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現(xiàn)華
三十而立,2018年金地集團(600383.SH)將迎來公司成立三十周年。
曾幾何時,有著地產(chǎn)界“招保萬金”名號的金地集團也是行業(yè)的翹楚之一。如今,隨著后起之秀的崛起,金地集團卻顯得力不從心了。
從第三方統(tǒng)計的簽約銷售來看,金地集團的行業(yè)排名已經(jīng)多年基本穩(wěn)定在第10-15名,可反映到報表上,公司的收入多年只是在300億元級別徘徊。
簽約金額早已經(jīng)從數(shù)年前的500億元級別突破千億元,收入?yún)s難有翻倍增長。這固然有收入確認滯后的問題,但也與金地集團的拿地策略息息相關,由于堅持奉行合作拿地且占比偏少,簽約即使過千億元可最終金地集團卻無法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收入。
根據(jù)金地集團年報,2017年全年公司實現(xiàn)了1400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0%。公司連續(xù)兩年簽約金額過千億元,行業(yè)排名也穩(wěn)居近年新高的第12名,2015年時公司的簽約金額也不過600余億元。
3年簽約銷售增長了不止一倍,金地集團已經(jīng)許久沒有這樣的榮耀時刻了。根據(jù)金地集團年報,2012-2014年,公司銷售金額分別約為341.5億元、450.4億元和490億元,2015年的617億元漲幅也不到30%。
因此,2016-2017年,金地集團連續(xù)兩年實現(xiàn)約40%以上的簽約增速已經(jīng)創(chuàng)下了近年來的最高增速了。可與簽約銷售突飛猛進相比,金地集團的營收卻不升反降。
2017年,金地集團實現(xiàn)營收376.62億元,同比下降了32.15%;實現(xiàn)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43億元,同比增長8.61%;扣除非經(jīng)常性損益后,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53.01億元,同比下降8.61%。
這并不是金地集團首次收入下降。2015年,公司實現(xiàn)營收327.62億元,同比下降了28.21%;歸母凈利潤為32億元,同比下降了19.94%;扣非后凈利潤只有16.69億元,同比降幅更是達到52.04%。
2017年收入降幅超過三成,這是金地集團上市以來的最差表現(xiàn)了。
即使過去數(shù)年公司簽約銷售并未呈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但也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步攀升,為何公司的營收卻在這幾年大幅下降呢?
實際上,自從2012年營收破300億元之后,金地集團的營收鮮有表現(xiàn)時刻。僅在2016年實現(xiàn)了555.09億元,漲幅達到69.43%,轉年就降幅超過了30%。2012-2017年的6年時間,金地集團的收入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300億元級別徘徊。
自己徘徊不前但對手不會等待。曾經(jīng)的“招保萬金”四大金剛中,萬科A(000002.SZ)的收入從2012年的1031.16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428.97億元,漲幅遠超一倍;保利地產(chǎn)(600048.SH)則從2012年的689.06億元漲至2017年的1463.42億元,漲幅同樣逾一倍;招商蛇口(001979.SZ)吸收招商地產(chǎn)實現(xiàn)整體上市,其收入從2012年的276.52億元增至2017年的754.55億元,漲幅則是最高的1.73倍。
即使收入最高的2016年,金地集團同樣落后。2016年金地集團實現(xiàn)收入555.09億元,與2012年相比漲幅也僅有68.91%,與同行動輒翻倍的增速相比明顯落后了。
規(guī)模對于房企的重要性金地集團并非不知。在2016年年報中,公司就表示,規(guī)模已成為重要的競爭力,是房企獲取融資優(yōu)勢及參與土地競爭的重要基礎,也是開發(fā)企業(yè)中長期完成轉型的必要保障。
在2013年和2014年的年報中,金地集團不止一次表示要上規(guī)模。但2015年險資入駐之后,金地集團開始反復強調“不僅關注企業(yè)的規(guī)模增長,更注重如何在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中保證企業(yè)的規(guī)模和效益的平衡發(fā)展和股東的長遠利益”。不再強調規(guī)模的金地只能用合作的方式保持著表面的“光鮮”了。
“主要是因為合作項目增加,并表結算面積減少?!边@是在2017年年報中,金地集團對收入下降的解釋。正是由于奉行合作拿地模式,簽約金額看似增幅不少,可由于合作項目中所占份額偏少,無法計入公司的營收中。
這從金地集團的拿地動向中可見一斑,2013年是近年來的一個分界點。2011-2013年,金地集團分別完成85.1萬平方米、241.7萬平方米和超過75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公司的土地儲備分別達到1537.4萬平方米、1916萬平方米和超過250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分別為1241.44萬平方米、1525萬平方米和近1900萬平方米。而2013年之后,金地集團土地儲備雖然繼續(xù)增長,可權益面積難見增長。
