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弘,榮蘭香,于雪嬌,杜曉雪,張玫娜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二部檢驗科,長春 130031)
尿液檢測以其標本易得,收集過程快捷、簡便,費用便宜等優(yōu)點而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是目前檢驗科三大常規(guī)檢測項目之一[1]。尿液檢查包括尿常規(guī)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檢測、蛋白成分定量、尿酶檢測等,尿液檢查對臨床診斷、判斷療效和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2]。尿液標本檢測結果受多種因素影響,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化操作,然而臨床上常因各種原因而導致待測尿液無法及時送檢,尿液標本靜置過程中的任意因素都可能影響檢測結果,從而導致檢測結果失去臨床參考價值[3-4]。近年有研究指出,為了提高尿液標本檢測準確度,在取樣后應及時送檢,并于取樣后2 h內完成檢測[5]。為了更好地了解尿液標本放置時間對尿液中相關指標的影響,本研究于2016年6-7月收集檢驗科尿液標本20份,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尿有型成分全自動化檢測儀測定不同溫度下,不同放置時間對尿液標本中相關指標檢測結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6年6-7月隨機收集本院就診患者尿液標本共20份,每份標本約20 mL,其中來自男性12份,來自女性8份,患者年齡25~75歲,平均(52.2±3.8)歲。
1.2儀器與試劑 日本Sysmex UF-1000i尿有型成分全自動化檢測儀及配套試劑,羅氏Cobas8000 c701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質控品由伯樂公司提供。
1.3檢測方法 收集檢驗科尿液標本20份,將尿液標本分為2組,每組10份,每份標本均取尿液10 mL,分別于室溫及4 ℃冰箱中保存待測。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取樣即刻及標本放置1、2、3、4、5 h時尿生化指標:肌酐(Ucr)、尿酸(UA)、總蛋白(TP)、尿鈉(Na+)、尿鉀(K+),尿有型成分全自動化檢測儀檢測尿液中上皮細胞、紅細胞、白細胞、細菌的數(shù)量。
1.4顯微鏡觀察不同條件下紅細胞形態(tài)及細菌均值 分別于室溫及4 ℃冰箱條件下效量的標本中取富含紅細胞及微生物的標本輕輕搖勻后滴加一滴于蓋玻片上進行鏡檢,觀察取樣即刻及標本放置1、2、3、4、5 h時紅細胞形態(tài)及細菌均值變化。
2.1常溫下不同靜置時間對尿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在常溫下,取樣即刻、標本靜置1、2 h尿液中成分并沒有明顯改變,當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尿液標本中Ucr、UA、TP水平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明顯升高,而Na+、K+等指標水平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時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常溫下不同靜置時間對尿液中大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形態(tài)及細菌均值的影響 當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尿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較取樣即刻及標本靜置1、2 h時明顯下降,而細菌均值較取樣即刻及標本靜置1、2 h時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上皮細胞、白細胞數(shù)不受靜置時間影響。當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大紅細胞計數(shù)較取樣即刻及標本靜置1、2 h時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4 ℃下不同靜置時間對尿液標本中生化指標的影響 4 ℃下,尿液中成分隨著靜置時間延長并沒有明顯改變,但當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尿液標本中Ucr、UA、TP水平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時略微上升,而Na+、K+等指標水平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時略微降低,但總體變化不明顯,見表3。
2.4在4 ℃下不同靜置時間對尿液中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形態(tài)及細菌均值的影響 4 ℃下,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尿液標本中紅細胞、小紅細胞、細菌均值計數(shù)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時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常溫下不同放置時間對尿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注:與取樣即刻比較,*P<0.05;與靜置1 h比較,#P<0.05;與靜置2 h比較,△P<0.05
表2 常溫下不同靜置時間對尿液中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形態(tài)及細菌均值的影響個/μL)
注:與取樣即刻比較,*P<0.05;與靜置1 h比較,#P<0.05;與靜置2 h比較,△P<0.05
表3 4 ℃下不同放置時間對尿液標本中生化指標的影響
表4 4 ℃下不同放置時間對尿液中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形態(tài)及細菌均值的影響個/μL)
注:與取樣即刻比較,*P<0.05;與靜置1 h比較,#P<0.05;與靜置2 h比較,△P<0.05
尿液分析是門診診斷相關疾病的常規(guī)性檢測項目之一,具有取樣方便、無創(chuàng)、標本易于獲得,檢測結果快捷,能及時反映患者泌尿系統(tǒng)、腎臟及相關系統(tǒng)疾病嚴重程度及進展情況等優(yōu)點,尿液分析結果將直接影響臨床醫(yī)生對患者病情的診斷及治療[6-7]。近年隨著現(xiàn)代檢驗技術及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的廣泛應用,尿液檢驗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存在操作因素所致的檢查結果不準確的情況[8]。
