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燕
(普洱市人民醫(yī)院,云南 普洱 665000)
新生兒敗血癥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嚴重感染性疾病。該病是指由于多種原因(如母體感染、新生兒皮膚受損、臍帶污染等)導致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入新生兒的血液,并在其血液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從而使其出現全身性炎癥反應的一種疾病。有統計數據顯示,新生兒敗血癥患兒占活產嬰兒總數的0.1%~1%[1]。該病具有起病隱匿、病情發(fā)展迅速及病情危重等特點,可嚴重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表明,由于該病患兒在患病的早期缺乏典型的癥狀,因此對其病情進行診斷的難度較大,易出現漏診和誤診的情況。近年來,臨床上采用PCT與hs-CRP聯合檢測的方法診斷早期新生兒敗血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PCT與hs-CRP聯合檢測在診斷早期新生兒敗血癥方面的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普洱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8例早期新生兒敗血癥患兒與68例患有其他新生兒疾病的患兒,這58例早期新生兒敗血癥患兒的病情均經綜合檢查(如血常規(guī)檢查、血培養(yǎng)檢測、腦脊液培養(yǎng)檢測等)得到確診。將58例早期新生兒敗血癥患兒設為觀察組,將68例患有其他新生兒疾病的患兒設為對照組。在觀察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32例,女性患兒26例;其日齡為1~28 d,平均日齡為(14.6±5.3)d。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患兒36例,女性患兒32例;其日齡為1~25 d,平均日齡為(13.8±4.8)d;其中,有新生兒臍炎患兒16例,有新生兒窒息患兒19例,有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21例,有新生兒淚囊炎患兒7例,有新生兒腹瀉患兒5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性別和日齡)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的比較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PCT與hs-CRP聯合檢測,然后比較其檢測的結果,總結PCT與hs-CRP聯合檢測在診斷早期新生兒敗血癥方面的價值。對患兒進行PCT與hs-CRP聯合檢測的方法是:抽取患兒空腹的靜脈血2 ml,將血液標本置于真空采血容器中。對血液標本進行5 min的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將分離出的血清放置在-70℃的環(huán)境下保存。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與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標本中PCT的水平,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與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標本中hs-CRP的水平。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血清降鈣素原(PCT)與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的水平。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PCT和hs-CRP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PCT及hs-CRP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PCT及hs-CRP水平的比較(±s)
22.6±12.2 4.1±0.6 12.4955<0.05組別 例數 PCT(ng/mL) hs-CRP(mg/mL)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58 68 13.2±10.3 0.6±0.2 10.1913<0.05
新生兒敗血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新生兒疾病。有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fā)育成熟,其免疫力較差,因此其在感染細菌或病毒后易出現全身廣泛性的炎性反應,進而可引起敗血癥。新生兒敗血癥患兒可出現拒乳、體溫升高及面色灰白等癥狀。臨床研究表明,該病患兒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就可能并發(fā)肺炎、腦膜炎等疾病,從而可極大地增加其死亡的風險[2]。因此,臨床上應在新生兒敗血癥患兒患病的早期對其進行有效的診斷和治療,以控制其病情的發(fā)展,降低其死亡率。PCT是一種蛋白質,能反映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在正常情況下,健康人體內PCT的水平較低,但當其出現嚴重的細菌、真菌或寄生蟲感染時,其體內PCT的水平就會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hs-CRP是人體在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發(fā)生組織損傷時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時相蛋白,它是一種急性炎癥反應標志物[3]。近年來,臨床上采用PCT與hs-CRP聯合檢測的方法診斷早期新生兒敗血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PCT和hs-CRP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姡瑢υ缙谛律鷥簲⊙Y患兒進行PCT與hs-CRP聯合檢測,可較為準確地診斷其病情。
參考文獻
[1]趙玫,高瑾,崔珊,等.聯合檢測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15-16.
[2]張雨相,熊將軍.聯合檢測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對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yī)療,2015(8):187-188,191.
[3]郭利美,秦微,譚稻香,等.降鈣素原和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1):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