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薇
【摘 要】目的:探究全程人文關懷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zhì)量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接收并實施手術治療的750例患者設為此次研究的對象,依據(jù)不同的護理模式分為兩個組別,其中1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2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全程人文關懷,比較組間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乙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相比較甲組更低;而護理滿意度則明顯高于甲組(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全程人文關懷,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而且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能夠促使手術室護理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全程人文關懷;手術室護理質(zhì)量;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2-03-0-01
手術治療為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方法,由于很多患者對手術形式、效果不了解,在術前容易出現(xiàn)不良情緒,依從性較差,不僅會增加不良反應,而且會因為機體應激反應而影響到預后效果[1]。因此,為了有效安撫患者的情緒,確保各項手術操作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對患者實施必要的護理干預。本文主要研究全程人文關懷對提高手術室護理質(zhì)量的效果,并報道如下:
1 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納入的750例對象,皆為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這一時間段接收并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其中,男性有413例,女性337例,年齡在16-83歲,平均年齡為(48.31±3.07)歲。將所有研究對象依據(jù)不同的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其中甲組行常規(guī)護理,而乙組則實施全程人文關懷,各組375例。在一般臨床資料比較上,組間無顯著的差異P>0.05。
1.2 方法 甲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而乙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全程人文關懷,具體包括:(1)術前干預。在術前,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并向患者講解麻醉方法、手術方法等,以消除患者的恐懼、抵觸、焦慮等情緒。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并告知其良好心態(tài)對于病情康復的積極作用,讓患者更好的配合護理及治療。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對手術室溫濕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并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盡量減少患者軀體暴露面積,做好隱私保護及保溫處理。(2)術中干預。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體位調(diào)整,讓患者穿著寬松的衣物,以確保呼吸通暢,并指導其調(diào)整呼吸,為手術做好準備。同時,護理人員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原則,構建良好的靜脈通道,并盡量一次穿刺成功。對于口干不適的患者,要用棉簽蘸取生理鹽水浸濕其嘴唇;對于未實施全麻的患者,用及時告訴患者手術進展,以舒緩其緊張情緒。(3)術后干預。在術后,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患者做好皮膚清潔工作,并為其營造出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保持病房內(nèi)的安靜、整潔,并在手術完成后第一時間通知患者家屬,讓患者得到來自家庭的關心、鼓勵。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定期查看患者的術后恢復狀況,對其體征進行密切觀察,并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以和善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并與病區(qū)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
1.3 效果評定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負性情緒進行評價,分值越高表示負性情緒越嚴重。同時,采用問卷調(diào)查形式,對兩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100分為滿分,分值≥85為滿意,84-65為較滿意,分值≤64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率+較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借助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分析、處理,用 表示計量資料,選擇t檢驗;用“[例(%)]”表示計數(shù)資料,選擇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負性情緒比較 在護理干預前,甲組SAS為(63.14±4.05)分,SDS為(68.26±3.26)分,與乙組的(64.07±4.82)分、(69.21±3.75)分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而經(jīng)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甲組SAS為(48.26±3.77)分,SDS為(50.23±3.02)分,乙組SAS為(32.13±2.89)分,SDS為(35.26±2.42)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 組間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jīng)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甲組護理滿意度為88.80%,乙組護理滿意度為97.33%,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體如表1所示:
3 討論
當前,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手術室護理工作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手術室是一個高危場所,稍有不慎就會直接影響到手術效果。而絕大多數(shù)患者在面對手術時,均存在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2]。因此,在手術室護理中,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就顯得異常重要。
全程人文關懷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能夠在拉近護患關系的同時,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尊重患者的人格,注重患者的主觀感受,通過術前、術中、術后人文關懷,來提升護理工作的完整性,并讓患者感受到親人般關心、呵護,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讓其獲得安全感,以降低機體應激反應,確保療效[3]。從本次研究結果可看出,乙組患者的負性情緒明顯低于甲組,而護理滿意度則明顯高于甲組P<0.05。
綜上所述,將全程人文關懷運用于手術室護理中,能夠取得較高護理滿意度,并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王榮梅,史念珂.醫(yī)護合作情境模擬教學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03):336-339.
馬雪蓮,歐麗嫦.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的應用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4):214-216.
林紅.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6,19(01):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