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一、合理布置場地器材
案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過桿著地”的輔助練習時,輔助器材放在跳高墊兩側(cè)。練習前,教師讓學生將器材調(diào)整到墊子正前方,并將跳高墊打開成單層,學生從正面開始練習。調(diào)整器材位置共用時90s,學生練習時間為110s,每組共10名學生,2名學生同時練習,平均每人練習時間為22s,練習次數(shù)為5次。練習結(jié)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將器材搬運回原處,耗時60s。
分析與建議:合理布置場地器材,不僅能提高練習密度,還能保證課堂流暢性,提高教學效果。此環(huán)節(jié)器材搬運耗時150s,大于學生練習總時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時間的浪費。同時,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無論在正面練習還是在側(cè)面練習,對于練習效果無任何影響。如果教師將2個輔助器材直接放置于墊子一側(cè),跳高墊子展開后,讓學生從側(cè)面直接練習,這樣就節(jié)省了移動器材的時間,增加了學生的練習次數(shù)。
二、課前培訓學生
案例:在分組練習“騰空過桿技術”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技術動作,中斷了正在進行的練習,統(tǒng)一組織學生用iPad進行攝像,然后回看自己的動作視頻之后繼續(xù)練習、改正。由于學生對iPad運用并不了解,從開機到拍攝最快的小組耗時30s,最慢的小組耗時60s,拍攝視頻耗時50s,學生回看視頻耗時60s,得到反饋信息之后,學生再次練習45s。
分析與建議:執(zhí)教教師的設計別出心裁,采用iPad輔助教學旨在通過iPad的拍攝與回放功能,讓學生把正確動作與自己的動作進行對比,明確問題,找到改進的方向,但由于學生操作不熟練,耽誤了大量時間。為此,筆者建議,教師課前要對部分學生進行iPad有關知識的培訓,以保證該項練習的流暢性,提高練習密度。當然,課前培訓不是要讓教師把所教的知識告訴學生,而是把一些復雜的課堂組織或需要學生操作的多媒體有關知識等在課前告訴學生。
三、充分利用器材
案例:本節(jié)課中,執(zhí)教教師布置了6塊跳高場地,但在課堂練習的前35min內(nèi),一直都是只使用了其中的4塊,另外2塊長時間閑置,直至最后進行分層教學時才使用了另外2塊配備了跳高桿的場地。
分析與對策:場地器材是影響練習密度的重要因素,但對于部分學校來說,存在場地器材不足的現(xiàn)象,因此,充分開發(fā)利用場地器材提高練習密度是較好的選擇。“背越式跳高”技術復雜,本課教師基于班級人數(shù)布置了6塊場地,從實際教學來看,教師利用并不充分,有2塊跳高場地幾乎成為擺設,減少了學生的練習次數(shù)。如果執(zhí)教教師將男女學生各分成3個大組,每個大組再分別分成2個小組在6塊場地練習,就能夠更充分地利用器材,減少學生的等待時間,增加練習密度。
四、熱身操要緊湊
案例:本課的準備部分安排了3節(jié)簡單的熱身操,教師采取了先講解后練習的方法?;顒娱_始后,教師用時23s單獨講解3節(jié)操的練習方法,練習4個8拍后,為了增加難度,教師又用時26s講解練習要求,然后再統(tǒng)一口令進行練習。
分析對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熱身操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熱身操如果緊湊,不僅能夠保持課的流暢性,而且還會提高學生的練習熱情,增加練習密度,提高練習效果。當然,前提是執(zhí)教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難度適宜的熱身操。本課的熱身操較簡單,但教師采用先講解示范后練習的方式,單獨講解耗時約為50s,影響了課的練習密度。如果教師可以邊講解邊示范,學生邊看邊聽邊練習,就能節(jié)約講解的時間,增加課堂練習的緊湊性。當然,熱身操練習中還需要教師對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語言提示,以保證練習的效果。
五、加強課堂調(diào)控
案例:基礎部分即將結(jié)束時,執(zhí)教教師啟用了另外2塊配備了跳高桿的場地進行分層教學,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場地練習。最終70%以上的男生選擇配備了跳高桿的場地,而原本用于練習的2塊場地利用率下降;女生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多數(shù)女生聚集在最低高度的場地進行練習;同時,男生在最高高度場地進行練習的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不能完成騰空過桿動作。但是,教師看到這種情況并沒有進行及時調(diào)整,導致學生的練習時間僅為230s,且大部分學生只練習了2~3次。
分析與對策:執(zhí)教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采取了分層教學,關注了個體差異,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大部分男生敢于挑戰(zhàn),被跳高桿吸引,而忽視了自身的實際能力;而大部分女生則相反,膽子小,對跳高桿有恐懼心理,更不愿大膽嘗試。這兩個方面共同影響了課的練習密度。對此,建議使用橡皮筋替代跳高桿,且學生隨著能力的提升,可以自主調(diào)整到更高高度的場地練習,避免學生過于集中于個別場地,進而提高練習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