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討的話題源于江蘇省小學武術課程教學研討會,在相城區(qū)珍珠湖小學成功舉辦,話題研討后引發(fā)許多一線教師對于武術教學的思考,希望借助此話題,厘清武術套路教學中阻礙學生學習武術興趣的因素,從而提升學生習武的興趣,進一步傳承武術文化。
一、突出武術攻防技擊特點,減少實用性缺失
武術的實用性體現(xiàn)在技擊或攻防動作上。江蘇陳曉鶯提出:武術的技擊包含技擊的實用性,攻防技擊特點是武術技術中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近期,武術套路教學存在著實用性不強和攻防技擊含義缺失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許多不利影響。從本質(zhì)上說,弱化了武術實用價值,忽視了武術的攻防特點。單一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武術技擊性的傳承,最終導致武術文化傳承的斷層,與當今體育教學所提倡的核心素養(yǎng)相悖。
面對一系列的問題和困境,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和對參與研討教師的發(fā)言帖梳理總結,得出需要從以下幾方面突出武術攻防技擊含義。如,江蘇呂磊認為從教學上,要突出武術的實用性,引導學生練習具有攻防技擊的套路,從教法上可以多使用體驗式教法,如,太極推手,摔跤等,讓學生真正感受武術的攻防含義。又如,山東王成新提出:可以優(yōu)化教材內(nèi)容,增加武術的擒拿格斗、器械對練,在一攻一防的技術下,讓學生體驗武術的技擊作用,凸顯武術的使用價值。再如,安徽金長寶、江西葉紅霞則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體育教師的武術基本功訓練和專業(yè)理論的學習,提高技能,通過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zhì)。
二、找到阻礙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優(yōu)化習武策略
在基礎教育階段,興趣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缺少興趣會使武術課堂枯燥乏味,所以,提升學生習武的興趣是傳承武術文化的必要手段和方式。
只有找到影響學生學練武術興趣的原因,才能優(yōu)化學習武術的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式。許多教師對影響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如,西安閆振川認為學校普遍對武術課程的關注度不夠,并且認定武術課單單是武術教師教,未能為師生提供良好的習武環(huán)境。又如,山東劉洋總結到,武術教學模式陳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缺乏,鼓勵的傳統(tǒng)評價體系及考核方式的缺少同樣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安徽萬明則認為武術理論傳授匱乏,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偏重于對學生技術動作、技能的培養(yǎng)和提高,缺乏對理論知識的講授。
此外,在研討過程中江蘇王安然、西藏夏多扎西等還提出以下因素影響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如,家庭環(huán)境、學校教師教學水平、班風學風、學生的習武意識、學生缺乏自信等多種因素影響。
針對阻礙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參與研討的教師深入地探討了實際的解決方法,結合參與研討教師的發(fā)言與文獻查詢,得出幾點應對策略。如,浙江朱殷杰和四川閻光輝認為,認識學生的主體性,抓好武術特色教育的普及性,提升武術的實用性與培養(yǎng)學生的武術興趣,可通過練習散打、摔跤、拳擊等滿足學生的自信心、好奇心、自尊心、快樂感等,提升學生習武的興趣。又如,江蘇王一龍則從課堂的角度出發(fā),立足于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強調(diào)自主、探究、啟發(fā)式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教材內(nèi)容,優(yōu)化教學硬件設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再如,山東徐振華認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武術氛圍的關鍵不僅包括激發(fā)學生學練武術興趣的策略,還應將武術文化與大課間融合到一起。如,與武術文化有關的展覽、走廊、畫報、書法等方面;在課外活動、第2課堂及俱樂部等多形式的傳播;利用多媒體與社會、家長、學生交流宣傳武術文化。此外,加強專業(yè)化武術梯隊建設,組建校武術隊,培養(yǎng)武術骨干,參加各種演出、競賽、觀摩等都可提升學生學練武術的興趣。
三、植根校園,傳承武術文化
江蘇萬鵬認為,在校領導層面,應為師生積極創(chuàng)造習武條件,營造習武氛圍,加強武術的對外交流,全方位打造學校武術品牌;認真做好武術規(guī)劃發(fā)展方案,形成一套本校特色的發(fā)展體系。
江蘇宋衛(wèi)華和江蘇沈丹從教師層面考慮提出,教師要研究各年級的武術教材,積極探討和不斷改進不同學段的教學方法;教學示范準確到位,能夠讓學生佩服,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學習的榜樣;應構建武術操、長拳、南拳、太極拳、器械、對練組合等武術教學體系;在課程安排中,每個年級開設武術特色課。
山東王明月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結合教學實際提出:每到一個學習階段,要給學生一個肯定的評價和展示機會。利用“開學第一課”“六一兒童節(jié)”等活動讓學生展示武術成果。在習武過程中使其體質(zhì)得到增強,擁有一顆感恩與尊敬長輩的心,弘揚武德精神,提高其思想覺悟與道德觀念。
此外,擔任本次“草根爭鳴”的專家陳曉鶯還指出以下途徑可以實現(xiàn)傳承武術文化:將武術的“精氣神”融入到校園武術文化中,從小培養(yǎng)學生自強不息的武術精神,參加各種演出、競賽、觀摩等傳播武術文化。利用多媒體與社會、家長、學生溝通交流宣傳武術文化。
——姚玉琴(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陸慕實驗小學,2151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