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文 楊代和 張宏林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yī)院麻醉科,福建 福州 350322)
本研究利用纖維支氣管鏡和改良Keller方法測量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研究中藥霧化吸入對全麻下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的影響,探討中藥霧化吸入圍手術(shù)期肺保護的機制和安全性,為臨床探索新的、可行、簡便、有效的模擬方案,降低術(shù)后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預(yù)后,減少住院日。
1.1 實驗動物:選取3.0~3.5 kg健康家兔,雄雌不拘,室溫下普通飼料喂養(yǎng)。
1.2 中藥霧化液制備:中藥處方:金銀花20 g,法半夏10 g,瓜蔞10 g,炙百部10 g,川貝母10 g。采用水提醇沉法提純制備,照薄層色譜法行含量測定,行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檢測有無致病菌。
1.3 方法
1.3.1 麻醉方法:均采用氣管內(nèi)插管全麻,術(shù)前禁食禁水,稱重后在清醒狀態(tài)下束縛于手術(shù)臺上,采用5號頭皮針開通家兔耳緣靜脈,丙泊酚誘導(dǎo)量為5 mg/kg,順阿曲庫銨1 mg/kg,均采用小兒直喉鏡輔助下經(jīng)口明視氣管插管,4.0Fr無套囊氣管導(dǎo)管,TKR-200C小動物呼吸機控制呼吸,吸入空氣與O2的混合氣體,O2濃度控制50%,潮氣量10 mL/kg,吸呼比1∶1.5,呼吸頻率30次/min,術(shù)中持續(xù)輸注維持予丙泊酚0.5 mg/(kg?min)。家兔麻醉后,頸部局部備皮,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手術(shù),暴露頸動脈,將壓力傳感器的動脈插管灌注0.5%肝素后插入頸動脈,固定好用于檢測血壓、心率及血氣分析。
1.3.2 測量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方法:測量時采用改良Keller方法[1],在不影響機械通氣的情況下,從呼吸回路彎接頭的開口處放入直徑2.4mm纖維支氣管鏡進入氣管導(dǎo)管下方,直視右主支氣管,引導(dǎo)管入右主支氣管后,將一個16號的硬膜外導(dǎo)管通過引導(dǎo)管,在支氣管鏡直視下到達右主支氣管背部黏膜上方(下葉上段入口上方0.5 cm)。通過硬膜外導(dǎo)管注射1%亞甲藍注射液0.01 mL,染料的應(yīng)用時間控制在1 min內(nèi)完成,支氣管鏡角度控制在正中位置,鏡頭始終定位染料前緣,盡量避免接觸黏膜,染料應(yīng)用即刻、2、4、6 min后,在支氣管鏡身上做標記,標記距離即黏液纖毛運輸速率,三個速度取平均值,以減少誤差。全過程采用單盲法,由同一個熟練應(yīng)用支氣管鏡的研究人員進行,不知道測量的分組。測量過程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當生命征不平穩(wěn)停止測量。
1.3.3 實驗分組:隨機分為四組(n=5),空白對照組:氣管插管成功后不予任何干預(yù)。生理鹽水組:氣管插管成功后在呼吸機進氣端連接霧化器霧化吸入生理鹽水2 mL,霧化時間10 min。中藥組:氣管插管成功后在呼吸機進氣端連接霧化器霧化吸入中藥霧化液2 mL,霧化時間10 min。氨溴索組:氣管插管成功后在呼吸機進氣端連接霧化器霧化吸入氨溴索注射液2 mL,霧化時間10 min。四組均在呼吸回路連接人工鼻保證氣道濕度和溫度
1.4 監(jiān)測指標:機械通氣10 min(T1)、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時測量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兩因素重復(fù)測量的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中藥組在機械通氣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時測量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與空白對照組、生理鹽水組及氨溴索組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系統(tǒng)是氣管插管后機體重要的自然防御系統(tǒng)之一。研究表明[2]:全麻期間氣管插管操作,吸入性全麻藥,靜脈全麻藥均會抑制黏液纖毛的運輸功能。而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系統(tǒng)受損可導(dǎo)致肺不張、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3]。本研究利用纖維支氣管鏡和改良Keller方法測量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研究中藥霧化吸入對全麻下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顯示中藥組在機械通氣30 min(T2)、60 min(T3)、120 min(T4)時測量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與空白對照組、生理鹽水組及氨溴索組比較均存在明顯差異,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藥霧化吸入可以有效改善家兔全麻下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抑制,為臨床探索新的、可行、簡便、有效的模擬方案,降低術(shù)后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預(yù)后,減少住院日。
表1 不同時間點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比較(±s,mm/min)
表1 不同時間點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比較(±s,mm/min)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aP<0.05;與生理鹽水組比較,bP<0.05;與氨溴索組比較,cP<0.05
組別 n T1 T2 T3 T4空白對照組 5 10.29±2.12 8.35±1.87 6.63±2.02 5.21±1.43生理鹽水組 5 10.34±2.23 8.64±1.88 6.41±1.97 5.34±1.52中藥組 5 10.22±1.98 9.21±2.10 abc 9.01±2.18 abc 9.18±1.99 abc氨溴索組 5 10.28±2.32 8.82±2.19 ab 8.72±1.95 ab 8.46±1.58 ab
參考文獻
[1] Keller C,Brimacombe J.Bronchial mucus transport velocity in paralyzed anesthetized patients: a comparison of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 and cuffed tracheal tube[J].Anesth Analg,1998,86(6):1280-1282.
[2] 于虹,劉凱.自制喘定合劑聯(lián)合穿琥寧霧化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61-162.
[3] 印春銘,何芳,林莉.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復(fù)合麻醉患者支氣管黏液纖毛運輸速率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7,27(7):58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