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紅
一、案例背景
現在的中小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和家長過分的溺愛,導致他們失去了一些必備的生存與生活能力,使他們成為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點風雨的洗禮,抵抗挫折能力越來越弱。體育運動能夠培養(yǎng)孩子抗挫力,教會學生勇于面對壓力、敢于承擔責任等優(yōu)秀品質。
二、案例描述
班級中有一名叫王××的同學,她具有苗條的身材、修長的雙腿,是運動場上風云人物,也是筆者體育教學上的得力助手。學校要舉行排球比賽了,于是,筆者組隊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王××自然首先被選中。在訓練中,筆者首先教學生們練習雙手自墊球,王××憑借先天的優(yōu)勢,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自墊球技術已經高人一籌,能夠墊到幾百個,別的學生卻只能墊幾十個。接下來,開始進行學生對墊、對墻墊球、隔網對墊等練習,同時教授學生們發(fā)球技術和一些簡單的排球規(guī)則。就這樣,1個多月的摸爬滾打,學生們練習得有模有樣,基本可以進行教學比賽了。此時,王××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在排球場上一試身手。
為了提高排球的實戰(zhàn)水平,筆者將訓練的排球隊員按水平分成兩個組,王××憑借不錯的技術成了一組的組長。比賽開始了,王××的表現卻跟平時訓練判若兩人:反應遲鈍、移動不到位、配合意識差。筆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這種巨大的落差,讓以自我為中心的王××一時很難接受,她越是著急,發(fā)揮越是失常,還不停地埋怨其他學生不積極配合,其結果是輸了首場教學比賽。賽后王××同學和其他學生是貌合神離,小矛盾不斷。看到此情此景,筆者積極地進行了調解,讓她放下思想包袱,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輕裝上陣,團結同伴,發(fā)揮核心作用。由于思想工作做在了前面,在正式比賽中,王××同學發(fā)揮得越來越好,帶領本班的學生取得了校級比賽的好成績,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
三、案例評析
1.王××是隊中的核心人物,比賽中發(fā)揮失常,歸根結底是缺少實戰(zhàn)中技術、戰(zhàn)術和心理的歷練。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比賽,豐富學生們的實戰(zhàn)經驗和臨場發(fā)揮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力,為后面的正式比賽奠定堅實的基礎。
2.要多給王××創(chuàng)造與其他學生共同拼搏進取的機會和舞臺,增加一起練習和比賽的時間,促使她們在交流和溝通中重樹信心,發(fā)揮王××核心人物的凝聚力作用。
3.教學比賽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并不可怕。這些問題的出現,教師進行及時的干預和疏導,就會在正式比賽中少犯或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教育的智慧,讓學生在磨煉中成長。
四、案例反思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身心健康與國家和民族前途息息相關,校園內師生攜手創(chuàng)造的和諧、拼搏、進取的氛圍尤為重要。
1.在運動中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教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體育運動不僅是鍛煉學生身體、增強學生體質,更重要的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
2.中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未成熟,很多時候他們還在意氣用事,跟著感覺走。要正確引導學生,敞開心扉,接納和寬容每一個人,用真誠和愛心溫暖每一個人,培養(yǎng)學生們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
3.技術動作的學習要和教學比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讓所學的技術得到靈活運用,才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拼搏進取的意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科學合理地處理好技術訓練和比賽的時間分配,要以賽代練、以練促賽,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學校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家園,集體的凝聚力和榮譽感將每個人都牢牢地吸附在自己的母體上。比賽是一場斗智斗勇、拼個人技術和整體實力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團隊的配合是制勝的關鍵所在。通過各項賽事,能促進學生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會適應。
特邀安徽劉軍老師評析
真正的教育是用愛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用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師生距離,用溫暖和情感傾注、欣賞、信任自己的學生。徐老師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在學生缺乏自信的時候,在學生迷茫無助的時候,及時喚醒、點燃,讓學生重拾自信。
掩卷沉思,內心甚慰,此篇案例畫面感很強。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案例也一樣。王××同學比賽不在狀態(tài),自己心里很內疚,和其他學生之間出現了微妙變化,如果作者在調和、勸解時多拋灑些筆墨,具體描述一下作者是怎么利用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紓解學生內心的“小疙瘩”,文章的內容會更翔實、生動,案例也會更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