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 魏明華 楊遠維* 盧賢貴 何裕超 董傲
(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1神經(jīng)外科; 2介入導管室,江蘇 宿遷 223800; 3青島海慈醫(yī)院醫(yī)療集團影像科,山東 青島 266100)
近幾年隨著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術(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術的不斷更新,顱內(nèi)動脈瘤的檢出率越來越高。但是顱內(nèi)寬頸動脈瘤一直是神經(jīng)介入治療的難點,特別是老年患者。近幾年出現(xiàn)的Lvis支架,因為其更高的金屬覆蓋率、編制特性,良好的順應性等,越來越多地應用于顱內(nèi)寬頸動脈瘤治療中。
本文收集本院神經(jīng)外科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應用Lvis支架輔助栓塞顱內(nèi)寬頸動脈瘤的老年患者20例進行回顧性研究,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臨床表現(xiàn) 20例動脈瘤患者,年齡均>60歲,均經(jīng)3D-DSA檢查證實為寬頸動脈瘤,寬頸動脈瘤標準:動脈瘤頸直徑/動脈瘤瘤體直徑>0.5,或者瘤頸直徑>4 mm。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2.5歲。
2.臨床表現(xiàn):因突發(fā)劇烈頭痛來院11例,顱腦CT診斷為“自發(fā)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有輕微頭暈癥狀或無明顯臨床癥狀9例,診斷為未破裂動脈瘤。
3.影像學檢查:所有患者術前均行DSA造影,及選擇性載瘤動脈3D-DSA造影,明確動脈瘤性質(zhì)以及部位、指向等。頸內(nèi)動脈后交通段8例,眼動脈段動脈瘤2例,床突上段3例,大腦前動脈2例,大腦中動脈5例;動脈瘤大小1.5~18.7 mm;1例為多發(fā)動脈瘤(兩枚)(圖1)。
4.治療方法:9例未破裂動脈瘤術前3 d開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1/d。破裂動脈瘤術前口服或納肛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所有患者給予全麻后氣管插管,置6F導管鞘,5F單彎造影導管行載瘤動脈三維重建數(shù)字減影血管成像術(3D-DSA)造影,選取合適工作位,測量動脈瘤大小、瘤頸寬度,載瘤動脈直徑等,根據(jù)患者載瘤動脈的直徑以及動脈瘤頸寬度來確定支架型號,采用美國MicroVention公司生產(chǎn)的Lvis支架,支架導管采用MicroVention公司生產(chǎn)的Headway 21微導管。Guiding導管到位(頸內(nèi)巖谷段)后,給予患者全身肝素化(10 mg/kg肝素靜推)先將Headway 21微導管在0.014微導絲指引下超選至動脈瘤遠端,Y閥鎖緊固定,再選用Headway 17微導管根據(jù)動脈瘤形態(tài)塑性后,微導絲導引下置入動脈瘤腔,根據(jù)動脈瘤大小選擇合適彈簧圈,首先填塞3D彈簧圈一枚,根據(jù)彈簧圈成籃情況決定是否置入支架,2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第一枚彈簧圈成籃不滿意,向載瘤動脈成袢,半回收彈簧圈至釋放部分完全在動脈瘤腔內(nèi)。此時通過Headway 21支架導管置入Lvis支架,采取Lvis支架半釋放,繼續(xù)向動脈瘤腔內(nèi)填入彈簧圈,間斷通過Guiding造影,至動脈瘤頸填塞滿意,動脈瘤造影不顯影無造影劑滯留及無造影劑外溢,停止填塞彈簧圈,回撤支架導管,完全釋放Lvis支架。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取Lvis支架“燈籠”技術,即:在Lvis支架即將覆蓋動脈瘤頸處時,固定支架導管,將支架最大程度推擠短縮,于載瘤動脈瘤體彎曲處呈“燈籠”狀釋放支架,從而加大瘤頸處的支架覆蓋率,最大限度防止彈簧圈脫出,以及對瘤頸處動脈起到保護作用[1](圖2)。
20例患者術中均支架釋放良好,無彈簧圈脫出,術后DSA均顯示動脈瘤不顯影,無造影劑滯留及造影劑溢出(圖3)。
20例患者中17例給予影像學隨訪,其余3例患者因經(jīng)濟情況以及居住地為外地,未行隨訪。隨訪時間為5~8個月,平均6個月。影像學隨訪:17例患者6個月復查DSA均未見動脈瘤復發(fā)。
圖1 術前3D-DSA圖像
A: 左側(cè)頸內(nèi)動脈后交通段寬頸動脈瘤; B: 右側(cè)頸內(nèi)動脈眼動脈段寬頸動脈瘤; C: 右側(cè)后交通寬頸動脈瘤
圖2 術中Lvis支架輔助下填塞動脈瘤影像
A: 左側(cè)頸內(nèi)動脈后交通段寬頸動脈瘤Lvis支架輔助下填塞,支架完全釋放; B: 右側(cè)頸內(nèi)動脈眼動脈段寬頸動脈瘤Lvis支架半釋放下填塞動脈瘤; C: 右側(cè)后交通寬頸動脈瘤Lvis支架半釋放下填塞動脈瘤
圖3 術后影像
A: 左側(cè)頸內(nèi)動脈后交通段寬頸動脈瘤Lvis支架輔助下填塞術后; B: 右側(cè)頸內(nèi)動脈眼動脈段寬頸動脈瘤Lvis支架輔助下填塞術后; C: 右側(cè)后交通寬頸動脈瘤Lvis支架輔助下填塞術后
