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靜
摘 要: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承載著一段歷史與文化,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體現(xiàn)。我們漢字教學就應(yīng)該站在文化的平臺上追根溯源,將漢字文化融入漢字教學過程之中。強化漢字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抓住傳承文化的良機。
關(guān)鍵詞:造字法;明理;析形;品味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2-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78
漢字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底蘊,肩負著文化傳承的漢字教學必須要讓孩子的頭腦刻上文化的印記。
一、運用造字法識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東漢的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中為我們詳細展示了四種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yīng)該把它們的精髓有機地融入到教學中,達到讓學生輕松識記生字的目的。
1.象形字激趣。例如,我們在講“山”字時,可以畫出它最早的文字形象(三個山頭連在一起,中間的一個山頭比較高大)。然后講給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簡化,成了現(xiàn)在的“山”字。并且,我們在寫“山”字時,中間的那一豎應(yīng)當相應(yīng)寫得長一些,以契合象形字“山”字中間的那一座山頭。這樣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很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這種教法既使學生認識了“山”字的形狀,又使他們記住了書寫“山”字時的注意事項。其他像“日”“月”“水”等象形字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教給孩子。
2.形聲字中覓方法。形聲屬于“合體造字法”,它是一種能夠巧妙地將一個字的音、形、義三個要素都融合在一起的現(xiàn)代漢字最主要的造字方法。例如:“枝”字,形旁是“木”,表示它和樹木有關(guān),聲旁是“支”,表示它的發(fā)音與“支”字一樣;“齒”字的下方是形旁,就像嘴里的牙齒,能看出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當學生對部分合體字有了一些認知之后,也便初步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學到“燈”字時,學生自己就能做出判斷:燈有火光,所以用火字旁。進而引出“盯”“釘”“?!比齻€字,這時,學生憑以往的經(jīng)驗分析出這三個字肯定和眼睛、鐵、口有關(guān),許多學生都能創(chuàng)造性地說出上述生字的字形,然后加以比較,不僅把課文中的“燈”字記住了,也輕而易舉地學會了“盯”“釘”“?!弊帧_@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由偏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興趣,在舉一反三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這樣的識字方法把一個個抽象的文字串聯(lián)起來變成了一幅畫,變成一個故事,使學生在課堂上就掌握了生字的音、形、義,從而達到了提高他們識字教學的最后目的——學得有趣又高效。
二、巧妙聯(lián)系字理,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字理識字是依據(jù)漢字的構(gòu)字規(guī)律,運用漢字形、音、義的關(guān)系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具有表意性、圖畫性,還融入傳統(tǒng)美德的特點,妙趣橫生。所以適度地運用字理識字,有利于學生體會到漢字形義之美,感受到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與無窮魅力。孩子們在對字理進行分析的同時,也習得方法,探知根由。進而便能掌握獨立識字的方法,大大提高識字的效率。
比如,“滅”字的教學,可以用演示法來啟發(fā)孩子:在火上加上蓋或蓋東西是為了滅火,教孩子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記這個字,孩子印象就會很深刻。同樣,依據(jù)字理,教學“藏”字時,引導學生先去找出它的部首“艸”,草叢便于隱藏,“爿”是床的豎形,隱喻床下可藏東西,“臣”像人俯首下視的眼睛形。想象出一個故事情景:一大臣被追殺,身中一刀,躲進草屋里,鉆進床底下。這樣的學習學生定會感到漢字很有趣。
習得方法之后,孩子的思維便插上了翅膀,在老師有意識地引領(lǐng)下學生會經(jīng)常去嘗試用聯(lián)想的方法來解讀漢字。如“男”字,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古時候,男子下田勞動的情形。想到男子力氣大,在古時候都是男人外出干田地里的重體力活,故“男”字上面是“田”;學習“?!弊謺r,他們會說:“因為水是人類的母親,所以‘海字是一個水加一個人,再加一個母字。”學到“睡”字時,他們會解讀為:“眼皮要垂下來就睡著了,所以,‘睡的右邊是一個垂字?!倍嗝从袆?chuàng)意的想法,相信當學生對漢字有了這樣的理解時,這個字肯定已經(jīng)被他們牢記于心了。于是識字也成了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
三、舉一反三,讓識字插上翅膀
中國漢字的變化多端令我們的識字教學幾多歡喜幾多憂,對于那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學生常常是張冠李戴。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運用積累和探索的識字教學的經(jīng)驗方法,靈活多樣地引導學生識字,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使學生學得靈活,記得牢固。
如:“藍”與“籃”的教學,這算是一組出錯率較高的形近字了,我們先來探討它們背后的故事,“藍”的本意是一種顏色,古時候,人們?nèi)旧貌荩浴八{”是草字頭,如藍色、藍天等。“籃”是竹字頭,和竹子有關(guān),過去竹子是一種用來編織的材料,進而引導孩子組詞“花籃、菜籃、竹籃”。打籃球就是把球投進了一個像籃子一樣的筐里,所以籃球的“籃”也是竹字頭,于是又能組詞為“籃球、籃筐、籃架、投籃”。當了解了漢字背后的故事之后,再理解起生字來,就容易多了。這個識字的規(guī)律并不是由老師直接教給學生,而是通過了一個觀察探究的過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這種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語言也得以發(fā)展。這種化難為易、駕輕就熟的識字法有利于學生從形體結(jié)構(gòu)和造字方法兩方面掌握漢字的形音義關(guān)系,從而達到有效識字的目的。這樣的教學,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已經(jīng)獲得了鮮明生動的形象。明了字形和實物是相像的,就想到物的形狀,由此記住字形,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漢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比绻覀兊膶W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教師還課堂于學生,立足于發(fā)展兒童的形象思維,但又不拘泥停留在形象階段。將“明理”“析形”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發(fā)現(xiàn)與掌握構(gòu)字規(guī)律。使學習者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從而發(fā)展思維,類化能力,進行遷移造字,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方法和文化的氣息,讓學生在這種濃郁的文化氛圍中成長。那么,我們的識字教學將更加充滿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許慎. 說文解字(附檢字)[M]. 中華書局影印, 1963.
[2] 李樂毅. 漢字演變五百例續(xù)編[M]. 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