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币虼?,中學語文教師應該把思想教育寓于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聽、看、說、做,這樣學生的情感才得到升華,品格才得到熏陶,才真正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智育與德育的統(tǒng)一。
一、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讓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p>
(一)傾聽課堂學會學習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傾聽課堂,有意識地把思想教育和語文教學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在聽中入境,聽中生情,聽中明理。
語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強,其中豐富的倫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震人心弦的藝術形象、美麗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動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極好材料。對于這些課文,教師一定要在上課時借助課文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用生動的語言來向學生滲透文中所包含的德育內容,去陶冶學生的情操,升華他們的感情,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真正做到“以文載道”。
(二)傾聽自然提升情趣
自然界中充滿了語言,花有花言,鳥有鳥語。我們應把學生帶入自然,引導他們聽聽四季之聲、早夕之聲、萬物之聲,讓學生在自然聲中感悟、辨析、理解、記憶、想象……從而陶冶學生的性情,提升審美情趣。
(三)傾聽社會感悟人生
傾聽社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傾聽身邊周圍的事情開始。家庭爭論,鄰里風波,集鎮(zhèn)的喧鬧等無不洋溢著生活的氣息。注意傾聽,再通過記錄、篩選、積累,學生才能在作文課上寫出佳作,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節(jié)奏,觸摸到社會的脈博。
如我在教《愚公移山》時,先播放江濤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讓學生在聽中了解愚公精神。在教《明月幾時有》時,先播放蔡琴演唱的《明月幾時有》,讓學生在聽中體會中秋佳節(jié)思念親人的感情。
二、看
(一)看教學圖片
如在教《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時,我先讓學生看有關的圖片,在看中去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二)看影片或文藝節(jié)目
我經(jīng)常會從網(wǎng)絡上下載一些能激勵學生的影片或文藝節(jié)目給學生看。
課內的如:我讓學生觀看完電影《音樂之聲》《威尼斯商人》后才教課文,這樣學生更能容易理解課文。
課外的如:
1.看勵志影片
觀看影片《奮斗》《阿甘正傳》等,讓學生從影片中感受人生應樹立奮斗目標,要堅強。
2.看法制教育片
影片《安全與我同行》《為了明天》等,讓學生在看時能增強法制觀念,培養(yǎng)學生樹立自尊、自律、自強的意識。
3.看文藝節(jié)目
《3.15文藝晚會》讓學生懂得維護自己的消費權益,《感動中國》更可以通過人物的事跡洗禮學生的思想,凈化學生的靈魂。
三、說
張志公先生說:“語文教學,讀寫重要,聽說也重要,不能只重視讀寫,而忽視聽說,在現(xiàn)代社會口語交際空前重要?!弊鳛檎Z文教師應擔當起學生說話能力培養(yǎng)的重任,使之能言之有序,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簡意賅。
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利用課前5-10分鐘時間開展口頭作文訓練,訓練的內容不限,要求學生把聽到的或看到的用口“說”出來即可。由于學生們認真聽了,看了,所以許多學生都有話“說”。或復述課文,或講故事,或談感受,或分析人物形象等,這樣學生們在得到口語能力的訓練同時也得到哲理的啟迪、心靈的感染、情操的陶冶。
四、做
(一)動筆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求學生始終把筆拿在手中。閱讀時,隨著思考,要不時地圈點勾畫。圈點勾畫,批注的主要內容是文中的重點詞或句子,感受深、受啟發(fā),受教育的地方,不理解、讀不懂的地方等。長期以往使之有了較強的閱讀能力,學生的動手操作習慣也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币虼宋乙髮W生把聽到的、看到的、想說的用筆把它們記下來,如:體驗了自然風光,談家鄉(xiāng)之美;體驗了先輩精神,敘崇敬之情。體驗了國家富饒,傾自豪之情。體驗了國家巨變,抒振奮之情。體驗了鄉(xiāng)情親情,贊純樸民風。體驗了農活艱辛,說勞動苦甜。這既為學生們解決了習作時“無米”之苦,尋著了習作的活水之源;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進而達到了教書與育人并舉的目的。
(二)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每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我都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在這種自覺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學生的意志得到磨礪,良好的品德行為和審美情趣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自然提高。如:在開展《獻給母親的歌》時,我除了讓學生收集有關母親的歌曲、詩詞、俗語外,還讓學生找有關自己與母親的照片,說一說照片的故事,回家后為母親洗一次腳,對母親說一聲:“我愛你!”活動結束后,學生們都紛紛表示以后要尊敬父母,關心父母。這樣,情感教育油然而生。
(三)積極開展課外德育活動
1.到教育基地去參觀學習
每年我都帶學生到本地的教育基地去祭掃和參觀學習,讓先輩們的崇高思想和英雄業(yè)績感染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
2.與時事接軌
每年,我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讀書活動,如《祖國發(fā)展我成長》《中國夢》等,通過這些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讀書興趣。
當然,德育工作必須深入持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時時刻刻、日積月累地滲透其中,使德育如“春風化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把美的思想、情操、行為自然而然地“移”到學生心中、身上,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動、得到感化、達到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