互保密、彼此認真傾聽、互相接納的,從而讓學生信任教師、信任自己的同伴,進而放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體驗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