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唐 韜
(四川省瀘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麻醉科,四川 瀘州 646000)
進行手法復位術是臨床上治療輕微的閉合性骨折及單純性關節(jié)脫位的常用方法[1]。在進行手法復位術的過程中,施術者需對患者的骨折部位或關節(jié)脫位處用力操作,從而可導致其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感。為了探究用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對接受手法復位術的閉合性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患者實施靜脈麻醉的效果,筆者對四川省瀘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接診的104例閉合性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間四川省瀘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接診的104例閉合性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其病情符合閉合性骨折或關節(jié)脫位的診斷標準。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1)合并有嚴重的感染性疾病、臟器功能不全、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精神疾病。2)對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這104例患者中有男67例、女37例;其年齡為18~55歲,平均年齡(37.4±10.8)歲;其體重為41~85 kg,平均體重(60.4±14.2)kg;其中有閉合性骨折患者21例、關節(jié)脫位患者83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52例/組)。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體重、疾病類型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這兩組患者均采用手法復位術進行治療。在手術期間,為對照組患者單用丙泊酚實施靜脈麻醉。具體的麻醉方法是:1)在術前,告知患者禁食禁水6 h。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并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2)為患者靜脈推注1.5~2.5 mg/kg濃度為10 mg/ml的丙泊酚,推注的速度為5~8 mg/min。為研究組患者聯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實施靜脈麻醉。
具體的麻醉方法是:1)在術前,告知患者禁食禁水6 h。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并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2)為患者靜脈推注0.5~1.0 μg/kg濃度為10 mg/ml的瑞芬太尼,推注的速度為5~10 mg/min。然后為其靜脈推注0.5~1.5 mg/kg濃度為10 mg/ml的丙泊酚,推注的速度為5~8 mg/min。完成麻醉后,醫(yī)生對患者進行手法復位。完成復位后,使用夾板或石膏托對閉合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外固定。
對比兩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進行復位治療的用時、術畢至蘇醒的時間、術畢至離院的時間、術中躁動的發(fā)生率和麻醉后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進行復位治療的用時、術畢至蘇醒的時間和術畢至離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的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的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5。
組別 例數 麻醉起效的時間(min)進行復位治療的用時(min)術畢至蘇醒的時間(min)術畢至離院的時間(h)研究組 52 1.3±0.7* 8.6±2.1** 1.4±0.5** 14.2±1.5**對照組 52 1.3±0.5 15.9±3.5 3.8±2.0 19.7±3.3
在術中,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fā)生躁動,其術中躁動的發(fā)生率為1.92%;對照組患者中有15例患者發(fā)生躁動,其術中躁動的發(fā)生率為28.85%;研究組患者術中躁動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麻醉后,研究組患者未發(fā)生胃腸道反應,其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為0.00%;對照組患者中有9例患者發(fā)生胃腸道反應,其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7.31%;研究組患者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進行手法復位術是臨床上治療輕微的閉合性骨折及單純性關節(jié)脫位的常用方法。丙泊酚屬于烷基酸類短效靜脈麻醉藥[2]。此藥在進入人體后能夠迅速激活氨基丁酸受體-氯離子復合物,促進氯離子的傳導,誘發(fā)氨基丁酸受體的脫敏反應,從而可起到鎮(zhèn)靜催眠的作用[3]。以往,臨床上常單用丙泊酚對接受手法復位術的患者進行靜脈麻醉,但效果不夠理想。瑞芬太尼屬于芬太尼類μ型阿片受體激動劑。此藥經由靜脈進入人體后可在1 min內達到血-腦平衡。相關的藥理學研究指出,瑞芬太尼可有效地抑制大腦皮質的痛覺區(qū),從而可起到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劉美娜[4]的研究結果證實,用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對接受手法復位術的閉合性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患者實施靜脈麻醉具有鎮(zhèn)痛效果好、患者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麻醉起效的時間相比差異不大。研究組患者進行復位治療的用時、術畢至蘇醒的時間和術畢至離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術中躁動的發(fā)生率和麻醉后胃腸道反應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用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對接受手法復位術的閉合性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患者實施靜脈麻醉的效果顯著,具有患者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
參考文獻
[1]閆梅英.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手法復位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8):176-177.
[2]慶曉峰.瑞芬太尼與芬太尼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5,32(2):36-37,40.
[3]趙秀云.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骨折及關節(jié)脫位手法復位中的麻醉處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34):146-147.
[4]劉美娜.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復位麻醉中的應用[J].健康前沿,2016,2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