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一、內(nèi)容適當,貼近生活
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情境的選擇需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選擇一些動畫片、繪本故事、生活情境等熟知的內(nèi)容,能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水平一(二年級)《跑:快速變向跑》一課,執(zhí)教教師將學生熟知的《逃家小兔》繪本引入課堂。準備部分,創(chuàng)設“小兔跟媽媽游玩”和“與小動物們游玩”的情境,進行熱身活動?;静糠郑ㄟ^“小兔變成小汽車,媽媽變成交警”的游戲情境,教會學生如何在跑動中變向;通過“小兔變成畫筆,媽媽變成白紙”的游戲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練跑動中的連續(xù)變向……本課通過逐漸植入快速變向跑的動作要領,將快速變向跑的學習內(nèi)容與游戲情境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中學會了快速變向跑的動作。
二、富有對抗,激情挑戰(zhàn)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動、善于表現(xiàn),但是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畏難情緒較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創(chuàng)設內(nèi)容趣味性強、有對抗競爭的情境,并適當降低練習難度和要求,使課堂練習充滿挑戰(zhàn),從而集中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水平一(二年級)《正面投擲輕物》一課,執(zhí)教教師以“小兔子學本領”為主題,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情境。情境中,教師為“兔媽媽”,學生扮演成“兔寶寶”,并虛擬創(chuàng)設了“大灰狼”的對立角色。開始部分,以“大灰狼來了會怎么辦”,引導“小兔子”配合“兔媽媽”的指令做各種熱身練習,又使每只“小兔子”都能找到“家”,為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作鋪墊?;静糠郑按蠡依恰笔冀K圍繞在“小兔子”身邊,迫使“小兔子”要努力學習“本領”(正面投擲輕物)保護自己,從而引出了投擲技術的重點:手臂后引、蹬地轉體、快速揮臂、合理出手角度等。同時,為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運用顏色鮮亮的毽球代替沙包,既提高了練習中的安全性,也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最后,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設計了“打敗大灰狼”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情境中體驗著運動的快感。
三、生動形象,符合認知
小學生的認知尚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觀察和模仿是體育課堂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直觀教學法較為實用,即教師將所要教授的技術動作以擬人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再配以通俗易懂的講解,學生更容易模仿學習并掌握相應的技術技能。如,水平一(二年級)《直體滾動》一課,將直體滾動的學生形象地比喻成一支“小鉛筆”,并以“我是一支小鉛筆—小鉛筆愛跳舞—鉛筆滾得歡—小鉛筆搖呀搖—小鉛筆愛翻滾—小鉛筆穿花衣—快樂鉛筆刀—鉛筆小達人”等一系列情境展開教學。教學中,以小鉛筆的“直”,讓學生體會身體繃緊,膝蓋伸直;以小鉛筆左右“滾”,讓學生體會肩膀和腰髖發(fā)力,增加練習的趣味;以小鉛筆的“尖”,提醒學生繃腳尖,養(yǎng)成優(yōu)美的基本姿態(tài)。在“削鉛筆”游戲環(huán)節(jié),讓2人合作練習,一名學生作為“鉛筆”進行滾動,而另一名學生作為“削筆刀”,關注同伴的滾動姿勢,在相互幫助、評價中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合作意識。
四、語言精練,通俗易懂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的講解要精練、通俗易懂、符合小學生語言特點及接受能力。如,課前可以將教學重難點編成朗朗上口的口訣、詩歌等,以便學生在學練過程中更快熟記和掌握技術要領。同時,教學中要注意語言技巧的運用,如語速適當、語音清晰、語言簡練、生動有趣、語調(diào)親切、抑揚動聽、音量適中、富有變化等。此外,能配以適當?shù)闹w語言,教學情境將會更加逼真。如,水平一(二年級)《趣味投籃》一課,執(zhí)教教師運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情境。教師化身成“慢羊羊村長”,學生化身成“小羊”。開始部分,“慢羊羊村長”先通過“左”“右”“上”“下”短促有力的口令指揮“小羊”將球快速抱到不同位置;隨后,以手勢代替口令指揮,較好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在熟悉球性時,以口訣提示學生“左腳前,右腳后,右手拍,左手保護球”“右腳前,左腳后,左手拍,右手保護球”,讓學生復習了原地運球的動作?;静糠?,通過創(chuàng)設“解救喜羊羊和美羊羊”的情境,“慢羊羊村長”將“魔法球的使用咒語和方法”(雙手胸前投籃的口訣:“大樹”——雙腳分開,屈膝半蹲;“開花”——五指張開,手腕外翻,手臂貼身;“結果”——雙腿蹬地,手臂上伸)傳授給了“小羊”,并讓“小羊們”模仿學練。在“解救”過程中,教師又將兒童籃架比喻成“狼堡”,把投籃動作作為攻打“狼堡”的方法,并要求學生投籃時邊念口訣邊做動作,整堂課教學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