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園星
《音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音樂課是實施美育的途徑之一,其核心價值是審美體驗,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因為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接受能力弱的特點,歌唱教學中過渡淡化知識技能的學習,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熱鬧的音樂課,致使音樂課堂缺失了音樂,流失了美感。最終導致低年級學生唱歌有口無心、隨心所欲,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唱歌習慣。
基于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審美教育”嗎?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真正唱會歌、唱好歌、會唱歌了嗎?眾所周知,音樂要素是音樂的基本語言,音樂作品的內涵是通過音樂要素呈現(xiàn)的。結合理論,通過實踐,筆者認為把握音樂要素,喚醒覺知是促進低年級歌唱教學的有效途徑。
“樂由情起”,這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shù)顆童心?!扒椤备撬囆g創(chuàng)作的靈魂,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境是對作品最好的理解。“情境”是音樂歌唱教學的“情感化”的基礎和前提,教師依據(jù)音樂審美教育目標和學生心理特征,把握應用音樂要素,精心創(chuàng)設音樂審美情境,是歌唱教學得以成功和優(yōu)化的保證。因此音樂課上,教師可以從情境中揭開新歌學唱的簾子。
在低年級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貼合歌曲背景,與學生共創(chuàng)一種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學習激情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中。 如《小雪花》可以讓學生戴白手套隨音樂恒拍營造冬天雪花滿天飛的情境;《過新年》可以營造貼窗花、敲鑼、打鼓、跳秧歌的氛圍等等。氛圍的營造讓學生身臨其境,快速進入角色,增加學唱的興趣。
低年段學生活潑好動,以形象思維為主,對同一事物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比較短,單一枯燥的學唱模式不適合低年段課堂,豐富多彩的教唱方式能使其充滿新鮮感??梢?,在低年級段采用變單調為有趣,化抽象為形象的動覺體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學唱興趣,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專心致志地聆聽歌曲,有效地理解音樂,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和歌唱表現(xiàn)力。而律動教學是實現(xiàn)動覺體驗目的的有效教學手段,它符合低段學生身心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它引導學生用身體各個部位感受音樂,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音樂;它使學生發(fā)揮了課堂主體性的作用。
2.1 體現(xiàn)音樂要素的重要性。
律動教學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律動感受音樂的各個要素,對音樂加深印象,從而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所以,在低段音樂歌唱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律動教學落實音樂要素的感受。在律動中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速度。速度較快一般表現(xiàn)活潑、奔放的歌曲。如《快樂的小木匠》,我們可以通過有節(jié)奏的鋸木頭表現(xiàn)快樂的情緒。中速一般表現(xiàn)抒情優(yōu)美的歌曲。如《蒲公英》,我們可以通過優(yōu)雅的大跨步從集中到散開來表現(xiàn)蒲公英散落的形象;在律動中感受歌曲的節(jié)拍和節(jié)奏,使音樂具有流暢性和生命力。
2.2 突出動作設計的音樂性。
律動的設計應建立在教材內容和音樂情緒的基礎上,根據(jù)教材特點進行。輕快活潑的歌曲動作設計要干脆利落,表現(xiàn)出歡樂的情緒;柔和優(yōu)美的歌曲動作設計要突出舒展;民族歌曲要根據(jù)不同民族的舞蹈語言特色來設計滲透民族特色。因此,律動動作的設計要突出音樂性。如《彝家娃娃真幸?!?,筆者在教唱的時候選擇了幾個具有彝族特點的舞蹈動作進行律動,在音樂聲中讓學生律動,并一次次向學生提出要求,這樣學生的動作就更優(yōu)美整齊,同時也感受到了彝族歌曲的特點,了解了彝族人們的生活情況,很快學會了歌曲。在《過新年》的教唱中,筆者在介紹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后,讓學生跟著音樂恒拍走秧歌的舞步,這樣既了解了傳統(tǒng)文化,又體驗了歌曲的情緒。
體驗音樂要素促進低年級學生歌唱教學的實踐要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心、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的自然嗓音和靈巧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等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梢岳蠋熃Y合以上學生特點設計,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從孩子的視角中出發(fā),以孩子喜愛的方式體驗感受音樂要素,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感知力,從而促進歌唱的學習。
3.1 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
在低年段的四冊教材中,大部分歌曲都是結構簡短、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輕快,深受孩子的喜愛。根據(jù)這一年齡段學生好動的天性,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點頭、拍手、搖晃身子、模仿各種動作等體驗音樂要素,在玩中學唱。如《小寶寶睡著了》,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星星、月亮、小蟲、小鳥和寶寶組,進行角色扮演,當唱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時就閉上眼睛埋下頭來表現(xiàn)各種物種睡著的情境。在角色扮演的同時也體驗了歌曲樂句的變化。當然也可以引導學生,設計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現(xiàn)歌曲,如按音樂的恒拍走路靜悄悄、哄寶寶睡覺等。
3.2 搭建學生的展示平臺。
新課標對于低年段學生唱歌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會唱,還要有感情的演唱。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會唱之余,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歌唱,并給予激勵。讓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從而使歌唱技能得到鞏固和發(fā)展。如舉辦“小小音樂會”,讓每一個孩子都上臺展示,有感情的背唱自己喜愛的歌曲。并設立“最佳歌手”和“潛力歌手”獎項激勵學生,樂于歌唱。
眾所周知,從音樂美的本質來說,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的展示與變化過程,同時就是音樂要素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作為一線音樂教師的我們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體驗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作用,讓音樂要素架起通往有效歌唱教學的橋梁,喚起低年級學生對音樂的覺知,從而真正唱出作品的內涵、唱出自己的見解!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威尼斯水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