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廣
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舉手發(fā)言,對課堂不感興趣,難道都是因為年齡的問題嗎?經(jīng)過觀察及與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不完全在學生身上,而是在我們老師身上:
1)課堂缺少和諧氛圍,不想說。
課堂上老師沒有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氛圍,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不想學,更談不上積極舉手發(fā)言。
2)學生缺少賞識鼓勵,不愿說。
當學生回答正確時,老師很少表揚;當學生回答錯誤時,老師就會批評、挖苦,更談不上賞識鼓勵。
3)老師缺少示范引導,不會說。
從低年級開始,老師缺少對語言表達的示范引導,學生不知道怎樣去回答老師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shù)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zhì)疑。我們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就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
針對學生的現(xiàn)狀,我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讓學生想說。
著名教育家巴士卡利雅在《愛的生活》一書中說:“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痹谟行┱n堂教學中,老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講的過多,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被老師說完了,學生變得無話可說,學會的積極性很難調(diào)動起來。數(shù)學,不同于其他學科,作為數(shù)學老師,我們要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興趣,多給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讓他們想說,有話可說。
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的時候,總有些學生不由自主的“插嘴”,我們不能漠視他們,更不能批評打擊他們,“插嘴”只是他們積極主動的一種自我表現(xiàn),他們渴望回答,渴望得到老師的允許、同學的認可。我們要有意的引導、呵護,不能用呵斥澆滅他們學習的熱情,想回答問題的欲望。
比如二年級的《簡單的近似數(shù)》,老師把例題中的數(shù)據(jù)比較,改為我們學校的人數(shù)比較,學生一看是我們自己學校的,頓時興趣盎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回答問題積極踴躍。當有個別學生插嘴時,老師說:“發(fā)言要先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才可以發(fā)言,請尊重別人的回答機會。”那些孩子立刻安靜了下來,耐心地等待老師的召喚。
2)尊重賞識鼓勵,讓學生敢說。
學生為什么在課堂上不敢發(fā)言,因為發(fā)言對了,得不到老師的表揚,發(fā)言錯了,同學、老師會挖苦、嘲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鼓勵和愛,更何況是一個孩子,他們更需要我們的賞識和鼓勵。在一些老師的課堂上,缺少鼓勵的語言。當一個孩子鼓起勇氣站起來回答一個錯誤答案的時候,他得到的可能是老師的冷眼、挖苦。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試想,這些孩子以后會愿意回答問題嗎?
曾聽了一節(jié)一年級的課,課堂上對于孩子的發(fā)言,幾乎沒有聽到老師一句表揚的話,老師也沒有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自說自演。一年級的孩子,他多么渴望得到老師的一句表揚?。坷蠋?,你的一句表揚的話,也許會讓他記一輩子,請不要令嗇我們的鼓勵和贊賞。
另一節(jié)課,當一名學生學生回答不準確,組織語言比較慢時,有的學生在一旁嘲笑,還有的舉著手喊道:“讓我來說”。老師說:“同學們,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是對別人的尊重,請同學們聽他把話說完?!崩蠋煼堑珱]有催促、打斷學生的發(fā)言,而是一步一步的引導、鼓勵,這個學生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斷斷續(xù)續(xù)的回答了問題。老師撫摸著孩子的小腦袋,笑著說:“老師相信你以后的發(fā)言會很精彩的!”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她的《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中寫到:“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凌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p>
我們要學著對學生說:“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p>
3)注重示范引導,讓學生會說。
數(shù)學語言的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shù)學理解能力。所以,我們除了要求學生會動手操作,會動腦思考外,還要培養(yǎng)他們準確表達出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幫助他們對概念、性質(zhì)、法則及公式的理解。小學生的語言表達總是不連貫、不完整、不嚴密的,這就要求我們慢慢的去引導、示范。
比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時,教者先讓學生通過擺小棒計算45+31,然后引導學生敘述操作的方法理解算理:四個十和三個十合起來是七個十,五個一和1個一合起來是六個一,七個十和六個一合起來是七十六。通過示范引導,學生說得很流暢。
再比如教學解決實際問題時,可以利用教具、線段圖等,訓練學生運用數(shù)學語言敘述題目的條件、問題,分析解題思路和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提高解題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古人云:言為心聲,慧于心而秀于口。學生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課堂上,學生能想說、敢說、會說,這樣的課堂才是發(fā)展學生的課堂,才是張揚學生個性的課堂,學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最好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威尼斯水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