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范志紅 圖片提供/壹 圖
早在幾年前,我國農業(yè)部就提出要大力發(fā)展土豆生產,讓其變成國人的重要主食食材。這個新聞曾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有人甚至質疑:我們的大米白面不夠吃了?還要用土豆作主食?
其實,發(fā)展土豆產業(yè),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決資源環(huán)境和糧食安全問題。我國如今面臨著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和水資源短缺的困難,相比而言,種土豆對水資源要求少,又不需要太溫暖的氣候,對土地的質量要求也不高,生長期短,產量又高,還不需要太多化學物質幫忙。集諸多優(yōu)點于一身的土豆,當然是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食物好選擇。
土豆、甘薯等薯類食品被當作主食是由來已久的。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就曾作《甘藷疏》,希望大力推廣種植甘薯,看中其生長快、能救荒的特點。我國西北一些山區(qū)的貧困家庭曾經依賴土豆來供應主食和蔬菜兩方面的營養(yǎng)。也正是這些原因,讓薯類食品被看成是貧困的象征,人們一旦生活好了,就不再碰它們。
如今,人們不再用薯類作為主食不足的補充,而是用它們做成各種美味小點或菜肴。要想讓“貧賤”的薯類變成餐館酒樓的美食,無非是加糖、加鹽、加油,或者配合肉類一起食用。芋頭蒸肉、土豆燒牛肉、拔絲山藥、炸紅薯餅,還有世界知名的炸薯條和炸薯片,都是人們喜愛的美食。
這樣的變化讓人們對薯類的評價大大下降。在想到薯類的時候,總會聯(lián)想到甜食,聯(lián)想到薯條和薯片這些油炸食品,聯(lián)想到高脂肪的肉類,聯(lián)想到加了大量奶酪的西式土豆泥。在吃完了精米白面、大魚大肉之后,再吃加了糖吸了油本身又含有淀粉的薯類,恐怕難免會招來肥胖的麻煩。
對此薯類恐怕會覺得自己很冤。其實,它們雖說淀粉含量比普通蔬菜高了一些,但卻是貨真價實的低脂肪、高纖維食品。薯類脂肪含量不到0.5%,比面粉還要低。論淀粉含量,它們可一點不比米飯饅頭高。比如土豆的淀粉含量僅有20%左右,比白米飯(25%以上)要低,而饅頭的淀粉含量高達40%,面包就更高了。按同樣淀粉含量來說,1斤干大米,約相當于4斤土豆;1斤煮好的米飯,大約相當于1.5斤熟土豆。
而且,土豆是絕對的高鉀低鈉食品,其鉀含量之高,和香蕉相當,讓蘋果橘子之流只有自愧不如的份兒,按干物質計算,土豆鉀的含量是精白大米的10~20倍。各種薯類不僅含有糧食當中壓根兒沒有的維生素C,更富含大米中所不足的多種B族維生素。比如說,土豆中的維生素C含量堪與番茄相媲美,而且因為有淀粉的保護,維生素C的烹調損失也比較小。
但是,想要真正發(fā)揮薯類的營養(yǎng)優(yōu)勢,必須把它們當成主食吃,既不加鹽,也不加糖,更不加油。
有人問,土豆甘薯之類,是否吃了之后血糖上升太快?答案是,薯類作為主食,與大米白面相比,血糖上升速度較慢。國內的血糖試驗數(shù)據(jù)證明,土豆、甘薯的血糖反應雖比燕麥、蕎麥高,但比米飯、饅頭、面包低。
薯類不為人知的另一個強大優(yōu)勢是,把它們當主食吃的時候,飽腹作用特別強,很難吃過量。同樣是吃到飽,吃土豆和吃米飯相比,吃土豆所攝入的淀粉更少。
總之,如果能夠把一部分主食用土豆等薯類替代,既有利于幫助預防肥胖,更有利于控制血壓,對預防糖尿病也比較有利。同時,各種維生素攝入量會大幅度提高,膳食纖維多了,礦物質也多了,對于提高一日當中的營養(yǎng)質量,實在是大大有益。
當然,假如實在喜歡吃薯類制作的菜肴和點心,也可以適量吃一些,但要注意一點——吃了薯類之后,一定要減少主食的量。比如,吃了土豆燒牛肉,那么米飯就可以省去一半;吃了芋頭排骨,那么作為主食的饅頭也可以省掉;零食吃了烤紅薯,下一餐米飯就不必吃了。如此,可以避免體重增加之虞,也能得到薯類當中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
說到用蒸土豆、煮土豆替代主食,很多人會覺得不習慣?!安患佑筒患欲}怎么吃???”其實,把土豆蒸熟了,切成碎粒,盛在飯碗里,就當白米飯那么吃,一口“土豆米飯”一口菜,味道也是很不錯的,習慣了會覺得很好吃。
另外,還可以自己制作土豆泥。先把土豆蒸熟,加少量牛奶,碾成土豆泥,然后混入面粉當中,3~4份面粉配1份土豆泥,可以制作出非常柔軟可口的饅頭、面包、發(fā)糕和其他面食小點心,家里的老人孩子一定會非常喜歡!
不愿麻煩做面食的朋友們,我向您推薦三款土豆美食,雖然做法很簡單,但是吃起來味道卻不俗。不過要記得,吃了它們一定要減少主食的量!
原料:大土豆2只,椰汁1罐,煉乳1大勺。
做法:土豆洗凈切大塊,蒸熟至筷子可以扎透,去外皮、壓碎,放入食品加工機,加入不超過50%重量的椰汁,一起打成細膩的薯泥,然后再加入一大勺原味煉乳攪勻。用能夠調整形狀的裱花模具把薯泥擠到漂亮的盤子或碗里,即可享用。
評價:椰子和牛奶的香氣濃郁,口感細膩,容易消化,有飽腹感。富含碳水化合物、鉀、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也含有鈣和少量維生素A、維生素D和維生素E。既能作為宴席之前的冷盤,也可以作為健康甜點和加餐。
原料:面粉,全麥粉,土豆泥,雞蛋,胡蘿卜絲,洋蔥碎或蔥花,熟芝麻,胡椒粉,五香粉,鹽,山茶籽油或橄欖油。
做法:白面粉2份,全麥粉1份,攪細的土豆泥1粉,加水攪成做軟煎餅的面糊,再加雞蛋,還可以加點奶酪粉,以增強美味度。按口味加入五香粉、胡椒粉(用量按自己喜好調整),以及0.5%的鹽。平鍋中放少量油,撒入胡蘿卜絲1勺,然后倒入1大勺面糊攤平,表面上撒上蔥花和熟芝麻,下面凝固后再翻過來,兩面烙熟后即可食用。
評價:口感柔軟,味道香美,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膳食纖維較為豐富,在主食中又增加了蔬菜的營養(yǎng)。香辛料不僅提供美味,還可以促進消化,對于消化不良、身體怕冷的人最為適合。
原料:當年的新土豆一個,山茶籽油或橄欖油1小勺,鹽、胡椒粉和花椒適量。
做法:土豆切成0.5厘米厚的片;花椒焙香,碾碎,和鹽、胡椒粉混合成椒鹽。取平鍋,放少量油布滿平鍋底部,把土豆片排在鍋底,蓋上鍋蓋,小火慢烤約10分鐘。再翻過面來,繼續(xù)烤5~6分鐘。等土豆香而軟時,輕輕取出,放在大盤中,撒上少許做好的椒鹽,即可食用。
評價:脂肪少,口感好,不會像油炸薯條那樣產生有害物質。香濃而美味,作為主食、菜肴或點心都很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