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潤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小學低年段,孩子要想順利的跨越幼小銜接這道坎,習慣的養(yǎng)成將成為巨大的內(nèi)部動力;小學低年段,孩子的年齡小可塑性強,因此這個階段也是養(yǎng)成教育極其珍貴的時期。作為小學低年段的老師,我們應該抓住契機,利用班級管理手段有效推動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一、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一年級孩子如同一塊待墾的土地,我們埋下什么樣的種子,自然就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芽。剛上一年級,等待孩子們?nèi)ヰB(yǎng)成的行為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理出頭緒來,不能一下子都灌輸給孩子,使孩子感到恐懼,無從做起。從幼兒園到小學首先是時間上的改變,接著是上課方式的改變,然后是個人義務的改變,這些都需要老師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慢慢解讀。
1.口訣法,明確什么是“對”的
短時間內(nèi),許許多多的“該”與“不該”,學生記不住,更難以實現(xiàn)??梢圆捎幂p松愉悅的兒歌口訣的方法幫助孩子記憶,提醒孩子遵守。
2.榜樣引領,明確什么是“好”的
正確的行為都可以成為引領習慣的榜樣,教師要有意安排,也要隨時發(fā)現(xiàn)。教師是學生每天接觸時間最多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必須成為孩子的榜樣。有些正確的動作和語言教師更是應該夸張的做,有意引導孩子學習。
3.制定賞罰分明的管理制度
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一切常規(guī)的要求都要細化,得讓孩子們知道哪些是他有責任做的,做到什么程度是合格,做到什么程度是好。獎懲的機制要跟上,老師的監(jiān)督一開始要細致入微。獎的原則是獎勵進步的,獎勵持之以恒的。罰的原則是罰態(tài)度,不罰能力。罰的方式是錯在哪里改哪里,邀請全體學生一起監(jiān)督。每周總結(jié)一次,習慣好的的要樹典型,習慣差一點的要幫助分析原因,
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1.客觀及時持久的評價,促進學習習慣養(yǎng)成
“孩子在鼓勵中生活,將學會自信;在適當?shù)谋頁P中生活,將學會自尊?!?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意志薄弱,持久性較差,所以老師的評價就成為一劑強心針。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要細,要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接受程度。孩子每完成一個任務,都會期待老師的評價,及時的評價、表揚是孩子堅持下去的動力。檢查評價要勤,只有不斷的循環(huán)往復才能真正促成習慣的養(yǎng)成。
2.雙向評比促進學習習慣養(yǎng)成
這里所說的評比,并不是對考試成績的評比,而是對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的評比。在班級評比臺中,學習一項主要評價內(nèi)容是誰的學習方法好,誰按時按量按質(zhì)完成作業(yè)的次數(shù)多,誰上課注意力集中。一段時間進行總結(jié)評星,好的學習方法進行交流,習慣堅持的好的,交流自己堅持過程中的感受,如何克服困難的。所謂雙向評比,就是不但和別人橫向比,也要和自己縱向比,無論什么樣的基礎,什么樣的智商,只要努力,只要堅持就會得到肯定,使所有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信心,從而實現(xiàn)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三、正確交流習慣的養(yǎng)成
人類生存離不開人際交往,我們要培養(yǎng)的是將來能夠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人,對于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說,交往從交流開始。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后,很多孩子出現(xiàn)了不適應,自閉,逃避,甚至暴力。歸根結(jié)底是不會交流或是沒有交流的習慣。
1.要鼓勵學生敢于交流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消除孩子們畏懼,害羞的心理,經(jīng)常拋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問題的難度要適宜,有層次,滿足不同學生的交流欲望,及時的給予肯定滿足孩子的小自尊。小組學習中的交流,氣氛相對更加輕松,教師要利用好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帶動整組的交流氛圍,教師及時表揚敢開口的同學。抓住生活中的契機鼓勵學生交流。當孩子們對某一事情有了分歧時,馬上組織他們開一個“小小辯論會”,讓所有同學都參與進來,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交流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善于傾聽”是一種好習慣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能力。學生的說也是以“聽”為基礎的。這方面老師要做好示范作用,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的傾聽要有耐心,有誠意。聽完后要對學生的說做出及時的評價和指導,讓學生感覺到你的傾聽對他是一種尊重,是一種滿足。在老師說話時,也要先提出要求,讓學生有準備的聽,并對認真傾聽的孩子加以表揚。教育學生在兩個人發(fā)生矛盾時,要學會傾聽,給對方解釋的機會,這樣的習慣養(yǎng)成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將有深遠的影響。
四、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閱讀是人類了解世界,感悟世界,融入世界的重要手段。只有善于閱讀的人才能有健全的人格,不屈的性格,和融進血液里的骨氣。之所以沒有把閱讀習慣簡單的看作是學習習慣,是因為閱讀不單單關乎學習,他更關乎一個人的成長,一個國家的發(fā)展。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從小學低年級抓起。
1.降低閱讀的起點,保護好閱讀的興趣
孩子對閱讀的感悟是從很小就開始的,從他在襁褓中聽媽媽的故事,從他盯著有趣的圖片看,從他喜歡看動畫片開始。孩子的閱讀興趣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延續(xù)他,保護他,而不是用過高的要求去破壞他,所以對孩子最初的閱讀一定要降低要求。2.為孩子創(chuàng)設濃厚的閱讀氛圍
3.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結(jié)合課堂教學向?qū)W生推薦閱讀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用圖片,故事梗概,讀書感受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重視閱讀成果的展示。以“讀書匯報”“故事比賽”“經(jīng)典誦讀”“課本劇表演”“插圖展覽”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展示孩子們的閱讀成果。通過評選“閱讀小明星”“積累高手”等形式提高孩子們閱讀的積極性,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五、以量變促質(zhì)變
心理學認為“二十一天以上的重復可以形成一個習慣”。但我們面對的是低年段的孩子,他們在用無比新奇的眼睛看世界,看到的新鮮事物比成人更豐富,受到的干擾更多。低年段的孩子自控力,持久力還都不夠強,形成一個習慣的難度也就變得大了?!傲晳T要靠習慣來征服”那么低年段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就需要老師們傾注更多的耐心,更多次的鼓勵和重復,最終達到以量變促質(zh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