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成
通過本次研討活動,與會的京、浙兩地體育教師達成了一個初步共識,即構建“學為中心”課堂模式,提出“課堂教學要落實以發(fā)展學生為中心”的核心思想,在體育教學中,因材施教、區(qū)別對待地開展教學活動,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名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fā)展,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受益。
一、課堂為誰而設——從關注教師教什么轉向關注學生學什么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部分體育課堂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言堂”“教教材”等現(xiàn)象,如何落實以人為本,不妨嘗試“先學后教”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在本次京、浙聯(lián)合教研活動中,一些靈動的課堂在這方面顯得尤為突出。
(一)構建“生本課堂”模式
隨著我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框架的出臺,教育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所謂生本課堂就是“依托生命的本能,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課堂”;其基本特點是:高效(High performance)+健康(Healthy)+快樂(Happy);其基本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1]。生本課堂在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間的差異與需求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與方法,運用教學評價方式來開展教學,力求讓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有所收獲?!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高度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從課程設計到學習評價,始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并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2]。這與當前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是一致的。
(二)基于“學為中心”理念
“學為中心”是指從教師需要教什么,轉向關注學生需要學什么;從教師教好一堂課,轉向學生學好一堂課;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轉向學習活動設計;從統(tǒng)一教學要求,轉向關注學生差異。從而使體育課堂教學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體現(xiàn)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皩W為中心”就是要從學生成長需要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安排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以學情作為選擇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j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發(fā)展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因此,在制訂課時教學計劃時,還要有所側重地進行預設、選擇符合學生成長需要的項目內容與方法進行教學,以便全面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
當前一些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并不缺乏練習方法和練習手段,缺的是如何用,方法是內容,更多的是教方法,而不是用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以人為本、能力為先”,教師在執(zhí)教過程中要關注要學生做什么、學到什么,而不是重心在關注教師如何教,因為課堂是為學生而設。
二、課堂為何而設——從教師教好一堂課轉向學生學好一堂課
現(xiàn)行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變教師要教為學生主動要學,破解“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現(xiàn)狀。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情、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倡導他們進行探究學習,從過去的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
(一)探索“先學后教”模式
“學為中心”理念下的體育教學,不僅看教師如何教,更關鍵的在于關注學生是如何學、學生學得如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等方式,把學習活動和思考問題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主人”。教師通過學生在前期的練習,摸清楚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組織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如在“同課異構”環(huán)節(jié)中,浙江教師的《技巧——跪跳起動作方法》一課中,教師并沒有按照一般教師的“教教材”平鋪直敘式方法教學,而是改“順敘”為“倒敘”,在執(zhí)教進入主教材的階段,教師首先做跪跳起的示范動作,讓學生模仿練習,在學生模仿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基本會做,一部分學生還不會做,然后靈活進行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既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注了個體差異。
又如“交換課堂”環(huán)節(jié)北京教師的《技巧—跪跳起》一課中,教師在原來2名教師“同課異構”執(zhí)教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更加突出了學生如何學好一堂課,尤其是在分層教學上基于學生能力差異,進行不同練習任務的教學設計。當學生在完成某一任務時達到他能力所及或所不及的節(jié)點時,是進行分層的恰當時機。在教學過程中,哪些是達成任務的、哪些是可以提高的、哪些是需要再努力,教師心中有桿“秤”,在進行分層時具有精準性,整堂課有條不紊,解決了優(yōu)秀學生“吃不飽”與學困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
(二)突出“精講多練”特點
現(xiàn)行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體育教學必須堅持健康第一,必須堅持以身體練習為主[3]?;隗w育與健康課程的課程性質,體育學習活動應以學生的身體練習為主,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體驗性。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動力來源于學生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可以導致學生認知和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從學生的立場看,這類相互作用即是學習活動[4]。因此,在學習活動設計時,教師應重點為學生創(chuàng)建共同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得到發(fā)展。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的課程,體育教師要正確理解其課程性質,同時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做到精講多練,培養(yǎng)學生“會學習”,讓學生在練習實踐中體驗和探究,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如,“展示課堂”環(huán)節(jié)北京教師執(zhí)教的《籃球——投球入筐》一課,整節(jié)課給人特別流暢的感覺,教師在講解示范時語言精練簡潔,學生的參與熱情、技能學練、情緒展現(xiàn)等均達到了較高的層面,教師的語言運用有效、合理,充分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狀態(tài)。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尤其是教師非常了解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內容的設計也緊緊圍繞二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無法長時間保持等特點展開,布置了盡量多的練習點,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教師精講多練的優(yōu)勢,大大減少學生聽教師講解等待的時間,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練狀態(tài)。
三、課堂如何來設—從重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轉向重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設計至少需要包括4個部分,即學習任務或主題、活動基本步驟和流程、活動評價設計以及活動環(huán)境設計[4]。
(一)師生“評價主體”多元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已經(jīng)成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方式,同時由于人在體育運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體能和運動技能不僅與后天的練習有關,還與先天遺傳有著較大的關系,使得人的個體差異與生俱來,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依據(jù)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從保證每一名學生受益這一前提出發(fā),關注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能力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確定差異性學習目標,彈性選擇學習項目和內容,并提出有益于學生發(fā)展的具有個性化和激勵性的評價方法。
如,“展示課堂”環(huán)節(jié)浙江教師的《籃球—原地拍球動作方法》一課中,練習內容較多,但教師充分地發(fā)揮了其課堂調控能力強的特點,采用多元評價的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拍球練習,特別是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這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辨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形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
(二)注重“關注個體”差異
一些有經(jīng)驗的體育教師會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在身體和能力上的個體差異作為資源來開發(fā),把學生個體在能力、需求和潛能上的發(fā)展差異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皩W為中心”理念下的體育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從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轉向學習活動的設計,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探究過程。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以學生為主體,確定活動主題,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整合有利于學習活動高效開展的學習資源,制訂一定的學習活動規(guī)則和運用以學生為主的多元評價方式等,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并有目標、有組織地開展學習活動。
實踐證明,通過在教學設計中強化學習活動的設計,不僅有利于促使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最重要的是把學生擺在了學習活動的中心位置,一切學習活動圍繞“學生發(fā)展”這一中心進行,在體育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思維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蘇保中.生本課堂的內涵、特征及其實踐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2):51-5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李紅美,許瑋,張劍平.虛實融合環(huán)境下的學習活動及其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3(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