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星
根據(jù)社會學的研究,在兒童的性格特點中,自主發(fā)揮是性格的自然組成部分。兒童期(學者將7-13歲劃分為兒童,也就是小學生)是智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本研究基于在健康中國的“大健康”視野下,從兒童智育發(fā)展的角度,為期10月實驗設計訓練探究親子定向如何將家庭與社會相結合,讓孩子在親子定向中做主導、家長輔導、教練指導,全新的去體驗角色的轉(zhuǎn)換,從而探討親子定向?qū)和ㄏ蛑腔勰芰Φ奶嵘?。本研究中智慧體力提升探討只限定在親子定向,不考慮智慧體力提升在其他活動也是否有效。
1.1 親子定向的理論意義
親子定向是定向越野衍生出來的一種需要家長陪同孩子共同參與的運動?!白印笔侵负⒆?本研究指小學生),“親”就是指小學生以外的家庭內(nèi)部成員,主要指小學生的雙親。定向運動也稱尋寶游戲,是參賽者借助地圖和指北針,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到達若干個被分別標記在地圖上和實地中的檢查點的運動。通過參加親子定向活動,可以提升識圖能力以及對地形地貌的了解,增長基本的野外知識。
1.2 親子定向的實踐意義
定向運動是一類體驗型體育運動,它非常強調(diào)參與者之間在運動后進行廣泛的交流,因此,可以積累豐富的社交知識和經(jīng)驗,提高社交能力。跑圖中增強識圖能力、建立空間感、強化方向感,從而提升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定向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培養(yǎng)人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以及在體力和智力受到壓力下做出的迅速反應,果斷決定的能力。
定向智慧體力則是指參與定向運動表現(xiàn)出來的長時間全面思考地圖的能力。智力是參與任何一項運動能力之一,智慧體力是定向運動必備基礎技能,而要取得定向運動好成績須有長時間的專注力與快速讀圖的能力。長時間的尋寶過程中,參與者為了快速且順利尋找到下一個寶藏,跑動中會不斷的分析地圖信息與經(jīng)過實地地貌,在興奮和求知的狀態(tài)中體力與智力共同發(fā)揮作用,從而在不知疲倦中完成尋寶任務。定向運動對人長時間思考問題能力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人們通常在不知不覺中便有效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技能。
3.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省圖書館、市圖書館等檢索關鍵詞“親子定向”得出相關期刊6篇、檢索關鍵詞“定向運動特點”得出相關期刊15篇、碩士論文4篇、相關書籍4余部,并對搜集資料進行整理學習。
3.2 實驗法
3.2.1 實驗對象
武漢市某小學40名小學生,男生20名,女生20名。(實驗對象,經(jīng)檢驗均無顯著性差異)
3.2.2 實驗過程
實驗時間: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寒假時間不包括在內(nèi))
地點:武漢市內(nèi)的大學(如武漢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公園(如月湖公園等)。內(nèi)容:定向越野—親子定向。
時間安排:每周末上午9:00至11:30 下午14:00至16:30
實驗過程:
第一階段(9月至11月);該階段訓練目標;認識定向運動、熟記圖例(圖1)、學會換算比例尺(圖2)、等高距、能看懂簡單地形圖并會用指北針(圖3)。以分組訓練為主;4-5個單位一組(一個家庭為一個單位,以下分組相同,一組一個教練),組內(nèi)地圖一樣,然后由孩子和家長一起按地圖上各檢查點順序在陌生的場地完成尋寶任務(親子定向活動),活動中教練跟隨指導。每次訓練完畢,各組進行總結,教練進行總評。
圖例(圖1)比例尺(圖2)
指北針的使用(圖3)
第二階段(12月,3月至4月);該階段訓練目標;會運用第一階段的基礎知識、建立方向感、且每次完成教練安排的尋寶任務、能將地圖與實地地物進行對比分析。以分組訓練為主;按運動能力分組(4-5個單位一組,一組一個教練),組內(nèi)地圖相同,由孩子帶著家長共同完成任務,教練在場地巡場(做一些安全提示)。每次訓練完畢,各組所有單位總結跑圖問題(由學生進行總結),最后教練進行總評。
(圖4) (圖5)
第三階段(5月至6月);該階段訓練目標;結合前兩個階段學習每個單位獨立完成尋寶任務。訓練方式;不分組(一個單位一組,該階段家長可選擇不參與)以比賽形式按批次出發(fā)完成尋寶任務。每次訓練完畢,進行分組交流分享跑圖經(jīng)歷,教練進行總評。
(圖6) (圖7)
3.3 觀察法
在訓練各個階段中,觀察了解學生的情況,并作記錄。訓練分組時,多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劃分(體力與識圖能力相當?shù)囊唤M);觀察記錄學生在不同分組的表現(xiàn)情況。最后鍛煉學生獨立完成尋寶任務能力為主,記錄學生在該階段讀圖時間長短變化。
3.4 邏輯分析法
采用歸納、類比、綜合等邏輯方法對本研究進行分析、編寫和總結。
4.1 結果
據(jù)統(tǒng)計90%兒童是對定向運動好奇而加入到訓練中,極少數(shù)是由于父母喜愛、好朋友參加等也隨之加入到訓練中;實驗中對照組與參加過訓練的實驗組相比,遇到問題時,參加過親子定向的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去思考解決問題,對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也要顯著高于對照組。