顱內(nèi)寬頸動脈瘤是一種腦動脈的血管異常所致的腫瘤疾病,其主要誘發(fā)機制在于先天性腦動脈管壁缺陷和腔內(nèi)壓力增高,進而誘發(fā)腦動脈的囊性擴出[2]。動脈瘤大小和瘤頸寬被認為與RIAs(顱內(nèi)破裂動脈瘤)介入治療術后血栓栓塞并發(fā)癥密切相關[3]。而老年人往往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粥樣硬化,高血壓會增加血管壁壓力,長期影響可能導致血管壁硬化,順應性下降,更容易出現(xiàn)動脈瘤[4]。而老年人血管壁的順應性較差,血管硬化,更容易發(fā)生動脈瘤破裂[5],給介入治療帶來困難。研究表明,老年動脈瘤患者具備以下3個特點:①破裂動脈瘤在老年患者中更容易發(fā)生再次出血,而動脈瘤再出血病死率高達75%[6-7];②老年患者腦血管一般狀況差,易出現(xiàn)嚴重的腦血管痙攣,且不易糾正;③患者常合并有全身慢性疾病。
Lvis支架網(wǎng)眼大小僅為1 mm,可以有效地防止彈簧圈脫出,做到對動脈瘤的致密填塞[8],這是一種以“血流導向”栓塞理念為基礎形成的治療設備,這一治療方法完全突破了傳統(tǒng)囊內(nèi)介入治療方法而實施載瘤動脈重建治療,進而進入動脈瘤改變其血流方向,達到栓塞永久治療的效果,還可以起到修復載瘤動脈結(jié)構(gòu)的作用[9]。研究顯示,支架置入導致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有助于防止彈簧圈的壓縮、動脈瘤的破裂和增長[10]。而Lvis支架特有的“燈籠”技術,可以更好的覆蓋寬頸動脈瘤瘤頸,達到致密填塞,避免彈簧圈脫出。筆者在治療中發(fā)現(xiàn),4.0以上直徑Lvis支架在迂曲血管中有打開不良的情況,這需要術者注意。
綜上所述,Lvis支架因其更高的金屬覆蓋率、編制特性,良好的順應性等,可以很好地輔助彈簧圈栓塞老年顱內(nèi)寬頸動脈瘤,值得臨床推廣。
參 考 文 獻
1陳旭, 詹健, 張永安. Lvis支架不同釋放法對顱內(nèi)寬頸動脈瘤的應用分析 [J].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6, 22(11x): 26-27.
2李梅, 朱曄寧, 廖瑜暉, 等. enterprise支架治療大腦中動脈癥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 [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 8(23): 17-18.
3PIEROT L, COGNARD C, ANXIONNAT R, et al.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and outcome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in a series of 782 patients (CLARITY study) [J]. Radiology, 2010, 256(3): 916-923.
4梁愛軍. 老年顱內(nèi)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危險因素 [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20): 5739-5740.
5樸健民, 鄔巍, 徐寧, 等. 未破裂顱內(nèi)動脈瘤患者57例 [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18): 4594-4596.
6LAIDLAW J D, SIU K H. Aggressive surg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following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management outcome results [J]. J Clin Neurosci, 2002, 9(4): 404-410.
7MONT'ALVERNE F, MUSACCHIO M, TOLENTINO V, et al.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for intracranial ruptured aneurysms in elderly patients: outcome and technical aspects [J]. Neuroradiology, 2005, 47(6): 446-457.
8CHO Y D, SOHN C H, KANG H S, et al. Coi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saccular aneurysms using the Low-profile Visualized Intraluminal Support (LVIS) device [J]. Neuroradiology, 2014, 56(7): 543-551.
9田紅岸, 趙衛(wèi), 易根發(fā). 顱內(nèi)動脈瘤內(nèi)支架輔助治療的并發(fā)癥分析 [J].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12, 21(11): 885-889.
10張波, 葉明, 陳圣攀, 等. Lvis支架在血管內(nèi)治療顱內(nèi)寬頸動脈瘤中的應用 [J]. 中華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15, 31(10): 1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