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珍
農村的天然物質,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農村化學教師應利用好這一天然物質,將相關的天然物質的變化和書本的知識結合起來。有不少的化學變化在實驗室很難做,鋼鐵生銹、燒石灰、自制甲烷氣體等。但在農村去隨處可見,隨處可取,農村化學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覺現象。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并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tǒng)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①農村的不少說法是人們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有很多說法不科學的。并且這些說法大部分的來源都是生活中的化學表征,我們化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化學時,應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現象,分析原因,有意識地要求學生用化學知識來解釋這些說法的原因,使學生對這些說法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②在農村,鋤頭、犁等農具不用之后要把它們懸掛在房屋外壁的半空中,我們在金屬的腐蝕和防護的探討實驗中,可以要求學生思考這樣做的好處,并請學生回家觀察自己家的農具是怎樣存放的,再啟發(fā)學生探究存放農具的最好防范,從而達到全面認識金屬的性質和具體掌握防止金屬腐蝕的方法。也有些巫婆會利用酸堿指示劑制造“血”,用磷制造“鬼火”等,將浸過無色酚酞的紙裝模作樣的用浸過氫氧化鈉的木刀切,學生發(fā)現真的有血,讓學生思考這一現象的原因進行課題引入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打擊封建迷信,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者。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做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而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現代科學知識量多而發(fā)展快,農村學生的知識體系相對薄弱些,農村中學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與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密切相關的化學知識,并使用這些化學知識來指導他們和家人的生活,更應引導學生有效進行實驗教學,必須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假設,引導學生正確操作,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獲取知識與技能。
①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得出結論,體驗快樂。教師尊重學生不同感受,引導學生主動地有個性的實驗,尊重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反思,評價實驗。
②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實驗中的困難。不是所有的實驗都能獲得成功,所有實驗現象都會明顯。因而引導學生反思實驗,尋找實驗失敗的原因,比實驗本身更重要。這樣會使實驗教學效果最大化。
農村中學有效實施化學實驗教學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實驗,從實驗中獲得發(fā)展,積極有效參與實驗,真正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使實驗探究發(fā)揮傳授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的固有功能。
在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真正參與實驗,有效與積極參與的和諧統(tǒng)一,能使實驗探究在培養(yǎng)學生三維目標中最優(yōu)化。
讓學生真正實驗,即設計實驗,動手實驗,體驗實驗,分析結果。實驗前預習實驗內容,實驗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發(fā)生的現象,聯想學生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實驗后如實寫出實驗報告。
農村中學進行有效的化學實驗應關注農村特點,從校本出發(fā),做好典型實驗。并讓實驗延伸到課外,根植于生活,做好農村實驗的開發(fā),為學生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實驗教學應有的功效。
每類實驗的原理、裝置、操作都有規(guī)律可循,因而應做好典型實驗,由典型實驗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如制取O2可運用雙氧水與二氧化錳或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兩種方式,就使氣體的制取實驗的有關設計、操作、思路培養(yǎng)練習掌握內化。
結合農村實際設計一些實驗,如自制酸堿指示劑讓學生自主進行,對家庭實驗進行分類,采用多種實驗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要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師生和諧發(fā)展,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使新課程三維目標得到全新落實,農村中學就要有效地實施化學實驗教學,這就要求農村中學老師們不斷努力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使化學實驗教學貼近農村生活,使農村中學生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獲得化學知識,掌握化學實驗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