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根
現階段,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落實與不斷深入,衍生出很多新穎個性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分層教學即為其中之一,已廣泛運用至多個教育階段的各科教學中。在高中教育階段,物理知識與初中相比難度、深度和廣度均有所提升,教師可嘗試運用分層教學法。筆者針對分層教學怎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進行認真芻議,同時列舉出一系列科學途徑。
分層教學即為結合學生知識基礎、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等多個方面的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營造不同層次的學習環(huán)境,從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協(xié)調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目標、過程、方法和習題等,使其均有所收獲與成長。在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主動運用分層教學法制定教學規(guī)劃,將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有機融合。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落實和實施分層教學模式,首先需要對學生科學的劃分層次,通常將他們分為優(yōu)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在對學生進行層次劃分時,并不是純粹的依據考試成績,而是需要重點關注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接受水平。分層之后,高中物理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設置層次不同的學習任務,提倡各個層次的學習相互交流與合作,使他們在一起努力和相互幫助下逐步提升自身的物理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
比如,在講解《運動快慢與方向的描述》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劃分好層次后,先提出學習任務:回憶速度的定義、公式和單位,從學生的基礎知識切入,讓他們初步認識到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思考:運動的物體位移越大,速度越大嗎?使各個層次學生均參與到討論中,總結出速度是物體發(fā)生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不過不知道時間長短,難以判定出物體運動的快慢。接著,教師依次布置探究性學習任務: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度—時間(vt)圖像等。這樣逐步提升任務難度,讓整體學生均參與到探索中,使他們在互幫互相下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針對高中物理教學而言,當學生層次劃分好后,教師需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將教學流程進行合理分層,一般通過教學目標和課堂提問來實現,目的是把控整體教學對象,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理念。對此,高中物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需結合學生層次靈活轉變提問內容和形式,使其均自覺踴躍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找準個人定位與努力方向,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解答的問題,并和同伴一起探討高層次問題,學習好物理知識。
諸如,在展開《自由落體運動》教學時,教師組織語言: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重的物體下落的快,由這一觀點得出兩個結論:如果把石頭和樹葉困在一起,其所受的重力一定比其中任一物體大,其下落速度也應該比其中任一物體下落速度快;如果把石頭和樹葉困在一起,獨自下落較慢的樹葉就會拖慢獨自下落較快的石頭,最終其下落速度應該比石頭的下落速度慢。為什么同一種觀點會推導出兩個相反的結論?之后,用玻璃管演示雞毛和金屬片在空氣中、真空中下落情況:從觀察到的實驗結果分析,影響羽毛和金屬片下落快慢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層次性問題吸引整體學生參與,讓他們共同討論問題,突出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還能夠檢測他們的學習情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方法,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包括作業(yè)數量和難易程度。優(yōu)等生要適當放開作業(yè)難度;中等生則作業(yè)難度一般,數量適當增多;學困生以考察基礎性知識點為主,作業(yè)數量不應過多,難度也不能過大;當然,學生可根據個人能力挑戰(zhàn)高層次作業(yè),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能力,并樹立物理學習自信。
例如,在《曲線運動》教學實踐中,如果兩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分運動一個是勻速直線運動,另一個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則合運動( )A、一定是直線運動;B、一定是曲線運動;C、可能是勻速運動;D、不可能是勻變速運動。冰面對滑冰運動員的最大摩擦力為其重力的k倍,在水平冰面上沿半徑為R的圓周滑行的運動員,若僅依靠摩擦力來提供向心力而不沖出圓形滑道,其運動的速度應滿足____。飛行員駕機在豎直平面內作圓環(huán)特技飛行,若圓環(huán)半徑為1000m,飛行速度為100m/s,求飛行在拉起 時在最低點飛行員對座椅的壓力是自身重量的多少倍?如此,利用這些層次性課后作業(yè)讓學生自由選擇,極力發(fā)揮他們的個人能力,使其滿足自身的學習需要。
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在應用分層教學方法時,需綜合考慮學生的各項能力,從學習任務、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和課后作業(yè)等多個方面切入,指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層次性學習,逐步提高他們的物理綜合素質,兼顧整體教學對象。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