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周
長期以來許多小學生怕寫作文,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小學高年級,現(xiàn)在我以布朗山鄉(xiāng)班等村民小組五年級為例來淺談如何創(chuàng)作作文情境,來改變小學高年級怕作文,怕上作文課的現(xiàn)狀。
由于布朗山鄉(xiāng)地處西雙版納州勐??h,站地面積約為勐??h的五分之一,經濟落后,交通不方便,村子分散并且相隔遠,與外界的交流較少。整個布朗山鄉(xiāng)有53個自然村,卻有32個教學點,基本上每一個村子里面有一所小學,人數(shù)多的有七八十人,少的只有十多人,整個村子在外面讀書的人少,他們交流的語言大多為布朗語,有一些學生基本上不會講漢語,更提不上寫作文,那么要怎樣提高這些學生的寫作能力?長期的實踐證明:創(chuàng)作情境教作文,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因為: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把孩子帶到把孩子帶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
一、加強學生口語練習的能力,讓他們敢說敢講敢寫
葉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順序是自我認識事物。心中有感情的波瀾沖擊著我,我有說話的欲望,便想傾吐,于是文章便誕生了?!睂W習口語也同樣,要讓學生對它有興趣,因此能否激發(fā)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是寫作指導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學別人怎樣講和怎樣去寫的
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往往是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點,而且不知道怎樣合理運用語言,主要是因為布朗語翻譯為漢語以后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如:漢語的“來我家玩”,可是他們卻是這樣說“來玩我”,還有就是他們的詞匯量少,對作文題目的把握不夠準確或者是不假思索,提筆就亂寫。這樣即達不到鍛煉的目的也達不到訓練的目的。
首先應該通過多媒體來學習,讓他們知道別人是怎樣寫的,在文章當中應該注意那些問題,其他人在文章當中運用了那些好的詞語、句子,然后順著別人的思想去想,我為什么想不到,別人為什么能夠想到,這樣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對以后的工作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應該在老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題目,這樣,客觀的情況之下不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心理,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目的的去想、去做。
(二)糾正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特別是錯別字
首先上課的時候做到慢講慢寫,讓學生盡可能地照黑板寫下來。
其次針對個別同學進行特別的指導,雖然他們已是五年級的學生,可是識字量少的可憐,連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字都很容易寫錯,比如寫請假條“我要去節(jié)我歌”和“要去田吧幫我爸媽里田”。
再次讓學生多寫,讓他們抄一些經典的句子和篇幅短小的課文。
(三)讀懂作文題目的意思以后再寫
比如有一次寫作文《我的父母》,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題目,就是寫的父母對自己的子女的愛??墒怯械耐瑢W居然把它寫成了梁山泊與祝英臺,這樣就與作文的題目沒有任何一點的聯(lián)系。這是學生沒有讀懂題目,拿到作文題目就盲目的去寫的表現(xiàn),要怎樣才能克服這些毛病呢?
首先,應該加強學生的詞匯儲備。
其次,應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
再次,應該加強學生的書面語言的練習。
二、創(chuàng)設表達情境,激發(fā)學生“愛寫”的興趣
高年級的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東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點。情境的出示,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這樣,客觀的情境不僅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心理,而且能調動兒童的情感參加學習,讓學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觀察、體驗、思考、想象。
課堂上,我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視寫作為樂事。
三、語言描述情境激情
作文是一項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創(chuàng)造需要想象,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因此可以說,作文是兒童“想象之樹”蓬勃生長的園地。在這園地上辛勤地耕耘,便會看到喜人的碩果——兒童的心靈插上了翅膀……
兒童思想的風帆一旦揚起,老師就得給他們開辟軌道,讓其馳聘在萬坎碧波之上……學生寫作的興趣有了,但并不表示就能寫好,這就要求教師進一步指導“怎么去寫”。只有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才會有深刻的理解,才會在大腦里形成清晰的印象。當學生有意識地對準目標觀察,有序、細致地觀察,就會引起積極、活躍的思維,積極活躍的思維就會帶動具體、生動的表達。
四、創(chuàng)設評改情境,培養(yǎng)學生“會評”、“會改”作文的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p>
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那就是養(yǎng)成習慣?!边@一思想同樣使用作文修改教學。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習慣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
綜合上述,在信息時代,在要求提高教師素質的今天,在作文指導課上,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多媒體,利用其聲、形、色并茂的特殊功能,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處于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探求、發(fā)現(xiàn)的境界之中,能“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做到“有話會說”,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有效的發(fā)揮,從被動的“要我學”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獙W”。
課堂實踐告訴我:創(chuàng)設情境教作文,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被動為主動,是能讓學生順利渡過寫作難關的一條成功之路。作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只要我們用心去探索它,用心去研究它,就一定能找到打開作文之門的金鑰匙。
詩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實,教師也在用心血寫詩,而且寫著人們最關注的明天的詩--不過,那不是寫在稿紙上,是寫在學生的心田里。教師,也是詩人。我愿能為學生寫出一首首“快樂作文”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