目前不少研究指出,尿液標本成分會隨標本靜置時間延長而發(fā)生變化[9-11]。本研究中在常溫下,取樣即刻及標本靜置1、2 h尿液中成分并沒有明顯改變,當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尿液標本中Ucr、UA、TP水平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Na+、K+等指標水平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時降低,表明尿液中相關生化指標會隨著靜置時間延長而發(fā)生變化。尿液標本中Ucr、UA、TP水平隨著標本靜置時間延長而增加,考慮可能是由于尿液標本中的紅細胞或白細胞暴露空氣的時間過長而導致細胞低滲溶解,使細胞中相關有機物溶解于尿液中,引起Ucr、UA、TP水平升高[12]。此外,隨著尿液標本靜置時間延長,標本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也隨之延長,因此尿液標本中Na+、K+容易氧化生成氧化物或與尿液中其他離子結合而生成化合物,導致尿液中Na+、K+水平偏低[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常溫下,隨著標本靜置時間延長,尿液中紅細胞計數(shù)、大紅細胞計數(shù)明顯下降,而細菌均值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可能原因:隨著標本靜置時間延長,細菌繁殖數(shù)量將增加,導致尿液呈堿性,該情況會導致尿液中析出結晶,進一步促進紅細胞溶解,并改變紅細胞形態(tài)[14]。因此,在常溫下標本靜置時間延長會影響尿液標本檢測結果,并會影響臨床醫(yī)生對疾病的診斷。
本研究除了探討常溫下標本不同靜置時間對尿液標本成分的影響外,也分析了低溫下不同靜置時間對尿液標本成分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4 ℃下盡管尿液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尿液中成分開始出現(xiàn)變化,但并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可能原因為低溫下各種生化反應速度減慢,因此在短時間內未出現(xiàn)明顯的變化,但并不能排除靜置時間≥5 h后尿液標本相關生化指標不發(fā)生變化[15]。在4 ℃下,標本靜置時間≥3 h時,尿液標本中細胞、小紅細胞、細菌均值計數(shù)較取樣即刻及靜置1、2 h時明顯減少,提示盡管在低溫下生化反應速度減慢,但隨著靜置時間延長,細菌仍會生長繁殖,紅細胞仍會發(fā)生溶解,因此無論在低溫還是常溫下,尿液標本均不宜存放過長檢測。
綜上所述,無論在常溫下或低溫下尿液標本靜置時間均會影響檢測結果,為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可靠,應在取樣3 h內完成檢測。
[1]王海鷗.影響尿液檢驗分析前質量的主要因素及相應對策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8):1125-1126.
[2]吳曉華,肖迨,李秋晨,等.全自動尿液分析工作站復檢規(guī)則的制定及應用評估[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5(6):465-468.
[3]呂純莉,肖代敏,朱紹玲,等.URIT-1500尿干化學分析儀與AVE-764B尿有形成分分析儀聯(lián)合尿液檢測復檢規(guī)則的制定和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6,31(1):45-48.
[4]鄧金平,謝波.尿細菌培養(yǎng)與尿沉渣細菌定量計數(shù)篩查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臨床比較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5(20):5195-5197.
[5]楊銀芳,李偉,何超,等.影響尿液有形成分檢測結果的因素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7):989-990.
[6]夏麗芹.尿液檢驗的質量控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5):640.
[7]盧瞧.不同尿檢時間對外科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規(guī)檢驗結果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5):62-62.
[8]BYEON H,LEE D,CHO S.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s smoking and laryngeal disorders based on the urine cotinine test:results of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urvey[J].BMJ Open,2016,6(11):e012169.
[9]COOREVITS L,HEYTENS S,BOELENS J,et al.The resident microflora of voided midstream urine of healthy controls:standard versus expanded urine culture protocols[J].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2017,36(4):635-639.
[10]CHANG C C,SU M J,HO J L,et al.The efficacy of semi-quantitative urine protein-to-creatinine (P/C) ratio for the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proteinuria in urine specimens in health screening settings[J].Springer Plus,2016,5(1):1791.
[11]VELASCO R,BENITO H,MOZUN R,et al.Importance of urine dipstick in evaluation of young febrile infants with positive urine culture:a Spanish pediatric emergency research group study[J].Pediatr Emerg Care,2016,32(12):851-855.
[12]葛銀燕.尿沉渣分析儀法在尿紅細胞、尿白細胞檢測中的臨床應用[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10):1649-1650.
[13]POOLI A,COOK G,ISHARWAL S,et al.Urinalysis findings are not predictive of positive urine culture in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stents[J].Can J Urol,2016,23(5):8446-8450.
[14]張磊.迪瑞尿液檢驗工作站和顯微鏡鏡檢對尿中紅細胞、白細胞檢測結果的對比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5):552-555.
[15]BATAILLE A,WETZSTEIN M,HERTIG A,et al.Evidence of dipstick superiority over urine microscopy analysis for detection of hematuria[J].BMC Res Notes,2016,9(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