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裔
摘 要:在實際物理教學中存在諸多難點,這些難點阻礙著學生的學習進程;若不能成功解決這些難點,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造成教學上難以彌補的損失。本文通過對物理的學科特點和難點的成因分析,對癥下藥,制定出具有合理性和實效性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教學難點 學科特點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3-0050-02
1 引言
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已較為定性的介紹了關于光、熱、電、聲等現象的知識。物理課程改革使義務階段的物理知識更加注重實踐在教學中的作用,希望學生能親自參與實驗,從而使學生掌握初步的實驗技能,但這就對我國缺乏動手能力的中學生帶來了難度。進入高中,物理知識進入更高的層次,概念更抽象、實驗更復雜、理想實驗進入學習范圍、知識由定性到定量,這就更注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作為一位中學物理教師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呢?本著這一目標,結合中學物理學科特點,通過對學生、教材以及授教者的客觀分析,針對中學物理難點形成的原因提出幾點可行策略。
2 物理學科特點與教學難點成因
物理是人類探索自然、了解物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研究物質的相互作用、基本性質和運動特點的基礎學科。物理學科具有以下特點:①物理學是一門實驗與科學思維相結合的科學。②物理學是一門嚴密的理論科學。③物理學是一門精密的定量科學。④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一。⑤物理學是一門帶有方法論性質的科學[1]。物理既不像語文一樣死記硬背;又不像數學一樣拼湊;更不像英語依靠平時的積累。相反,物理與體育更相似,在活動中,都有物理知識的滲透。正因物理所具有的這些特點,使得它不能僅靠經驗、現象就能理解,而需要進行實踐分析、必要的邏輯推理和公式計算。
物理是由概念、規(guī)律、公式間的相互聯系構成的完備體系,舊知為新知的學習奠定基礎。學生對舊知的理解、運用會導致其面對相似問題時,使用相同的方法、思路,在某些問題上反而會造成學習困難。同時物理還是一門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分子、原子。這些概念知識對于人類而言是無法直接觀察、觸摸、感覺得到的,因而物理在其形成和理解上是需要一定抽象思維的。所謂抽象思維是在認識活動中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現實進行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2]。物理因其抽象的特點,即成就了基礎自然科學的地位,同時也增加了學習它的困難。并且我國中學生正處于青年期,由于青春期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目的不明、厭學等學習問題。
3 突破中學物理教學難點的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諸多難點,而這些難點是否成功避免,影響著將來學習能否成功進行。因而物理難點的突破便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關鍵,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和相關理論總結的有關難點突破的幾個策略。
3.1 將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和物理實踐相結合
我國中學物理課程的總目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那么什么是科學素養(yǎng)呢,各國對科學素養(yǎng)有不同的解釋,我國科學素養(yǎng)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3]。我國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才;并且我國對科學素養(yǎng)的定義,明確指出需要公民能將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物理是一門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的學科,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實踐與課堂相結合。
3.2 善于復習引入新課加強對物理認識
物理知識連貫性的特點,使得學生若不能將舊知與新知成功聯系,會導致其學習過程困難重重。要想提高學生對物理的認識,除無法改變的認知能力外,就要依靠教師以巧妙的教學手段,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的手法輔助教學。這種方法旨在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邏輯,從已有知識出發(fā),通過邏輯展開,把新概念自然地引申出來,也可以創(chuàng)設學習新概念的良好物理情
境[4]。學生成功聯系新舊知識,掌握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可以充分認識物理的特點和學習物理的方法。
3.3 善用現代化手段實現直觀化和對比
物理知識具有抽象性和易混淆的特點,而課堂教學又以書本為主,使得學生無法直接觀察物理現象和特點,當代教師應該充分運用現代媒體手段。如在自由落體教學中,可以利用高速攝像機、PPT圖像展示等現代化手段,展示小球在各瞬時的位置和運動情況。熟練的將多媒體、比擬法運用到教學中,將大大的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掌握終生學習的方法。
對于易混淆的物理內容,比較法是以個不錯的選擇,它是一種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表現為通過觀察,分析,找出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
法[5]。如幫助學生區(qū)分平衡力對相互作用力時,可采用表格對比的方法,如表1所示。
3.4 培養(yǎng)物理學科的靈活和發(fā)散性思維
在面對困難時,許多學生習慣于運用自己最熟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比如高中生更愿意用初中的方法,大學愿意用高中的方法。針對此現象,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如習題講解課上,課下應多下功夫,把重點習題分析透徹,課上充分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習題。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一題多解的能力和發(fā)散思維的目的。
3.5 立足教學實踐進行合理引導與教學
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可以正確的區(qū)分班上的每個學生,而這種區(qū)分并不是有色的區(qū)分,是為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輔助教學的區(qū)分。對優(yōu)良程度不同的學生要施行分層教學,考察學情,然后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將班級分成三個或四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為學生布置水平不同學習任務,針對性的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不能是全班水平達到一致,但能使每個學生在自身所能理解的范圍得到充分發(fā)展;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確保自己能拿分的地方,不丟分。合理地對各層次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和任務安排,確保優(yōu)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后進生也能有題可做。
4 結語
以上對物理學科特點進行了探究,從學生和教師的層面討論了中學物理難點的成因,同時又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師特點等方面,制訂了突破物理難點相應的措施以上教學手段和方法,理論上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但如果要將其付諸實踐,就需要教師長期的準備、針對不同地域環(huán)境和教學對象靈活變通的使用。希望自己能在將來的實際操作中,可以使用以上觀點、方法,對于發(fā)現的問題,不斷完善、修改。
參考文獻:
[1] 王喜菊.物理學的學科特點[J].學苑教育,2014,14(3):67-67.
[2] 賈志芳.抽象思維之作用[J].青春歲月:學術版,2013,24(7):81-81.
[3] 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
[4] 王杰云.淺析前概念對物理概念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教育,2016,7(6):221-221.
[5] 徐靜.初中物理比較法教學談[J].黑河教育,1994,17(Z1):
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