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喜歡和欣賞吳老師的這篇案例。首先,這篇案例結構完整,有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剖析-案例策略-案例反思,符合教學案例的撰寫要求,且表述清晰、分析透徹,更重要的是案例選材典型、新穎、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其次,從教師職業(yè)的層面分析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肩負的責任,使文章的內涵進一步得到了挖掘。再其次,這篇典型的案例往往容易發(fā)生在年輕教師身上,對年輕教師的工作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現(xiàn)階段,留守孩子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對留守孩子的關愛是一個社會話題。吳老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件小事,把學校如何解決這個社會問題給出了完美的答案。以點帶面,為學校教育提出了一個容易被忽視(或者說沒有忽視,實際上只停留在口頭上)的問題,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吳老師的教學案例,我也曾經(jīng)歷,那是筆者剛剛參加工作時。當時是給七年級新生上的一節(jié)體育課。在做準備活動時,發(fā)現(xiàn)婷婷(化名)穿著1雙破舊的涼鞋,跑步還拖拖拉拉的,非常惹人生氣。因為我在第1節(jié)課上就對學生上體育課的著裝要求進行了重點強調,還在以后的幾節(jié)課里進行過及時指導??墒墙裉炜吹剿琅f我行我素,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大聲喊道:“婷婷,出列!為什么不穿運動鞋?把涼鞋脫掉,光腳跑?!本瓦@樣,在我的呵斥下,她光著腳在燙呼呼的水泥路面上做完了準備活動。其他學生有的用異樣、鄙視的眼光看著這個“丑小鴨”,也有的用膽怯的眼神偷偷地看著我,生怕教師責怪自己。一節(jié)本應歡快的體育課,就在壓抑的氣氛中過去了。課后,通過班主任我才了解到,婷婷因家庭貧困,沒錢買運動鞋,我追悔莫及。雖然20多年過去了,但我記憶猶新,仿佛這件事就發(fā)生在昨天。當時我處理的方法如此簡單、粗暴,這么多年來使我始終感到愧疚,對不起婷婷。
吳老師對類似事情處理得比較妥當,值得一線教師學習。通過教師給予關愛-參加活動增強自信心-幫助融入班集體,把一棵“枯萎的幼苗”挽救了過來。類似的事情在許多教師身上也發(fā)生過,究其原因:年輕氣盛缺少教育經(jīng)驗和教育心理學知識……希望通過閱讀吳老師的案例,一線教師能有所啟發(fā)和借鑒。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愛心,這是教師職業(yè)最基本的要求。用心呵護每一名學生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這是教師職業(yè)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平時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或積極的或消極的,這也決定了將來學生長大成人后對社會的影響。吳老師在案例描述中提到,“當我抬手指著她的時候,她突然下意識地用胳膊護住了頭”,使人感到震撼,值得一線教師思考其深遠影響。此外,在案例反思中的那句:“如果我是孩子,我想得到什么樣的愛;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么去愛?!狈浅V档媒處熁匚杜c思考。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一些掌聲和稱贊,讓他們收獲成功,將來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