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娟
在現(xiàn)今的社會,大數(shù)據(jù)的應用越來越彰顯它的優(yōu)勢,它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大,教學與其關系也越來越緊密。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學定教”正是新課程標準詮釋最好的理念,思學生所思,解學生疑惑。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努力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摒棄從前的老師問,學生答的課堂,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特別是在這大數(shù)據(jù)時代,網(wǎng)絡技術已將科技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后的作業(yè),都應該充分發(fā)揮掘學生的自主能力,讓課堂成為一種思維碰撞過程的同時,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做到以學定教、以教導學,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精彩。
一、數(shù)據(jù)分析 以學生需要為基點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很重視課堂上的思維碰撞,而忽略了課前學生的學情。在教授新課前,我們常常讓學生預習。如何預習?預習什么內(nèi)容?到什么程度?我們沒有明確的標準。所以我們常常不了解學生在課堂中需要獲得一些什么知識,訊息。而利用一些app學習軟件、云平臺等現(xiàn)代新媒體技術,就可以獲取課前的數(shù)據(jù),了解學生在哪些地方不懂,哪些地方似懂非懂,為實現(xiàn)“以學定教”,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教授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識字6》時,許多動物學生只是聽說但并不真正了解。于是我課前設計問卷:你最想了解的動物?布置查找資料,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體型特點等。通過后臺數(shù)據(jù)分析課前就可了解學生的信息,為自己授課做好充分準備。在教授新課時,我讓學生們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知識,課堂上學生有話可說,我也能游刃有余地指導。課后,我還讓學生們在把找到的圖片制作成小報、設計動物名片等上傳班級群,進行投票選拔,評出名次,學生參與熱情非常高。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在預習中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疑惑,而教師的職責就是收集和整理學生的質疑,讀懂學生的當前需要,隨后在課文中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將“以學定教”更好地落實在新課教學中。
二、思維碰撞 讓課堂鮮活起來
課堂是師生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探究知識、充分展現(xiàn)智慧的場所。教師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愛學;營造氛圍,使學生投入地學;給足夠的時間,使每個學生扎扎實實地學;適當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中互相啟發(fā),互動地學;根據(jù)學情加以引導,使學生有目的、有層次、有實效地學等方法。師生各司其職,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發(fā)揮,這正是主動有效的課堂體現(xiàn)。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使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
在教授《烏鴉喝水》,在教師問哪些辦法能喝到水時,學生說:用吸管吸水,把瓶子雜碎,把瓶子倒過來……有些同學聽后躍躍欲試要表達自己的觀點。我不作聲,心想,那就讓學生們自己辯一辯。于是,一個學生說:“用吸管是可以,可周圍哪有那么巧,剛好有吸管,而且這時的烏鴉又渴又累,它也不想到處找吸管了?!庇械恼f:“把瓶子倒過來,把瓶子打碎,水就留不住了,這辦法也不好。”有的說:“周圍有小石子,用書中講到的辦法最好,省時省力?!币粓鲂⌒〉挠懻摃瓦@樣精彩地開展了。我表揚了同學們仔細看書,認真讀文,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同學們討論的基礎上,我又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烏鴉喝水的過程,強化學生的認知。在短短的5分鐘內(nèi),我沒有去妄加評斷任何一個學生的對與錯,而是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啟發(fā),實踐中得到收獲。在課堂上,我們應該欣賞學生的質疑,生生思維碰撞,再矛盾中尋求真知,遠比教師闡述一個道理來的更受用。
著名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強調指出:“當學生已經(jīng)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蔽蚁?,教師已不能一味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要應用學生自身內(nèi)驅力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不著痕跡地向最本真的目標悄悄靠近。
三、提供平臺 使學生體驗成功
作業(yè)是一節(jié)課的鞏固與反饋,學生是否掌握了在作業(yè)中都有所體現(xiàn)。而且,作業(yè)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那么如何在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上做到關注學生呢,結合當下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時代,我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利用云平臺展示作業(yè),其他同學點贊,解決了有些作業(yè)老師沒有關注到缺憾。在教授《石榴》這節(jié)課后,我原本布置:你最喜歡什么水果,再寫幾句話夸一夸家鄉(xiāng)的水果。試教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作業(yè),常常只有一小部分對于寫作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才會認真完成。其他同學大多都是應付了事,甚至家長完成。于是我以“作業(yè)超市”形式布置: A拍一張照片,簡單寫一下水果的名字。B選一張圖片,簡單寫一段介紹水果的語句。C畫一幅圖,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并將作品分享云平臺,同學們點贊,投票。這樣的分層作業(yè),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又參與點評。同學們果然很高興,各自回家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在平臺上交流點評的時候,大家興致勃勃比以前更認真了。大家交流好以后,我讓完成A作業(yè)的同學,選擇一個和你選擇水果相同把別人的好詞好句摘錄在你的圖片下。通過這樣的作業(yè)形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作業(yè)中獲得成長,在作業(yè)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不同的學生他們的需求是不同的,作為老師就應該讀懂他們的需求,讓學生興致盎然地掌握新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要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我們教學的根本。我們每一個教師應該把讀懂自己的每個鮮活的學生作為“以學定教”的前提條件。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更精準迅速讀懂學生,為從課前的預習,到課堂上的交流,到課后的作業(yè),全面了解學情,服務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