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松
【關鍵詞】哲學;方式;哲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19-0053-02
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因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政治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主要傳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常識的必修模塊,哲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之下,很多教師仍然把知識的傳授作為哲學教學的主要任務,重視的是學生對哲學知識的機械記憶和運用哲學知識解題的能力,這不符合哲學的本質。用哲學的方式進行哲學教學應該是每個高中政治教師的追求,筆者結合教學中的思考和實踐,談談自己的一孔之見。
價值引領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靈魂,三觀教育是哲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哲學教學不能滿足于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應該要發(fā)揮哲學教學的育人功能。
筆者在組織“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課教學時,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探究問題——
情境材料:羅陽,遼寧沈陽人,我國著名飛機設計專家。自2012年1月就任“殲-15”艦載機研制現(xiàn)場總指揮以來,長期奮斗在工作第一線,積勞成疾,于2012年11月25日執(zhí)行任務時因公殉職。因其為我國艦載機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被譽為“用生命托起戰(zhàn)機的航空英模”,評選為“201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問題探究:如果你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推薦委員,請你為他撰寫一段頒獎詞。
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對羅陽的事跡進行了一定的了解,在了解后學生對于撰寫頒獎詞具有很濃厚的興趣,迅速投入了撰寫過程。當教師邀請學生朗誦自己撰寫的頒獎詞時,教室里掌聲如雷,師生完全沉浸其中。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深受震撼,價值引領也成為本課的教學亮點。
其實在哲學教學中價值引領的契機比比皆是,譬如通過對“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比較,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通過學習“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堅定的信仰;通過學習“規(guī)律”的有關知識,懂得做事情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通過學習“意識的作用”,懂得樹立正確意識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理解我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等等。只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心存“核心素養(yǎng)”,將價值引領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哲學教學便有了靈魂也有了高度。
思辨能力是一種綜合的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辯證地分析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哲學是一門極富思辨性的學科,在哲學教學中,教師對哲學觀點不能生硬灌輸,而是要通過對問題的層層剖析讓學生在思考中質疑,在質疑中追問,在追問中明晰哲理。如此這般,抽象的哲學觀點才能真正為學生所理解和運用,哲學教學才具有深度,從而彰顯哲學的思維魅力。
在組織“唯物辯證法的聯(lián)系觀”一課的復習教學時,筆者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的理解,設計了以下教學情境——
《木桶與木板的對話》
木桶:我是整體,若沒有了我,你們木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木板:不對吧,應該說沒有我們木板就沒有你木桶。
木桶:只有木桶才能盛水,我的大小決定了你們能盛多少水。
木板:你能盛多少水,還得由我短板說了算。
木桶:只有我能盛水,你們必須服從我的要求。
木板:還是木桶大哥說得對,為了能多盛水,我必須再長一些,與伙伴們保持一致。
請你用整體與部分的觀點分析上述對話。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內容較多,學生不易理解,對這個知識點的處理筆者沒有采取平鋪直敘的辦法,而是創(chuàng)設了有思辨空間的教學情境。這個教學情境是根據(jù)教材文本改編而來,緊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考中產(chǎn)生疑惑,在疑惑中產(chǎn)生思維碰撞,在思維碰撞中深入理解觀點。
思辨是哲學學科的重要特點,可以引發(fā)思辨之處在哲學教學中隨處可見,譬如“哲學是世界觀,但世界觀不等于哲學”“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又是萬萬不能的”“運動是絕對的,但是絕對運動中有相對靜止”“真理具有客觀性,但是真理不是絕對的”等等。對這些哲學觀點的教學,我們絕不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而是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基礎,創(chuàng)設有思辨空間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哲學式的思考。
哲學作為一門極具人文性的學科,絕對不是概念的簡單堆砌和觀點的機械羅列,它還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我國的詩歌文化源遠流長,浩如煙海,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而且其中不少詩歌極富哲理性。在哲學教學中如果對這些教學資源加以運用,不僅能使學生更易理解哲學觀點,也能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韻味悠長。
比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說明運動和靜止的關系;運用“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運用“殘暑蟬催盡,新秋雁戴來”說明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運用“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說明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運用“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說明矛盾雙方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等等。富有詩意的哲學教學沒有說教和灌輸,學生在欣賞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哲學帶給他們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成長的力量,課堂也成為學生生命起航的地方。
在高中教學計劃中,哲學教學只有一個學期。一個學期很短,但是一生很長。筆者認為中學哲學教學留給學生的不應僅僅是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堅定的信仰、深邃的思想和悠長的韻味。有了價值引領,哲學教學便有了高度;有了思辨空間,哲學教學便有了深度;有了文化底蘊,哲學教學便有了厚度。這樣的哲學課堂才有了生命的活力和內在的張力,才能為學生的夢想插上騰飛的翅膀,揚帆起航。
[1]黃軍誼.思品課三維目標有效達成策略例談[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1).
[2]程家強.讓政治課教學氤氳詩意德育的芬芳[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