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p>
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三、四年級處于小學中年級,是寫作的起步階段。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寫話的延續(xù),又是高年級作文訓練的準備。三、四年級作文指導作為作文教學承上啟下的入門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正確把握課標理念,對中年級習作教學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輕松入門,高興作文。應如何積極引導學生邁入習作的起步階段、邁進習作的殿堂呢?
一、注重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焙芏鄬W生在最初接觸作文時,常常會因肚里無“貨”而難以下筆,總是無事可敘,無話可說,只好東拼西湊,說一些空話、套話,甚至編一些假話來湊字數,內容空洞,缺乏真實感,或者只寫了三言兩語就算完事。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小學生年齡小,經歷少,活動范圍窄,讀的書又不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所以教師平時就要多引導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素料的積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抓好生字詞的積累
習作要寫段落,寫句子,句子由字詞語構成,我們現行的教材從一年級起就開始了大量的識字教學,教師應教育學生把每天學習的字加以記憶,日積月累,便可儲存豐富的字詞,接下來才能進行說話訓練,才能夠說一句完整通順的話,為作文打下基礎,這是重中之重,試想:連字都不認識,怎么能寫句子、寫段落、寫篇章呢?
2.積累優(yōu)美詞語、句段
單單有了普通的字詞還不行,要想把文章寫得美,更吸引人的話,就要學會用好詞好句,學會用修辭??墒侵心昙墝W生畢竟還小,不會自己創(chuàng)作優(yōu)美詞句,最好的方法是在學習課文中不斷積累好詞好句。我在教學課文時特別注重讓孩子積累一些成語、四字詞、各種形式的疊詞。學課文時碰到的優(yōu)美句子,如含比喻、排比、擬人、反問、夸張等修辭的,也讓孩子記起來。除了可積累語文課本內的,還可以積累課外讀物的,把別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借鑒到自己的作文中,吸取別人的精華。
3.注重積累生活中的事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二學段對習作要求的第四點是: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新鮮感的語句。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語文課程倡導的是植根于現實。那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材料,在習作中應用自如呢?為做到這一點,就要從生活中積累材料,要特別留心生活中的事物,把自己看到的景,經歷過的事,游覽過的地方等,或身邊的人,生活中的瞬間感動,都要用日記等的形式記下來,作為日后寫作的素材。這樣日積月累,學生就不會再因肚里無“貨”而難以下筆了。
二、引導學生做好每次習作前的準備
要做到按要求寫好某次習作,做到中心突出,雖有了大量的素材還不行,還要在習作前篩選好素材,提前做好習作準備?,F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三至六年級每一單元的基礎訓練都安排有一至兩次作文,每一次習作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指導好這一兩次作文,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非常重要。我們指導學生作文必須早做準備,必須布置學生提前準備好本次習作的相關內容。習作前的準備相當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當次習作質量的高低。
在每個單元教新課之前,我都讓學生先了解本單元的寫作內容。這樣一方面便于學生學習課文時注意學習寫作技巧,另一方面便于有充分的時間去收集寫作習作內容,如三年級教材要求寫寫祖國的一處景物這個單元,我在教學前就讓學生明確目的,使學生在學習這個單元的課文期間自覺、主動去收集祖國的一些美麗的地方。口語交際時,學生說的很多,遠的說到了北京的景點、長江三峽、桂林山水、兵馬俑、布達拉宮……近的說到了惠州西湖、濱江公園、羅浮山、龍門的南昆山、惠東的雙月灣……習作的時候,他們也寫出了這些地方的特點,而且寫得很詳細。這次作文學生完成的質量都比較高,我想這和習作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是分不開的。
三、教師指導學生習作前要寫好“下水文”
學生要寫好某次作文,篩選好了充足的寫作的素材還不夠,還需要一定的寫作技巧。就好比修房子有了各種建筑材料,尚需要按照一定的設計方案,對這些材料進行選擇,加工,整理,精心地組建起來,才能得到理想的房子。教師下水文的指導,可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規(guī)范的寫話,教給他們一個寫作的框架。經常這樣有目的地指導,使學生寫每一個主題都有章可循。我每一次指導習作,都會做大量的工作,教學生如何把積累的素材,通過構思后進行組織,重點的詳寫,次要的略寫,再把這些整理成文句,將文句整理成片段。取綴成篇,寫成作文。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應以模仿為主,再力爭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這是最理想的做法,也是最有效的。
四、注重引導學生對作文的修改
好的作文是改出來的。大文學家老舍先生曾經說過:“一個東西寫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茨畹庙槻豁槪繙蚀_不?別扭不?”這里的“念”是誦讀的意思,就是說,如有用詞不當,有句子缺少成分,讀不通等,在讀中發(fā)現問題,又在讀中進行增、刪、調、改,使得文章更加通順、準確?!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三、四年級的學生要“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在四年級下冊的作文要求里,就有5次讓學生寫完后“互相改一改”“認真改一改”的字樣,由此看來,修改作文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更是學生的事,學生只有學會修改作文,才能提高寫作能力。
學生當然不是天生就會修改作文的,這時候,老師就應該交給學生一些修改任務和修改方法。我每次讓學生完成初稿后,一般情況下會選兩三篇有代表性的習作,投影著改給大家看,制定修改作文的流程,并教給他們正確的修改符號,然后讓同學們互改,有時會找兩三個進行面批,個別指導,有時會布置回家和家長共同改。修改好抄正后,老師再進行批改。
小學中年級的作文還剛剛是個起步,有時確實是使人感到無頭無序,無從下手,但只要我們多一份心,多講究方法,相信會給中年級學生帶來一片芳草地,為高年級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