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珊 冉顯禮
【摘 要】汪曾祺小說《受戒》的語言風格總的特點是簡潔自然、不重修飾,在作品中,作者使用動詞準確到位,形容詞貼切樸素,所用的詞語和小說中人物性格特點相符合,敘述用語有文言色彩,古樸老成,人物對話講究情味、趣味,而且準確傳神。
【關(guān)鍵詞】汪曾祺;《受戒》;語言藝術(shù)
《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很有影響力的一部作品。作品寫于1980年,記述的卻是抗日戰(zhàn)爭時,作者17歲時在一個寺廟里避難的幾個月的時間里的經(jīng)歷和感受。作者的這段經(jīng)歷曾寫過一篇小說《廟與僧》,然而時隔幾十年之后又重新回憶和寫作這段經(jīng)歷,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截然不同的面孔,我們在讀《受戒》和《廟與僧》的時候,明顯感覺前者更為清新,前者作者的人生觀也更為成熟。
《受戒》描寫了庵趙莊和荸薺庵的鄉(xiāng)土民風,以及在這種鄉(xiāng)土民風中一個天真爛漫活潑伶俐的鄉(xiāng)村小姑娘小英子和一個憨厚老實青春年少的小和尚明海之間那段清水般純潔而且朦朧的愛情。
汪曾祺小說的語言風格總的特點是簡潔自然、不重修飾。按作家自己的說法,《受戒》是“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作品的開頭,一上來就是兩段夢幻式的“囈語”,有一種回憶的格調(diào)與氣氛。句子平白,簡短得不能再簡短了:“明海出家已經(jīng)四年了?!薄八鞘龤q來的?!遍_頭的簡短,意在強調(diào)語言的自然直白,用一種平靜質(zhì)樸的“語氣”給整個小說定下一個基調(diào):故事雖與夢想有關(guān),與愛情有關(guān),但文字卻不華麗,不失自然樸素之美。正如作家自己所說,“作品的語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yǎng)。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的句子,而在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guān)系。包世臣論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guān)。好的語言正當如此?!币簿褪钦f,他不講求一字一詞的綺麗與奇特,而求準確第一,更追求整體的氛圍和韻味。整篇小說,幾乎找不出華麗的詞句,也沒有故意多用方言,但卻有地方風味,那不是由語言體現(xiàn)出來,而是由準確生動的風俗描寫體現(xiàn)出來。在人物塑造、風俗描寫、情節(jié)展開過程中,語言的準確運用,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小說《受戒》其語言特點具體來說,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動詞很多,而且準確到位
如舅舅教明海念經(jīng)那段,雖然連用了六個“說”,但是我們讀來并不嫌重復:
舅舅說,念經(jīng):一要板眼準,二要合工尺。說:當一個好和尚,得有條好嗓子。說:民國二十年鬧大水,運河倒了堤,最后在清水潭合龍,因為大水淹死的人很多,放了一臺大焰口,十三大師——十三個正座和尚,各大廟的方丈都來了,下面的和尚上百。誰當這個首座?推來推去,還是石橋——善因寺的方丈!他往上一坐,就跟地藏王菩薩一樣,這就不用說了;那一聲“開香贊”,圍看的上千人立時鴉雀無聲。說:嗓子要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要練丹田氣!說: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說:和尚里也有狀元、榜眼、探花!要用心,不要貪玩!
再如:“荸薺”一段又用了一連串不重復的動詞:
“扌歪”荸薺,這是小英最愛干的生活。秋天過去了,地凈場光,荸薺的葉子枯了,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嗶嗶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里。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干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小英子愛干的農(nóng)活,真就像玩一樣,一捋一踩一伸手而已。汪曾祺寫小英子干活,是為了寫她心里的秘密,幾個動詞就寫活了。
二、形容詞貼切樸素
小說描寫小英子娘眼睛是“清亮亮的”,衣服是“格掙掙的”: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么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在這里連用了三個形容詞,而且很有地域特色。
三、所用的詞語和小說中人物性格特點相符合
寫明海舅舅的外貌特點,只有兩字“黃”“胖”,寫他的不拘小節(jié)“不衫不履”:
他的相貌只要用兩個字就說清楚了:黃,胖。聲音也不像鐘磬,倒像母豬。聰明么?難說,打牌老輸。他在庵里從不穿袈裟,連海青直裰也免了。經(jīng)常是披著件短僧衣,袒露著一個黃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腳趿拉著一對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著。他一天就是這樣不衫不履地這里走走,那里走走,發(fā)出母豬一樣的聲音:“呣-呣-”。
四、敘述用語有文言色彩,古樸老成
如:“大殿東側(cè),有一個小小的六角門,白門綠字”,也富有地方色彩。
五、人物對話講究情味、趣味,而且準確傳神
如小英子與明子的幾段對話,見性見情見真人,尤其是最后小英子求愛那段,直似文字中有人,呼之欲出:
明子聽見有人跟他說話,是那個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薺庵當和尚嗎?”
明子點點頭。
“當和尚要燒戒疤嘔!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搖了搖頭。
“你叫什么?”
“明海?!?/p>
“在家的時候?”
“叫明子?!?/p>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們是鄰居。我家挨著荸薺庵。——給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個蓮蓬扔給明海,小明子就剝開蓮蓬殼,一顆一顆吃起來。
……
在這里,通過小英子與明子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出兩個人的性格特點,這段對話把小英子的天真爛漫活潑伶俐以及明子的憨厚老實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受戒》中,作者汪曾祺以行云流水般的語言展現(xiàn)出一幅自然、淳樸的田園牧歌般的生活畫面,使整部作品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
參考文獻:
[1]汪曾祺.受戒[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