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國
這幾年,我一直有一種要直抒胸臆的沖動,我想把我的耳聞目睹,連同所思所感都一吐為快——“今日是也”!
我是一名在教育戰(zhàn)線上工作了26年的初中教師。應該說,對于當今中國的義務教育學段還是比較了解的。面對當今社會紛繁復雜的教育形式,我更是感慨萬千。其中,迷惘多于希望,憂慮大于滿足。
一、陳舊的薪酬制度阻礙了教育的發(fā)展
1.教師工資收入水平的差異
當今經(jīng)濟社會中,怎么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不言而喻,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薪酬。誰不想去一個薪酬高、環(huán)境好的單位去工作?想當年,我剛畢業(yè)的時候,那時正是90年代初期,教師的工資還不如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普通工人。這時,就有教師跳槽進了企業(yè),更多的教師就靠關系或是報考到市里,去尋求薪酬高、環(huán)境好的單位去工作。后來隨著中國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教師的工資才有所提升,特別是近幾年教師的工資狀況算是有所好轉。盡管如此,社會上還是有許多大學生不愿選擇教師的職業(yè)。其實說白了,就是嫌棄教師的工資收入,沒什么油水可言。所以,在每年的教師招考中,前來應聘的大多是女大學生。照此下去,恐怕以后我們的教師群體就會出現(xiàn)“巾幗如牛毛,須眉似麟角”的失衡窘境。
2.城市和鄉(xiāng)村職稱聘任比率的差異
教師的評、聘分離,不知是從何年出臺的文件,很多教師雖然評上了職稱,聘任卻遙遙無期,這成了大家談論的傷心事。好在2014年的教師職稱聘任,將等待了多年的有些教師聘上了應有的中級職稱或者高級職稱,這些教師不乏年過半百的老教師,還有教齡20多年的教師。因為聘任的比率偏低——只有60%多,所以還是有許多教齡20多年的教師未被聘上應有的中級職稱。中國有句古話,“不患寡而患不均”。同一時期市里的初中教師,有些才剛剛參加工作幾年,卻聘上了中級職稱。后來才知道市里很多學校的聘任比率為90%以上。我們的政府和教育領導部門整天喊著“教育公平”,怎么城市和鄉(xiāng)村的聘任比率就相差30%呢?我們的政府和教育領導部門整天喊著“支持農(nóng)村教育,向農(nóng)村教育傾斜”,現(xiàn)在農(nóng)村的很多教師,那些工作幾十年的老教師,現(xiàn)在仍然拿著初級職稱的工資,而市里的才工作幾年的同等學歷的年輕教師卻拿著中級職稱的工資。這就是所謂的公正公平嗎?這就是“向農(nóng)村教育傾斜”嗎?
3.教師的工作量與薪酬的差異
在學校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但是,有些教師在評聘上較高職稱后,做工作拈輕怕重,蜻蜓點水,更有甚者就干脆“卸甲歸田,告病還鄉(xiāng)”了。這樣的結果就是“有事沒人干,該干也不干,一想都不干”。是啊,想想何必呢,年富力強的教師卻拿著比那些不怎么任課的教師少得多的工資,這干勁從何而來?天天跟這群不懂事的孩子較勁,還時不時跟那些不懂事的學生惹個閑氣,罷了吧,反正也不發(fā)什么獎金,還是拿多少錢干多少事吧,多活一天比什么都強!這是當前大部分教師的心態(tài),確實令人無奈。
客觀講現(xiàn)在的教師隊伍,非??释环N按勞分配的工資制度。凡是在教學一線的老師,應該按照工作量不同獲得報酬,真正做到“同工同酬,按勞分配”。至于教育教學成績和工齡以及學歷可以作為工資的另一部分,以便實現(xiàn)對教師的獎勵和鼓勵。倘若如此,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二、落后的教育法規(guī)造成了學生管理的亂象
1.從當前的教育法規(guī)看學生管理的亂象
從我們現(xiàn)有的《教師法》《義務教育》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來看,對于教師的約束是明確一致的——“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當然,保護未成年人是我們廣大教師的權利和義務,這無可厚非。但是,對于那些經(jīng)常違反校紀班規(guī)的問題學生該采取何種辦法呢?法律是這樣規(guī)定的——“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看來,這還是從保護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不過,問題來了,問題學生“學校予以批評教育”如果仍不奏效,該當何如?法律上就無從應對了。畢竟教育不是萬能的,當問題學生經(jīng)屢教不改后學校又不敢體罰和開除,這就讓學校的教師左右為難了。然而問題往往就出在這兒,教育懲戒法律的缺失,一般會出現(xiàn)如下兩種極端情況:一是問題學生變本加厲,無視校紀班規(guī),隨意踐踏,甚至出現(xiàn)辱罵和責打教師的現(xiàn)象。二是教師忍無可忍,失去理智毆打學生。中國是禮儀之邦,教師的鼻祖孔子就在我們中國。縱觀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是提倡“懲戒”的,“戒尺”這一器具的運用就說明了這一點。然而,今天的中國似乎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不允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讓中國的教師是既無奈,又迷惘。
2.從他山之石看中國教育的未來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傅維利曾經(jīng)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縱觀世界各國家和地區(qū),有許多值得借鑒的例子。近的像臺灣,跟我們中國大陸一脈相承,現(xiàn)在還保留著對不良學生體罰的傳統(tǒng)。韓國學校的體罰,甚至細致到男女學生有別,女生只能打大腿。遠的如加拿大,為了懲戒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教師或監(jiān)護人使用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只要合理適度,就不屬侵權。美國,自稱是國際社會尊重人權的榜樣,然而這個國家50個州中有21個是允許體罰的,而對學生體罰的常見方式是用木板打學生的屁股。世界上還有很多的發(fā)達國家也同樣支持對未成年學生的違紀體罰。
作為未成年的孩子違反校紀后,老師只是一味的給他們講道理批評疏導,這對于事情來說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很多違紀的“慣犯”依舊是我行我素,為所欲為。對待這樣的學生,只有輔之以適當?shù)捏w罰,使其內心震驚才是恰到好處的教育。當前中國的教育現(xiàn)狀中,之所以亂象叢生,既有家長的教育失當——嬌生慣養(yǎng)或是粗暴干涉,也有教師毫無章法的批評責罰。而一旦國家的教育法規(guī)明確了體罰的度,真正建立起健全的學生懲戒制度,才是中國教育管理學生亂象的結束期。
以上是我這些年對中國教育現(xiàn)狀的理解和分析,也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心頭所要迫切解開的結。我們盼望教育改革到來,猶如寒冬的麥苗在瑟瑟原野上,對春天的渴望;好似迷失的船兒在茫茫大海上,對燈塔的期待。我相信,這一天就要來臨,因為——這是所有有識之士的共同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