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燕
【摘 要】本文針對少數民族初中生物理學習的現狀,提出多層面、多方式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少數民族 物理 學習 興趣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國內外及區(qū)內外很多學校和相關學者都很注重關于這類課題的研究,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進教學改革。對于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校,開展這個課題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如人意之處,初中生學習物理還存在下列一些問題:在做演示實驗時,學生未能參與,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主動性;有的學生僅在做實驗時對學習物理有興趣,沒有實驗時學習興趣不能保持,導致學習效果時好時差;教師僅把演示實驗看作是對物理知識的驗證,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保持;有的課堂過于呆板,缺乏創(chuàng)新,缺少趣味性,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究其原因,是在做演示實驗時,沒有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導致一部分學生提不起興趣;在做學生實驗時,沒有明確每個學生的責任,導致有的學生成為旁觀者,體驗不到參與的樂趣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上復習課或習題課時,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課后忽略了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的保持。學生對物理學習缺乏興趣會導致學生沒有探究的欲望,把學習物理當做一件痛苦的事,導致對學習敷衍了事,學習效率低。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薄墩撜Z》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說,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習取得更好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旦被調動,接受知識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可加快學習速度,提高學習效率。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方法,在課堂上把學生牢牢吸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呢?
物理來源于生活,作為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物理教師,我們可以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物理學習的現狀,結合少數民族的生活特點和民俗,多層面尋找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
一、用民俗活動照片或小視頻引課,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實際,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學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內容時,可播放五月初五劃龍舟比賽視頻片段并提出問題:一是要使龍舟前進,劃船的運動員需不需要用力?二是要使龍舟前進,劃船的運動員要把船槳向什么方向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容易回答第1個問題,要使龍舟前進,劃船的運動員需要用力。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也很容易回答出要使龍舟前進,劃船的運動員要把船槳向后劃。再提出第3個問題,為什么要使龍舟前進,運動員卻要把船槳向后劃呢?使龍舟前進的力是什么物體施加的,是運動員施加的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源于震撼、興趣源于思考。在學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識時,可播放三月三“水上飛人”表演視頻,利用酷炫特技吸引學生的眼球,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水上飛人為什么能在水上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通過“實驗體驗”、“小制作比賽”或“趣味活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課余時間,我們可以通過實驗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學生中進行小制作比賽,進行一些簡單的小制作,如電動機、測力計、潛望鏡、萬花筒、模型照相機、彈射飛機、土電話、弓箭、簡易氣壓計、簡易溫度計、彈弓等。通過在小制作活動中獲得成就感,激發(fā)和保持學習物理的興趣。還可以通過趣味游園活動,如打象棋比賽、夾玻珠比賽、趣味拔河比賽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此外,還可以通過民俗活動比賽并進行相關物理知識搶答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進行拋繡球比賽。拋繡球比賽可提出下列問題:1.用力把繡球拋出去,繡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涉及到的物理知識是什么?2.拋出去的繡球會下落是因為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3.把繡球拋出去前要先拿著繩子用力甩幾圈才放手把繡球拋出,這樣可以把繡球拋得更遠,這涉及到了什么物理知識?通過搶答方式可活躍氣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活動可賦予學生深刻的體驗,“玩中學”可大大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三、利用山歌進行民族文化與物理知識的融合,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月三”歌圩是壯族的一個節(jié)日,廣西省河池市宜州區(qū)是歌仙劉三姐的故鄉(xiāng),利用山歌也可以進行民族文化與物理知識的融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
第一,“山歌能把山推倒,山歌能把海填平,窮人一起高聲唱,烏云散盡天大晴?!逼渲?,“高聲唱”中的高是指聲音的什么特征?
第二,“黃豆開花開到尖,生要傳歌死要傳,五洲四海都傳遍,歌聲響徹九重天。”其中,“歌聲響徹九重天”描寫了聲音的什么特征?
第三,“風吹云動天不動,水推船移岸不移”,其中“云動”是以什么作為參照物?“船移”是以什么作為參照物?
第四,“隔山唱歌山答應,隔水唱歌水回聲,今日歌場初會面,三位先生貴姓名?”其中“隔山唱歌山答應,隔水唱歌水回聲”描寫了聲音的什么現象?
第五,“莫夸財主家富豪,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路過青山樹也枯”,其中“塘邊洗手魚也死”描述了物理學中的什么現象?
第六,“一只小船輕悠悠,月兒彎彎在當頭,人看明月當頭掛,我看明月順水流”,其中“我看明月順水流”包含了光的什么現象?
四、在學生中進行“民俗中的物理知識”競賽,利用少數民族的特色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參加“民俗中的物理知識”競賽時,對民俗中的物理知識得到進一步了解,增加物理學習的趣味性,把物理知識和生活融合,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感受學習物理之樂。
在少數民族地區(qū),依然要發(fā)揮物理學科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注重開發(fā)教學資源,因地制宜利用自制教具開展實驗教學;利用少數民族生活、勞動、民俗活動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識,使物理教學更具有少數民族的生活特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和保持,從而提高少數民族地區(qū)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