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泰國一支少年足球隊進入一處國家公園洞穴內“探險”后失聯。這支少年足球隊被困到被發(fā)現,經歷9天多。7月10日,被困近414小時后,13人全部獲救。這次救援被稱為史上最難的洞穴營救行動。
“探險”后失聯
近日,一支少年足球隊的命運牽動了不少人的心。
6月23日,泰國12名少年足球運動員和1名教練進入一處國家公園洞穴內“探險”后失聯,這支足球隊有個響亮的名稱——“野豬”足球隊。來自泰、中、英、美、澳、緬、老等國的1000多名洞穴探考專家和救援隊員連日開展了救援行動,這是泰國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搜救行動,被稱為史上最難的洞穴營救行動。
6月24日,據《曼谷郵報》報道,搜救隊在洞穴中發(fā)現了孩子的一些背包和涼鞋,但是迅速上升的水位迫使搜救工作在當天下午暫停。在25日到29日,救援工作持續(xù)進行,期間,暴雨導致水位上漲,救援過程被迫延緩。到了7月2日,被困者才終于被發(fā)現,且生命體征良好,但由于9天多沒吃東西,將近222個小時,而且仍困在洞中,需要一段時間才會被救出洞。
當地時間7月2日晚11點左右,泰國清萊府府尹那榮薩召開緊急新聞發(fā)布會,通告稱在距離預判地點大概400米處找到了13名失蹤人員,并且他們全部活著。
由于洞內水位較高、地形復雜,具備潛水能力的醫(yī)生已經帶著救助設備進入洞內,同時救援隊正抓緊進行排水工作。
針對中國救援隊參與此次救援行動,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表示,中國民間救援人員自發(fā)積極參與到有關搜救行動中去,這正印證了中國有句話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更說明了“中泰一家親”。
洞穴救援四大難點
洞穴救援有哪些難點?
難點一:強降雨不利于救援 天氣預報顯示,清萊府等地持續(xù)強降雨。泰國正值雨季,頻繁降水可能持續(xù)到10月。參與救援的洞穴潛水員本·雷梅南茨表示,最簡單的營救方式是“繼續(xù)從洞穴中往外抽水”。按照他的說法,如果水位能再下降一米左右,足球隊員們可以穿上救生衣,在救援人員引領下漂出洞穴。
但強降雨使這一方案難以實現。雷梅南茨說:“時間對他們不利?!?/p>
難點二:洞穴群四處延伸,水難排干 這支足球隊的球員和教練進入鑾洞“探險”時遭遇洪水,躲在洞內一處地勢相對較高的坡地上。
泰國內政部長阿努蓬·保津達7月3日說,盡管救援隊仍在努力從“鑾洞”往外抽水,這一四處延伸的大型洞穴群顯然難以排干。
難點三:潛水有難度,洞有小通道為了趕在下大雨前脫離險境,足球隊員們可能需要在專業(yè)潛水員帶領下,按照搜救人員進洞路線,潛水脫身?!皾撍蝗菀?,對從來沒有潛過水的人會有難度。與在游泳池里不同,洞里有些小通道,如果中途出了岔子,可能會危及生命。”阿努蓬說。
救援人員估計,足球隊員所處位置,相距洞穴入口大約1500米,這段路徑的大約一半處于水淹狀態(tài)。英國洞穴救援協會參與這次救援,在一份聲明中提醒:“雖然洞內水位下降,潛水條件依然困難?!比魏巫屖芾藛T潛水逃生的嘗試都應慎重,需要考慮技術上的巨大挑戰(zhàn)和風險。
難點四:地面鉆洞,費事棘手救援隊考慮過從地面鉆洞,但這需要在地表確定足球隊員所處的精確位置。英國洞穴救援協會助理副會長加里·米切爾表示,受困人員所處位置可能距離地面800米至1000米,需要鉆透巖層,“費事棘手”。
救援隊還在洞外尋找別的入口,希望找到一條合適的裂溝,能從另一面通往隊員們所處坡地。
參與此次救援任務的中國救援隊帶隊隊長、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王英頡說:“這次救援難度非常高,可以說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我們碰到的最艱難的一場救援。因為洞內水域范圍很大,水位、水溫隨時在變化。而且之前沒想到被困人員這么多,年齡又很小。洞穴內水域不是我們日常理解的河道,這里水深2米、那里水深3米,每走一步水深可能都不一樣,完全未知。這就完全需要救援人員靠經驗去摸索?!?/p>
另外,洞穴內很多作業(yè)需要救援人員在背負裝備情況下通過潛水來完成,洞內水深不明、能見度也非常差,在這種情況下要完成水中路線搭建、救援物資運輸,同時還要搜尋被困人員,這就非常困難。所以不是會潛水就能救援。
作為專業(yè)救援人員,王英頡建議:“凡是當地禁止入內的溶洞或野山最好不要違規(guī)進入。一旦被困,動用的救援人力物力財力是巨大的,不是一個團隊或一個救援方可以達到的。萬一有同伴在里面走丟了,也不要自己救援,要尋求專業(yè)人員幫助?!?/p>
13人全部獲救
7月6日,對泰國“野豬”青少年足球隊的救援行動進入第13天,在前段時間的救援中,逐漸減少的積水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然而,一個傳來的噩耗卻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人們的頭上:泰國官方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當地時間凌晨1點,泰國皇家海軍一志愿者在救援過程中,因缺氧不幸遇難。受此影響,7月6日泰國方面暫緩發(fā)布水下作業(yè)任務。
7月8日10點左右,13名外國潛水專家和5名泰國海軍救援人員進入山洞,開始轉移被困人員,來自泰國、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和歐洲等地的90多名救援人員則分布在洞口到洞內安全營地之間,使用繩索系統協助救援。按照救援設計方案,孩子們必須潛水脫離洞穴,在潛水過程中,每一名球員由兩名潛水員護送,一人在球員前面、一人在球員后面……
“這次救援也讓我們見識到了很多?!遍L沙藍天救援隊專家龔暉表示,英國、比利時的頂尖專業(yè)技術;美國的高效、科學救援行動和團隊精神;澳大利亞特警的責任擔當……所有國際頂尖隊伍,都毫無保留地分享、融合。
在7月8日的首輪救援行動中,4名被困少年成功被救出。
7月9日上午,第二輪救援展開。當天下午5點左右,被困的第5名少年被安全轉移出洞,之后被救護車送上直升機,送往醫(yī)院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7月10日晚,被困洞穴的最后4名少年及1名教練被成功救出。至此,近414小時后,被困洞穴的13人已全部獲救。
(新華網2018.7.1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