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
3月23日,美國向世貿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構(DSB)提出對華磋商請求,關切點為中國的“知識產權問題”。隨后,日本和歐盟分別于4月3日和4日向WTO遞交文件,分別以涉及其實質性經貿為由,要求加入美國提起的該磋商。這是否說明美日歐正在聯(lián)手對華施壓、通過多邊解決知識產權“關切”呢?
事實上,歐盟和日本在尊重國際多邊規(guī)則、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問題上的表態(tài)是清晰和一貫的,與美國當前做法并不一致。早在美國實施鋼鋁加征關稅措施之前,歐盟就曾多次明確表示各方都要遵循多邊規(guī)則、履行承諾,而日本即便加入了對華知識產權問題磋商,仍明確表示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希望各方在多邊框架下處理貿易爭端。在WTO成立之前,日本曾在美日貿易戰(zhàn)中受到持續(xù)、嚴重的損害,希望避免單邊主義沖擊成為其重要理念之一。在此次美國加征鋼鋁關稅中,日本并未被列入豁免清單,美國政府也曾多次批評日本市場的不開放,反映出美日之間經貿理念和訴求的差異。
以WTO為代表的多邊經貿體系是各成員按照共同規(guī)則和承諾保障經貿活動權利的重要基礎。WTO賦予各成員審議其他成員方貿易政策、就違反規(guī)則和承諾進行應對的權利。在多邊規(guī)則下,兩個成員方之間的糾紛是完全允許其他成員加入磋商的,而且各方的訴求和應答也需要通過WTO系統(tǒng)為各成員知曉。這種信息公開的方式是WTO透明性原則的體現(xiàn)之一。鑒于歐、日企業(yè)與中國企業(yè)的技術合作密切,除了對華出口高新技術產品,也在華擁有不少知識產權。美國對華的知識產權磋商,歐盟和日本是有興趣且完全有權利參與的,但美國所稱的“知識產權問題”是否真的違背多邊規(guī)則和中方承諾、進而影響到美國企業(yè)的在華利益,則并不好說。
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在處理成員間的糾紛方面理應發(fā)揮重要作用,但令人遺憾的是,該機制由于美國的有意阻撓而難以有效運轉。3月27日DSB會議上,墨西哥代表64個WTO成員再次呼吁盡快啟動大法官遴選進程,而美國代表則再次以前任大法官超期工作問題并未解決為由予以阻撓,此前將新法官任命與DSB案件的審核進程聯(lián)系在一起。在需協(xié)商一致方可開啟遴選進程情況下,原本七人的大法官目前只有四位在任,且兩年后還將有兩位大法官任期屆滿。若新法官無法上任,將嚴重制約WTO處理貿易摩擦的能力。
眾所周知,知識產權問題事關對創(chuàng)新的保護,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調動創(chuàng)新者的積極性,使其得以在相當長的周期內享受創(chuàng)新帶來的領先成果。保護知識產權業(yè)已成為主要經濟體的共識。中國政府歷來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強化機構執(zhí)法能力等方面快速提升,從政府采購到民眾意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提升成效顯著。伴隨中國經濟國際化水平的提升,中國商品、服務、技術等諸多知識產權的國際影響日益廣泛,通過國際協(xié)同與合作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的需求將更為強烈。
應該看到,一些美國企業(yè)存在著濫用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技術壁壘限制競爭對手,甚至壟斷市場、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在電信、醫(yī)藥等領域尤為突出?!犊缣窖蠡锇殛P系協(xié)定》(TPP)談判中,對醫(yī)藥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期長短成為一大焦點,甚至在美國退出TPP協(xié)定后,余下11國在最終確定的協(xié)定中也將上述美方主張的條款予以凍結?!杜c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TRIPS)是WTO一攬子協(xi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平衡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競爭間的關系,全面涉及各類版權、商標、地理標志、工業(yè)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商業(yè)秘密等各類知識產權,在加強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同時減少國際貿易的扭曲和障礙,盡量減少僵化的知識產權制度對國際貿易的損害。
通過投資或貿易將技術領先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收益,以彌補前期投入并啟動新的創(chuàng)新進程,是產品生命周期的重要邏輯。喪失了后端的市場價值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和物質保障勢必難以維系。對市場行為的過度干預不僅會阻礙技術創(chuàng)新的速度,也可能對經濟造成直接沖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國采取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行為的負面影響更為突出,對本國經濟的沖擊、對跨國產業(yè)鏈的損傷以及經濟貿易的溢出效應更明顯和迅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4月的報告中指出,國際貿易和競爭能夠促進全球知識擴散,提供全球化造福所有國家的重要渠道,而貿易保護主義最終將損害生產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