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銘杰
一陣秋風吹過,只見道路兩旁的銀杏樹葉已經由綠變黃,抬頭望去滿眼的金黃色令我著迷,仿佛把我?guī)У搅祟~濟納的胡楊林。
為了能看到被人們贊譽的“沙漠英雄樹”,我們乘坐大巴車從北京一路西行,穿過大戈壁,才能到達額濟納一睹胡楊林的神韻。胡楊樹的生命力非常頑強,素有“三個一千年”的說法,即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走進胡楊林,成片的胡楊誓死鎮(zhèn)守大西北的壯舉,堅強不屈地與大戈壁的惡劣環(huán)境抗衡的行為,令我欽佩!聽導游說,由于當地干旱缺水,有些胡楊樹已經死了,有些樹吸收到一些水分還能抽出新的枝條,煥發(fā)著活力。
出于好奇,我拿起手機百度了一下胡楊樹,知道維吾爾語稱胡楊為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樹”。由于它具有驚人的抗干旱、御風沙、耐鹽堿的能力,能頑強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們贊譽為“沙漠英雄樹”。
既然胡楊具備這個特點,為什么不能大量種植,改善大西北荒漠化的環(huán)境呢?
假如我是負責人,我會先把整個大西北和華北北部荒漠化地區(qū)劃分出若干個林場;接著,發(fā)動當地群眾和全國志愿者參與原有植被的保護。與此同時,請專家指導培育胡楊樹幼苗,培養(yǎng)一批種一批,從荒漠化邊緣地區(qū)開始,逐步推進,步步為營。
想到這里,我越發(fā)興奮起來,好像看到了綠樹成蔭,胡楊樹在微風的搖曳下頻頻給我點贊。為了廣泛種植胡楊樹,讓“沙漠英雄”們筑起綠色長廊,守護勝利成果,我將建議當地開展防沙治沙獻計策活動,定期相互交流、借鑒學習林場的成功經驗。
哈哈,在我的部署下,各個林場為了多植樹,比成效,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植樹造林的效果顯著??矗械牧謪^(qū)想到開辟分格管理種樹,責任到人;有的林區(qū)借助網購消費平臺進行每消費一筆就自動愛心捐款0.1元活動;有的林區(qū)結合名勝古跡開發(fā)旅游,不僅解決資金問題,還在行程中增添綠植認領活動,事后可以遠程了解認領樹木的生長情況;還有幾個林區(qū)攜手發(fā)起“重走絲綢之路,再現往日風光”活動……讓素有“沙漠之舟”之稱的駱駝帶動旅游業(yè),促進當地經濟的發(fā)展。
有了更多的錢,就在這道路兩旁種抗風蝕、抗干旱的樹種,如沙柳、胡楊作為行道樹,其他地區(qū)種下可以開發(fā)利用的經濟作物,如沙棗、沙棘等,不僅很有力地阻止了風沙飄到當地居民的住所,還可以把沙棗、沙棘加工推廣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
據調查,沙棘渾身都是寶,特別是沙棘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入藥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F代醫(yī)學研究證實,沙棘可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發(fā)作,還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作用。像這樣的經濟作物值得推廣種植。
讓過去沙漠阻斷當地人與外界聯系成為歷史,讓一片片綠洲漸漸在這塊荒漠上駐扎?;哪拿娣e逐漸縮小,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的綠色林場。我要讓荒漠化在我的指揮下膽寒。我仰望晴空,仿佛看到了一望無垠的荒漠換上了新裝,廣袤的土地春意盎然,我把書包向上背了背,邁著堅實的步伐朝著夢想的方向走去。
(作者系北京市育才學校學生)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