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一、當代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
據(jù)調查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如下特點。理論上來說,一是從比較短近的、狹隘的學習動機逐步向遠大、比較自覺的學習動機發(fā)展;二是從具體的學習動機逐步向富有原則性的、比較抽象的學習動機發(fā)展;三是從不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逐步向比較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發(fā)展。具體來講當代小學生學習動機普遍又具有如下特點:1.學習動機不足;2.缺乏內部動機;3.外部動機差異且多樣化。
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研究
在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史上,我們可以借鑒教育先輩的經(jīng)驗。比較典型的關于學習動機的理論有巴甫洛夫、斯金納---強化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麥克里蘭、阿特金森---成就動機理論;維納---成敗歸因理論;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當然,只有合理有針對性利用才會在教學上產(chǎn)生作用。
三、合理利用理論,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一)在教學中設置榜樣
教室位置的安排對課堂教學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可以將后進生或者學習行為較差的與上進心較強的為鄰。小學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上進心較強的學生總是樂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想法,小學生趨同的心理會使后進生萌生發(fā)奮學習、自覺模仿的主觀愿望,課堂上往往都會被帶動。當然在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學習社會上具有明確學習目標、克服困難進行學習的模范人物模范事例。
(二)在教學中給學生設置具體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方法
小學生活潑愛動,天真愛玩,在此階段的他們還不了解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在我從教小學英語近兩年多的時間里,我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看似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表現(xiàn)也是活躍,但是最后卻不能反映在分數(shù)上。因此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提供具體的明確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方法,有了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知道學習對他們來說是有意義的,確保他們知道將從學習中學到什么,怎樣達到目標,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成就感,鼓勵學生的自我強化。
(三)在教學中,實施啟發(fā)式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名老師,一本課本,一個講臺。學生大多數(shù)‘喂養(yǎng)式,他們沒有自己的思考,老師說什么,學生就做什么。導致學生學習動機不明。在新教育環(huán)境下,興趣和好奇心是學生動機的核心成分,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啟發(fā)式教學能使學生產(chǎn)生疑問、渴望從事活動、探究問題的情景,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決問題。對于小學英語這門課程,我們倡導‘在玩中學,學中玩,實施啟發(fā)式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故事、歌曲、游戲方式、學生日常經(jīng)驗、作業(yè)、新舊教材的聯(lián)系,或簡單的課堂提問等。另外實施啟發(fā)式教學要注意,英語知識的覆蓋面很廣,而外研社小學英語教材聯(lián)系性都非常強,所以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tài),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下,熟悉當前教材,掌握當前教材的結構,且還應時?;仡檶W生已學課本,,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將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
(四)在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歸因
歸因傾向是學生后天形成的,小學生該開始接觸英語時自我概念較強,認為學不好就是學不好,久而久之產(chǎn)生無助感,便不再學習。在教學中,不僅要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習信息,還要指導學生正確歸因。一、學會“努力歸因”,努力程度是決定學生學習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因素,將成敗歸因于努力與否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學會努力歸因后,遇到學習困難或成績不佳時,一般不會因一時的失敗降低將來取得成功的期望。二、學會“現(xiàn)實歸因”,在學習中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給予針對性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能力,增強自信心。這種歸因,不僅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聯(lián)系現(xiàn)實,又強調個人的努力程度,與“努力歸因”緊密聯(lián)系。
(五)在教學中,妥善進行獎懲
正確的運用獎懲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動機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過分或過多的懲罰會造成學生對教師和學習的厭惡、懷疑、憎恨等不良的效果。小學英語由于課堂的特性,更多的是帶動孩子們說、做,孩子們對于基礎階段的英語教學是充滿期望與喜愛的。在平時的獎懲中,我都十分在意學生的自尊心,目光放在每一個孩子身上。因此,在進行獎懲時要注意:一是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獎懲觀;二是獎懲一定要公平;三是獎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和性別差異。
培養(yǎng)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不能按部就班,只有找到合理正確適合孩子們的方法,才能真正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也能讓小學英語這門簡單豐富有趣的課程發(fā)揮她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伯季, 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林文智,小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分析與建議【J】.教育科學論壇,2007
【3】馬夏至,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4】新課程標準,國家教育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