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攜著賬上僅剩的100多元,*ST華澤(000693)在停牌兩年多之后重新復牌交易,一如外界預期交出連續(xù)無量跌停的“成績單”,將65000多名股東悉數(shù)悶燒。而早在2007年到2014年,*ST華澤的前身S*ST聚友便因為連續(xù)三年虧損而被暫停上市,停牌時間超過6年半。此次*ST華澤的停牌時間雖然不如當時S*ST聚友長,但幾經(jīng)重組折騰,“000693”這個證券代碼恐怕將在不久以后徹底從行情軟件中消失,殼資源的炒作也走到了窮途末路。
*ST華澤以“最窮上市公司”成為市場焦點,而其使用的“000693”證券代碼卻并非公司最早使用,而是兩度重組得來。1997年2月,主營化纖產(chǎn)品的“泰康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不到兩年這家成都滌綸廠改組而來的老國企便發(fā)生控股權變更。當年5月?lián)u身一變成為“聚友網(wǎng)絡”,正好趕上“5·19”行情網(wǎng)絡概念大爆發(fā)股價快速翻倍。但好景不長,重組之后的“聚友網(wǎng)絡”在2004年開始又陷入虧損,在連續(xù)三年虧損之后,2007年4月被暫停上市。
經(jīng)過多方尋覓,“聚友網(wǎng)絡”的大股東終于找到陜西華澤,并在2014年1月完成重組之后復牌,在計算股改對價的除權因素之后,從“聚友網(wǎng)絡”變身而來的“華澤鈷鎳”單日暴漲112%,次日又高開高走快速漲停;復牌不久A股啟動大牛市,2015年6月該股最高觸及35.97元,比2014年1月復牌首日開盤價大漲將近兩倍。到了這個時候,“000693”這個代碼歷經(jīng)兩次重組,主營業(yè)務和上市初已經(jīng)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新老股東賬面上都賺得盆滿缽滿。
但好景不長,“華澤鈷鎳”的股價隨著大盤見頂也一路下行,短短三個月就把股價幾乎打回復牌之初的原形。伴隨著股價下跌,公司的利空也逐一浮出水面:業(yè)績巨虧、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對財報出具審計意見、大股東補償承諾一再落空、上市公司巨額資金被占用……這家兩度演繹不死鳥的公司,停牌前賬上僅剩100多元,有踩雷的公募基金甚至將其估值下調到0.55元/股,這一價格低于目前所有在三板交易的退市股的價格,形同直接宣判退市。
*ST華澤淪為“最窮上市公司”并不全然和公司產(chǎn)品價格有關。顧名思義,這家公司獨占“鈷”和“鎳”兩大稀有金屬,其中上海期交所的鎳價自2016年初觸底之后,今年初已經(jīng)恢復到2015年初的水平;而鈷雖然沒有期貨價格參考,但現(xiàn)貨價格早已節(jié)節(jié)走高、奇貨可居。無論是兩年暴漲6倍的華友鈷業(yè),還是股價僅次于貴州茅臺的第二高價股寒銳鈷業(yè),都說明*ST華澤的產(chǎn)品基本面不應當如此慘淡,至少不至于墮入巨虧、現(xiàn)金流枯竭的窘境。
公司走到這一步原因何在?翻看公司公告便可一窺奧秘,除了常規(guī)的財報之外,公告內容的關鍵詞基本不脫“處罰”、“資金占用”、“暫停上市”、“公開譴責”等字眼。一份份公告的背后,都指向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除了15億的借款和3億票據(jù)之外,實際控制人幾乎將手頭持股全部質押融資。除了掏空上市公司資金之外,還背上了許多和大股東相關的對外擔保,未來擔保糾紛黑洞依然是個未知數(shù)。已經(jīng)徹頭徹尾成為大股東提款機的*ST華澤,早在2015年11月23日就收到證監(jiān)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公司也公告稱面臨暫停上市甚至是終止上市的風險。如果是“終止上市”,那就是比照欣泰電氣“一退到底”,直接到三板市場去報道。
在2015年11月23日公司受到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之后,股價在短暫下跌兩天之后又再度大幅沖高,5個交易日內換手率超過124%,顯然有大批投資者積極押注。豪賭理由何在?正是大股東承諾會履行補償承諾,總數(shù)為4521萬股。但這一“餡餅”最終卻變成了“陷阱”,迄今這一承諾由于股權質押殆盡而無法實施。債務纏身的大股東補償落空,說明目前股權質押管理仍有盲點。
不過,即使履行承諾,也無法改變上市公司被實際控制人掏空的事實。如果說19年前“000693”第一次重組,人們還有對上市公司脫胎換骨的憧憬,那么現(xiàn)在兩度重組之后公司幾乎歸零,則徹底打破了殼資源重組的迷夢。垃圾股的一再重組,究竟是能夠帶來上市公司的質變,還是淪為資本玩家的提款機?*ST華澤此次在劫難逃,預示著一度風靡A股的殼資源重組已經(jīng)走到了末路,殼資源股未來將通過大幅下跌走向“彩票化”,即成為一張價格低廉、中獎幾率低的彩票,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兒才能逃出升天,大部分殼股只能是“塵歸塵、土歸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