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木長
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轉化后進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需要付出一定的心血,做長期不懈的努力,其工作具有一定難度,但有難度不是不可能實現,因為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采取符合孩子心理特點的教育方法,后進生是完全可以轉化的。
一、后進生的心理特點
(一)自卑感強
后進生缺乏自信心,而自信是成功的起點,沒有自信,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因后進生成績差,所以會倍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冷落或嘲諷,形成他們思想上的消極、被動。有時一段時間內他們曾努力學習了,但因基礎差或其他原因,而一考試成績仍然沒有進步,這時容易使他們更加灰心。這樣就會更加重后進生“我就是差”的自卑心理陰影。行為上就自暴自棄。
(二)對立逆反心理
后進生由于很少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信任,因而他們對同學及老師的幫助教育會表現出嚴重的對立情緒。他們對老師的話當耳旁風,把對自己的管理看成是一種壓制。如當班干部對違反紀律的后進生提出批評時,他馬上反駁:“那么多同學都在說話,你為什么單管我?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會告狀嗎?你去告吧!我不怕!”等語言進行反擊,以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而自鳴得意。伴隨著這種對立情緒,同時還會出現其他的一些破壞性行為,如故意把桌椅弄得丁當作響,偷偷毀壞公物或在課間故意大喊大叫等,以發(fā)泄自己受壓抑的情緒。
(三)排斥心理
這些學生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想和意識的影響,胸無大志,無心向學,對學習有排斥。另外,他們存在孤獨感,不合群,不愿與好同學交往,只愿與同類同學交往。
(四)自控能力差,意志軟弱
后進生們普遍存在著嚴重的意志軟弱和自制力差的缺點。有時候他們也會下決心要努力學習,爭取好成績,但他們往往是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點困難或挫折,就會動搖或失去信心,一批評就泄氣,不能勇往直前,于是,他們就會采取逃避、退縮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惰性逐漸抑制了上進心。
二、后進生的轉化
認識和掌握后進生的個性心理特點,是轉化后進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工作者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因此,后進生的轉化要從心理特點入手,重在疏導,做到六個字:愛心、尊重、激勵。
(一)用愛來感化后進生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只是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梢?,老師對學生實施關愛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作為班主任,只有關心、熱愛學生,學生才會“敬其師,而信其道”,班主任只要關心、熱愛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班上的后進生,對他們真誠的愛護和熱切的希望,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冷暖,使之產生感激之情,并由此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另外,教師要加強與后進生的交流、交往。和后進生談心,取得成績時談進步的原因,成績下降時談失利的因素和對策。后進生違反紀律或遇到困難都能適時與之交流,提出建議,切忌在這個時候翻老帳,隨意夸大錯誤和困難的程度,更不能恐嚇、壓制、責罰。
(二)用尊重啟發(fā)后進生的自我認識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后進生也不例外。對后進生應給予更多的關心、愛護、尊重他們的人格,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決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視的態(tài)度,更不能蠻橫訓斥、懲罰。動輒訓人、懲罰往往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但于事無補,反而適得其反。只有當他們自我認識、自我覺悟,才能從心底里痛改前非、積極向上。具體做法是:一方面尊重后進生的人格,給他們留面子;另一方面寬容后進生的缺點,給他們留后路。
我曾接手一個全校出名的“海盜班”。班上男多女少,大部分男生頑劣。其中有個小鄭,學習懶惰,課堂喜歡搞事,不做作業(yè),經常徹夜不歸,流連于網吧、機室。我沒有橫加指責、公開訓斥、嚴厲處罰。我通過多次家訪,了解到造成小鄭夜不歸宿的原因是他父親因吸毒被抓,母親離家出走。由祖父撫養(yǎng),對其無力管教。我多次找他談心,主動親近他,給他買學習用品。在班會上鼓勵學生與他交朋友,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我還教育家長,多與孩子溝通,一起關心孩子的成長?!熬\所至,金石為開”。在我和家長的耐心教育下,小鄭同學思想有了很大的轉變,他終于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誠懇地向我表明了決心,人變得文明有禮,學習成績由原來的40分提高到78分,被同學們推選為學校的“優(yōu)秀少先隊員”。
(三)用激勵催化積極表現
激勵是一種藝術,需要教育者巧妙運用,時機和環(huán)境都要注意選擇。小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美國激進大師威廉康頓曾說:“自我表現的人會傲視一切地迎接挑戰(zhàn),人類有此種心理,若好好運用實不失為一種優(yōu)良的創(chuàng)造催化劑?!比欢?,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引導,它會助長諸如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心理的滋生。對于后進生,教師若能充分利用他們自我表現欲強的心理,加以積極引導,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采取優(yōu)點激勵法,使他們感到“我能行”、“我會進步”。這樣,就可彈撥他們心靈深處的“情弦”,使他們的內心爆發(fā)出積極的感情,從而產生奮發(fā)向上的內在動力。
我班的李偉同學,學習上不努力,成績很差,而且滿口臟話,令教師憂慮,同學生厭。我曾多次找他談心,但收效甚微。在一次大掃除活動中,我意外發(fā)現他勞動特別積極,不怕臟,不怕累。于是,在班會課上公開表揚他,并安排他負責管理班級衛(wèi)生工作。課后我又及時找他談心,進一步鼓勵他發(fā)揚優(yōu)點、努力改正缺點。經過一段時間,他的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具有了積極的進取心和學習自覺性。尤其在班級衛(wèi)生管理上盡心盡責、一絲不茍,贏得老師、同學的好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通向孩子心靈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痹谶@片肥沃的土地上要獲得豐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強田間管理,更需要溫暖的陽光、濕潤的雨露。只有教師的愛化為陽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潤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對后進生,班主任更要傾注愛心,以尊重、激勵喚起他們的進取心,以真誠、寬容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努力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引導他們力爭上游、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