4.1.1 方向感的訓練變化
快速反應說出方向是指在訓練中,教練任意說出一個方位,開始以秒表計時,直到學生反映正確沖向目標點,計時停止(3秒內(nèi)劃分位快速反應,3秒后為其它),訓練重復3-5次取各單位最短時間;第二階段在熟悉指北針使用后,各單位相同的地圖,教練任意指出地圖上一點,學生快速且準確用定向語言進行描述且正確到達位置(能獨立正確到達劃分準確,需要幫助則為其它);第三階段各單位在同一場地按各自地圖出發(fā),找點準確者用時較少,芯片記錄成績判斷出個點用時(各點在3-5分鐘則為快速準確,5分鐘后為其它)。各階段方向感變化情況如下表:
表1
4.1.2 空間感訓練變化
空間感的訓練是在熟悉的場地上進行,以校園田徑場為例;直道距離100米以跑圖速度跑進估算自己需要用時。針對本研究空間感訓練測試結果劃分為;有意識是指知道這種技能 ,但自己不會;沒有概念是完全不懂;能判斷是指可估算跑圖時間與距離的關系,但不準確;各訓練階段空間感測試結果如下表:
表2
4.1.3 定向中果斷處理問題能力訓練變化 果斷處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選擇路線,而路線選擇是以規(guī)劃路線為基礎,該訓練路線選擇只考慮兩個目標點之間,并非整張定向圖。統(tǒng)計結果如下表:
4.2 分析
在表1中隨著訓練的進行,學生的方向感顯著提高。由于第一階段教練會跟隨講解,部分小學生會產(chǎn)生依賴性,從而不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多表現(xiàn)在訓練中找不到點時,開始和其他組員及教練討論其它問題;部分學生會積極和教練討論地圖。
表3
在表2中可看出;95%學生對空間這個概念很難理解,且很抽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70%有了空間感的這種意識。訓練第二階段中教練不跟隨,在場地巡視。且針對第一階段部分學生分心的情況進行了激勵方法,每個單位有實質(zhì)任務(教練根據(jù)訓練地圖分配每個單位輪流當隊長,帶領全隊找到目標點),且若能發(fā)現(xiàn)隊長錯誤,進行加分獎勵(累計分數(shù),最后按分數(shù)進行升級;初級定向菜鳥、中級定向探索、高級定向智行),大大激勵了各單位積極思考并發(fā)現(xiàn)其他單位的問題。
表3可看出到訓練最后階段,各單位水平已經(jīng)到達熟練,且能規(guī)劃多條路線,80%能果斷處理路線選擇問題。訓練中教練會根據(jù)各單位學生識圖能力而設定難度不等的路線,會不定時的在路線上滲透各種各樣的游戲,刺激學生快速的去找點。
5.1 結論
為期10個月的親子定向訓練后,小學生從好奇尋寶游戲變成尋寶高手,從開始依賴教練家長解決問題變成了帶著家長找點的小能手。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讓小學生了解了定向運動,掌握了基本的運動技能,提升了識圖能力。通過激勵原則,讓學生在訓練中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并喜歡上了這個尋寶游戲。
親子定向運動不僅培養(yǎng)了小學生長時間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還建立了良好的方向感、空間感、提升了果斷處理問題等智力因素,因此,親子定向訓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定向智慧體力。
5.2 不足
由于本研究實驗設計樣本容量較小,若要進一步證實親子定向?qū)μ嵘齼和腔垠w力是否是單一因素,需要擴大樣本容量,控制實驗干預因素。本研究僅作為對定向智慧體力探討的視角。
:
[1] 徐櫻株.如何在游戲中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性[J].中華少年,2017,(05):200-201.
[2] 梅麗娜.親子定向?qū)πW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初探[J].經(jīng)營管理者,2016,(34):495.
[3] 袁洋.親子定向?qū)πW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分析[J].好家長,2017,(34):76.
[4] 吳剛.小學生定向越野之戶外親子活動的時尚選擇[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8):123-124.
[5] 王翔,彭光輝,張新安,湯萬輝.定向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金出武雄.像外行一樣思考,像專家一樣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5.
[7] 介春陽,張紅霞.定向運動理論探索與戶外運動拓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8] 馬超.執(zhí)行功能訓練和正念訓練對促進小學兒童注意力的比較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3.
[9] 田燕.定向運動的特點及鍛煉價值研究[J].赤子(中旬),2013:57-58.
[10] 侯忠仁.定向運動社會價值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