2014-2017年,金地集團的土地儲備分別約為2400萬平方米、2600萬平方米、2950萬平方米和3770萬平方米,其中公司權益土地儲備分別約為1700萬平方米、1600萬平方米、1500萬平方米和1930萬平方米。
2013年,金地集團的土地儲備超過2500萬平方米,權益面積近1900萬平方米,占比約為76%。2017年公司土地儲備約3770萬平方米,權益面積約1930萬平方米,占比下降至51.19%,5年時間下降了近25個百分點。
如果從金地集團具體的拿地出資權益占比來看將會更加清晰。2011-2014年,金地拿地出資額分別約為22.88億元、69億元、295億元和153億元,在這幾年的年報中,金地集團并未披露自身的權益占比。
2015-2017年報披露,金地集團拿地分別完成總投資額約297億元、399億元和1004億元,其中,權益投資額分別約為113億元、168億元和473億元,即金地集團的出資份額分別約為38.05%、42.11%和47.11%,始終未過半。
收入漲幅落后,金地集團的凈利潤基本保持了增長的態(tài)勢。不過,與一線房企相比,非經(jīng)常性損益對金地的影響明顯偏大。
2017年,金地集團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68.43億元,較2016年的63億元增長了8.61%。這也是公司凈利潤在30億元級別徘徊多年后終于呈現(xiàn)跨級跳躍。
回溯年報不難發(fā)現(xiàn),金地集團的歸母凈利潤在2011-2015年始終在30億-40億元漲跌,直至2016年房企全面回暖,金地集團的歸母凈利潤才實現(xiàn)近乎翻倍的增長,達到60億元級別。
不過,最近幾年非經(jīng)常性損益對公司的利潤影響逐漸明顯。2013-2017年,金地集團的非經(jīng)常性損益分別為14.45億元、5.18億元、15.32億元、5億元和15.42億元。
在金地的非經(jīng)常性損益中,占比較高的是投資性房產(chǎn)的公允價值變動。2013年,金地的投資性房產(chǎn)首次達到了百億級別,2013-2017年分別為100.38億元、112.85億元、133.91億元、147.74億元和163.18億元。
當房價處于單邊上升行情時,成本法模式下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每年仍需要計提折舊,公允價值法模式下同樣的投資性房地產(chǎn)賬面價值每年不降反升,不僅增厚了凈資產(chǎn),公允價值增加的部分還將計入利潤,在沒有實際現(xiàn)金流入的情況下帶來凈利潤的數(shù)字提升。
而根據(jù)年報,2013-2017年,金地集團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分別為20.31億元、8.24億元、17.43億元、5.46億元和7.84億元。
在這5年時間里,除了金融街(000402.SZ)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明顯領先同行外,金地集團始終處于前列。與之齊名的“招保萬”卻并沒有以這種方式增加賬面利潤。
原本保利地產(chǎn)在4家房企中投資性房產(chǎn)最少,但幾經(jīng)努力后已經(jīng)與金地追平。2017年,保利地產(chǎn)的投資性房產(chǎn)為165.25億元,略多于金地集團的163.18億元。而萬科與招商蛇口的投資性房產(chǎn)已經(jīng)接近300億元,明顯領先金地集團。
但“招保萬金”4家地產(chǎn)巨頭除了金地集團按照公允價值法計量外,其他3家都按成本法計量。如果沒有投資性房產(chǎn)的公允價值變動“加成”,金地集團的真實利潤該縮水多少呢?
增厚了賬面利潤,金地集團便有了大筆分紅的理由,最近3年,即險資舉牌后,金地集團的分紅明顯慷慨了。
2017年,金地集團給出了每10股派5.3元(含稅)的分紅方案,現(xiàn)金分紅合計23.93億元,占歸母凈利潤的比例為34.97%。與前兩年的大手筆相比,2017年的分紅方案已經(jīng)略顯客氣了。
2015年,金地集團每10股派4.2元(含稅),合計分紅18.9億元,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59.07%。2016年,公司每10股派7元(含稅),合計分紅31.6億元,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50.15%。
而在此之前,金地集團的分紅并沒有如此大方,2012-2014年,公司分紅方案為每10股派0.8元、1.6元和1.3元(均含稅),合計分紅為3.58億元、7.15億元和5.84億元,占當年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只有10.57%、19.82%和14.61%。
這或許與金地集團大股東的變更有關聯(lián)。2014年4月,耗時一年多之后,生命人壽取代原第一大股東深圳市福田投資發(fā)展公司成為金地集團的大股東,其持股比例基本穩(wěn)定在21.7%附近。
這意味著加大分紅后,生命人壽將享受最大的一塊蛋糕。2014-2017年,金地累計分紅80.27億元,生命人壽所獲得的金額超過17億元。加之股價上漲帶來的賬面浮贏,生命人壽這筆買賣無疑相當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