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媛 趙 浩 倪春湘
江蘇省徐州市中心醫(yī)院 江蘇徐州 221009
相關研究認為,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出現護理差錯問題,除了與其工作的認真、負責程度有關外,還與護理人員對工作的滿意程度、患者的理解程度以及護理人員長期工作的疲乏感等存在相關性。[1-2]而護理工作差錯的發(fā)生,不僅會影響護理人員自身發(fā)展,對整個醫(yī)院健康運營也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針對護理差錯產生的原因進行客觀的分析,同時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改善解決,使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倦怠感降低,工作滿意程度提高,提升整體的護理服務質量,是我國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面對的重點問題。本研究探討護理工作差錯與工作滿意度、職業(yè)倦怠之間存在的相關性,并針對護理差錯產生原因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2017年2月—8月,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首先從我國北部、南部地區(qū)各抽取2個在經濟、地理位置上有代表性的省,從選出的省中隨機抽取1個市,再從每個市隨機抽取1所三甲醫(yī)院,最后在抽取的這4所三甲醫(yī)院中選擇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護理人員320名,作為本次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在本院從事護理工作超過1年;均為女性且年齡不超過45歲;具備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充分了解并同意本次研究的內容。(2)排除標準:新入職工作不滿1年者;存在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疾?。皇苓^醫(yī)院的處分;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1)一般資料調查問卷:根據本次研究目的,結合我國三甲醫(yī)院護理工作現狀,由調查人員設計符合實際的護理人員一般情況調查表,并在統(tǒng)一指導下由研究對象自行完成。本調查問卷中不記錄護理人員姓名。
(2)護理工作差錯問卷:分析相關文獻研究資料,結合目前我國護理工作的現狀,經專家討論后,設計符合本次研究的護理工作差錯調查問卷。對護理人員在過去1年工作中發(fā)生的護理差錯進行調查統(tǒng)計,問卷共包含護理記錄差錯(如記錄不正確、不完整等)、標本留取差錯(如血液、尿、便等標本采集、儲存錯誤)、護理醫(yī)囑差錯(如醫(yī)囑內容查對不全面、患者信息核對不全面、錯誤醫(yī)囑未能及時發(fā)現或發(fā)現后不處理等)、護理給藥差錯(如給藥時間、劑量、途徑、藥品名稱錯誤等)、其他護理服務差錯(如導管護理差錯、并發(fā)癥護理差錯、消毒隔離差錯等)共5個維度。研究對象結合自身工作情況如實填寫,只要發(fā)生過其中1項即可判定為護理工作差錯。
(3)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本次研究沿用的是美國Mc Closkey與Mueller所制定的護士工作滿意度量表[3],包括3方面的內容:安全回報、社會回報和心理回報。量表包括31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滿意到非常不滿意分別賦值5~1分。平均分值越高說明滿意度越高。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的整體信度系數Cronbach α=0.927,各維度信度系數Cronbach α在0.684~0.917之間,提示該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4)職業(yè)倦怠調查問卷:護理職業(yè)倦怠調查采用修訂后的馬氏工作倦怠量表—服務行業(yè)版(MBI-HSS)問卷進行[4],包含3個分量表: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共包括47個項目,每個項目進行7級評分,從“從來沒有出現”到“每天都出現”分別賦值0~6分。其中情感耗竭、人格解體采用由高到低的評分原則,而個人成就感采用由低到高的評分原則。高度倦怠的個體在情感耗竭(>26分)和人格解體(>9分)分量表上得分較高,而在個人成就(<34分)分量表上得分較低。職業(yè)倦怠調查問卷的整體信度系數Cronbach α=0.886,各分量表信度系數Cronbach α在0.714~0.890之間,提示問卷內部一致性信度較高。
本次研究初次納入4所三甲醫(yī)院的320名護理人員,共發(fā)放問卷320份(包括一般資料問卷、護理工作差錯問卷、工作滿意度問卷、職業(yè)倦怠問卷各1份),經層層篩選,排除6套問題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314份,問卷回收有效率占比98.13%。
最終納入研究的314名護理人員中,承認在過去1年工作中發(fā)生護理差錯的有206名,占比65.61%。其中發(fā)生護理記錄差錯92名(44.66%),標本留取差錯26名(12.62%),護理醫(yī)囑差錯75名(36.41%),護理給藥差錯62名(30.10%),其他護理服務差錯36名(17.48%)。有61名護理人員在過去1年中發(fā)生護理差錯在2次及以上。
