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榮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的“明夷”是《周易》中的卦名,表現(xiàn)的是日在地中、光明受損的狀態(tài),它以箕子的故事說明人在逆境中應(yīng)韜光養(yǎng)晦;“待訪”表達了黃宗羲可遇不可求的個人政治理想。
1 通過解讀《明夷待訪錄》名稱,設(shè)計活動
黃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訪錄》內(nèi)涵豐富,體現(xiàn)了他的思想主張,我們可以引導(dǎo)學生從解讀這一概念入手,進入學習通道:這本書的書名是什么意思,同學們是否知道?你們看到這部書書名的第一種解讀是什么?教師呈現(xiàn)關(guān)于這部書的解釋:明夷——有智慧的人處在患難之世;待訪——等待后世明君來采訪采納。并進一步引領(lǐng):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患難之世?除了黃宗羲以外,有智慧的人還包括哪些人?他們分別提出了怎樣的“治世觀點”等待后世明君采納?應(yīng)該說,老師針對《明夷待訪錄》的名稱進行深入剖析,從而導(dǎo)入主題,思路巧妙,把歷史典故與教學重點結(jié)合起來,體現(xiàn)了設(shè)計者的功力。
2 關(guān)于《明夷待訪錄》名詞解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2.1 “明夷”的解釋有誤
設(shè)計者一上來問學生,“這本書的書名是什么意思,同學們是否知道?”這是把《明夷待訪錄》的含義當作常識來問學生。老師的考慮也不無道理,現(xiàn)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備不住有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學生。但這畢竟不是常識,對許多高中生來說過為高深,所以設(shè)計者馬上追問:“你們看到的這本書書名的第一種解讀是什么?”這種問法就有問題。對陌生的古代學術(shù)概念,依據(jù)學生有限的知識,很難解讀。
在追問之后,“教師呈現(xiàn)關(guān)于這部書的解釋:明夷——有智慧的人處在患難之世”,這樣的解讀并不確切?!懊饕摹笔恰吨芤住分械呢悦x下坤上,卦象表示日入地中。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序》中說,“起周敬王甲子以至于今,皆在一亂之運;向后二十年交入‘大壯,始得一治。”黃宗羲認為歷史能從亂走到治,在以后的二十年能進入“大壯”,“大壯”也系《周易》卦名。他敘述自己在明末亂世的痛苦經(jīng)歷之后,點出了《明夷待訪錄》的含義:“吾雖老矣,如箕子之見訪,或庶幾焉,豈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秘其言也!”他希望年事已高的自己,就像《周易》“明夷”卦中的受商紂王迫害、被周武王訪得的箕子,能有所作為;不會因為黑夜剛破曉、天還沒有亮就明哲保身、緘默不言。
對于“明夷”,《周易·彖傳》解釋:“明入地中,明夷,內(nèi)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闭f的是箕子為了躲避商紂王迫害而佯狂,在商末“明入地中”的亂世韜光養(yǎng)晦??追f達《疏》說得很到位:“夷者,傷也。此卦日入地中,明夷之象。施之于人事,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顯其明智,亦明夷之義也?!辈浑y發(fā)現(xiàn)“明夷”有兩重意思:(一)從卦象而言,謂光明(“明”)被傷害(“夷”),日入地中;(二)從“人事”而言,明臣躲避暗主和亂世,不敢流露才華。設(shè)計者說“有智慧的人處在患難之世”,的確有第二重意思,但是浮光掠影的描述,沒有第一重?!懊鳌辈⒉坏韧凇坝兄腔鄣娜恕?,“夷”似乎也沒有得到確解。
2.2 黃宗羲用“明夷待訪”的歷史背景沒有闡釋清楚
老師交代“明夷——有智慧的人處在患難之世;待訪——等待后世明君來采訪采納”,兩者之間顯得突兀;并且這種現(xiàn)代漢語轉(zhuǎn)述的做法,淡化了思想家要表達的信息。由于設(shè)計者沒有說《周易》中箕子的故事,“待訪——等待后世明君來采訪采納”的解釋不能和“明夷”的解釋銜接起來?;邮苌碳q王迫害而佯狂,武王克商之后他被周武王訪得,向周武王陳述《洪范》九疇,這是黃宗羲眼中“待訪”所指。學生不懂這些,難免有疑問:為什么有智慧的人處在患難之世要等待后世明君,而不是主動反抗或者棄暗投明?如果消極等待后世明君的話,那么后世沒有明君怎么辦?事實上黃宗羲在這里用的是歷史上“已然”出現(xiàn)的事件。
2.3 在此基礎(chǔ)上的延伸模棱兩可
顧、黃、王之所以與眾不同,是他們基于明亡的歷史教訓(xùn),對現(xiàn)有制度和觀念提出批判性的觀點,與其說他們有智慧,倒不如說他們觀察視角不同、有膽量發(fā)他人之未發(fā)?!八麄兎謩e提出了怎樣的‘治世觀點等待后世明君采納?”“‘治世觀點等待后世明君采納”的說法也有問題。黃宗羲是基于箕子“明夷”的典故,有了“待訪”的說法;至于其他士大夫有沒有“等待后世明君采納”的思想,恐怕不好說。因為明末清初抗清的知識分子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對清王朝懷有敵意、乃至對政治喪失熱情的,他們歸隱山林,著書立說,像王夫之、顧炎武這樣的學者潛心治學,往往出于對真理的探索、對學術(shù)興趣以及對天下蒼生的責任感,未必有“待訪”的情節(jié)。
3 個人建議
一上來老師提問“同學們是否知道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的含義?”沒有學生答對的話,老師自問自答:“‘明夷是《周易》中的卦名,表現(xiàn)的是日在地中、光明受損的狀態(tài),象征人在亂世中應(yīng)收斂鋒芒,說的是箕子在商末周初韜光養(yǎng)晦、向周武王獻出治國大法《洪范》的故事,黃宗羲以此自比”。這樣的解釋不僅很切合題意,而且言簡意賅表現(xiàn)出典型性。之后老師進一步引申,“在動蕩不安的明清之際,存在一批像黃宗羲這樣有時代使命感的學者,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們就走進他們的世界?!边@樣引入正題,在教學過程中養(yǎng)成嚴謹?shù)膽B(tài)度,解讀歷史就會得心應(yīng)手一些。
4 結(jié)束語
通過上文分析與研究可知,中學課堂上這些內(nèi)容需要老師認真爬梳文獻,謹慎地形成邏輯和語言,才能把歷史概念的解釋落地。進而才可能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才可能落地。
(作者單位:北京石油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