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玲
精神分裂癥是一類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具有高致殘率、易復發(fā)、病情易加重、慢性遷延等特點[1]。不僅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患者家庭也會帶來巨大的心理和經(jīng)濟負擔[2]。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主要方式為藥物治療,當患者進入康復期后,其陽性癥狀有所緩解,患者逐漸恢復自知能力。但研究發(fā)現(xiàn),很多患者在康復期會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人際關系緊張、自知能力缺損等,而這一類患者很難通過單純藥物治療達到較為理想的治療狀態(tài)[3]。本研究通過低強度戶外運動訓練結合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探討低強度戶外運動訓練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復期中的應用效果。
1.1 病例資料 將醫(yī)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按照住院號尾數(shù),采用偶數(shù)法分為研究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研究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41.25±4.23)歲,平均病程(4.2±1.8)年;對照組中,男性 18 例,女性 22 例,平均年齡(40.97±3.88)歲,平均病程(4.4±2.1)歲。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程上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該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的相關診斷標準[4];(2)處于康復期階段;(3)能單獨完成相應的訓練;(4)患者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疾病或身體損傷導致不能單獨完成相關訓練;(2)患者或其家屬配合度較低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原有的藥物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每周進行3次由主管醫(yī)師和治療師共同制定的低強度戶外運動訓練,主要包括快步走、廣場舞、太極等。兩組均干預6個月。
1.4 觀察指標 MMRS量表評分[5]:主要包括患者依賴程度、自主活動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癥狀行為等4個部分,28個項目。按0~7級對患者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低,反映患者康復效果越好。
SDSS量表評分[6]:主要包括10個項目,采用0~2級評分,其中0為無明顯異?;蜉p度缺陷,1為有較為明顯的功能缺陷,2為嚴重的功能缺陷。評分越高,反映其社會功能越差。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MRSS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MRS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MRSS評分顯著降低,且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表 1)。
??????? n ???? ???????? ??? ??????????? ???????????????? ??? ??????????? ????????????????????????? ?????!???????????"?? ??????
2.2 兩組SDSS量表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S評分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SDSS評分顯著降低,且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表 2)。
?????? n ???? ???????? ??? ??????????? ??????????????? ??? ??????????? ????????????????????????????? !???????????"??????? ?
精神分裂癥是指由于人思考和認知裂解性的變化,導致機體行為、精神等與環(huán)境不和諧的情況,其具體的發(fā)病機制十分復雜,目前也尚無統(tǒng)一定論[7-8]。且精神分裂癥往往具有高致殘率、易復發(fā)、病情易加重、慢性遷延等特點,患者易受到社會的歧視,因此,患者心理往往會遭受多方面的傷害。而當患者進入康復期時,其陽性癥狀有所緩解,自知能力也有所恢復,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一方面擔心其病情反復發(fā)作,導致時常處于憂慮和擔心狀態(tài),并抵觸與外人接觸;另一方面由于用藥治療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副作用。這些都會給自身、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9]。
目前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方式多樣,但最為主要的仍是藥物治療,且大量研究表明,藥物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但單純的藥物治療也存在著對患者社會功能等方面的改善效果不理想的缺點。因此,臨床上探討使用其他方式結合藥物治療來達到較好的療效,以更有效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夏爽等[10]通過音樂療法結合藥物治療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結果顯示,可顯著改善患者的康復狀態(tài),減少患者的社會功能缺陷。林春元等[11]通過團體認知行為干預,結果顯示,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康復狀態(tài)評分均顯著提高,社會功能缺陷評分顯著降低。由此推論,團體認知行為干預對患者社會適應能力、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運用。而于青等[12]通過綜合技能訓練,探討了其對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復效果影響,通過兩年的干預,結果顯示,綜合技能訓練可顯著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復發(fā)率,改善患者的治療療效。因此,通過合適干預措施結合藥物治療康復期精神分裂癥,對患者的社會功能、認知功能等方面均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有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可以刺激神經(jīng)因子含量的增加,提高機體的認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通過過低強度戶外運動訓練結合常規(guī)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結果顯示,在6個月的干預后,患者MRSS和SDS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研究組降低趨勢更為明顯,說明通過低強度戶外運動訓練結合藥物治療和護理,對患者的社會功能、認知功能以及康復效果均有更好地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低強度戶外運動訓練能有效促進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心理康復,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值得進一步的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寧漢,袁耿潔.心理教育對預防精神分裂癥復發(fā)意義的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0,33(3):8.
[2]鄭麗松,朱轉娥,陳瑞蓮,等.醫(yī)務社工介人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33):132-135.
[3]孟月蘭,朱青青,高松寅.康復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評價[J].臨床醫(yī)學,2015,13(79):17-18.
[4]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5]王善澄.實用康復精神醫(yī)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03-413.
[6]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63-166.
[7]蓋萬良,邵長春,石念利.幸福感提升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5):40-42.
[8]余瀟.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社會功能提高小組的介入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3.
[9]吳越,張恒,許凌峰,等.積極性社區(qū)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評估[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4,41(22):4087-4090.
[10]夏 爽,翟 瑜.音樂療法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康復效果、社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2016,2(7):53-55.
[11]林春元,李玉梅.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的實施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5):137-140.
[12]于青,翟金國,趙靖平,等.綜合技能訓練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效果2年隨訪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9):1340-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