314名護理人員的平均年齡32.7±6.1歲;平均工作年限7.6±5.4年;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占102例(32.48%),已婚者167例(53.18%),有子女者124例(39.49%)。對不同特征調查對象的護理差錯發(fā)生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可見不同年齡、工作年限、工作時間、職稱的護理人員工作差錯發(fā)生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不同特征調查對象護理差錯發(fā)生情況
注:P<0.05,下同。
護理人員滿意度較低的項目為職業(yè)發(fā)展機會、互動機會、福利待遇,滿意度較高為與同事關系、排班等。分別比較不同護理工作差錯情況下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評分發(fā)現,出現護理差錯的人員在控制與責任、排班、職業(yè)發(fā)展機會、互動機會、被表揚與認可、福利待遇各維度的評分均低于未出現護理差錯的人員(P<0.05),兩組人員在與同事關系、家庭與工作平衡的維度方面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工作滿意度情況
職業(yè)倦怠調查中,護理人員個人成就感、情感枯竭維度平均評分處于中度倦怠狀態(tài),去人格化評分處于低度倦怠狀態(tài)。大多數護理人員認為工作個人成就感不強,情感處于中高度疲潰。分別比較不同護理工作差錯情況下護理人員的職業(yè)倦怠評分發(fā)現,出現工作差錯的護理人員個人成就感低于無差錯護理人員,而情感枯竭、去人格化評分顯著高于無差錯護理人員(P<0.05)(表3)。
表3 職業(yè)倦怠情況
以護理人員實際護理差錯發(fā)生作為因變量,以護理工作滿意度、職業(yè)倦怠各維度指標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控制與責任、排班、互動機會、被表揚與認可、福利待遇、個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均與護理工作差錯的發(fā)生呈相關性(P<0.05)(表4)。
表4 護理工作差錯與工作滿意度及職業(yè)倦怠的相關性
調查發(fā)現,護理人員在過去1年工作中發(fā)生過護理差錯者占比65.61%,該比例應予以重視,需研究護理工作差錯的原因,提出對策。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護理人員一般資料的調查分析發(fā)現,年齡較小、工作年限較短、每周工作時間較長以及初級職稱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發(fā)生差錯的比例較高。究其原因,是由于這類護理人員普遍存在對護理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不足,護理經驗積累較少,觀察能力及思維判斷能力較弱等問題,因而更容易發(fā)生護理差錯。因此,臨床上對此類護理人員應該加強護理技能培訓,做好護理安全教育,講解護理差錯導致的嚴重后果,從而提高警惕性,在工作中盡可能地減少差錯。
本研究進而對護理工作差錯的相關危險因素作更深一層的分析。通過調查護理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與職業(yè)倦怠情況發(fā)現,1年內無護理差錯人員工作滿意度高于發(fā)生護理差錯人員,且職業(yè)倦怠度低于發(fā)生護理差錯人員。因此提示,工作滿意度較低、職業(yè)倦怠狀態(tài)較嚴重的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容易發(fā)生差錯,這一觀點與國內外相關研究也比較相符[5]。進一步對護理工作差錯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控制與責任、排班、互動機會、被表揚與認可、福利待遇以及個人成就感、去人格化與護理工作差錯均呈相關性(P<0.05)。因此認為,重點從排班、福利待遇、管理溝通、發(fā)展機遇等方面進行改進,是從源頭降低護理人員工作差錯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由于主要探討的是護理人員工作差錯與工作滿意度及職業(yè)倦怠的相關性,對于護理工作差錯是否與醫(yī)院環(huán)境、設備以及與患者疾病嚴重程度、配合情況等因素相關,尚沒有進行分析。
作者聲明本文無實際或潛在的利益沖突。
參 考 文 獻
[1] 胡菁, 劉曉虹. 護理職業(yè)獲益感對職業(yè)倦怠的影響研究[J]. 護理研究, 2016, 30(2): 160-163.
[2] 高燕, 高菊榮, 曾娟, 等. 核心自我評價對護士職業(yè)倦怠的影響及工作滿意度的中介作用[J]. 護理研究, 2017, 31(6): 690- 692.
[3] 孔艷玲. 護理工作環(huán)境在臨床護士職業(yè)認同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的中介效應分析[J]. 護理管理雜志, 2016, 16(11): 764-767.
[4] 鄧科穗, 林武, 謝秀英, 等. 南昌市三甲醫(yī)院護士心理健康狀況與職業(yè)倦怠水平調查[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 21(7): 1027-1029.
[5] Nantsupawat A, Nantsupawat R, Kunaviktikul W, et al. Nurse Burnout, Nurse-Reported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Outcomes in Thai Hospitals[J]. J Nurs Scholarsh. 2016, 48(1): 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