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紅
在教學中如何更好地立足課本,體現(xiàn)英語跨學科教學的藝術性?筆者一直在教學中不斷摸索,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一檔娛樂節(jié)目突然提醒了筆者。主持人不斷地引導,現(xiàn)場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使得觀眾融入到其中,觀眾是那么地享受節(jié)目帶來的愉悅,筆者突然聯(lián)想到了筆者的課堂,為何不把英語課堂也設計成藝術性的教學呢?因此,作為一名英語課堂教學一線實踐者,從思考探索到付諸實踐的過程中,筆者設計藝術性英語課堂,把英語課提升到了欣賞課、品味課,教學效果顯著。
1. 利用教材中豐富的美育因素藝術性教學
中學英語教材選入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且都是名篇佳作,篇章多,題材廣,如人物傳記、寓言故事、活動記述、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小品等材料。這些文學作品不僅內容豐富,思想性強,而且語言規(guī)范簡煉、鮮活優(yōu)美、生動形象,不僅體現(xiàn)了美,謳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結晶。如果英語課按部就班,直接針對知識點而設計課堂,沒有美的教育,美的情感,教學過程必然是干巴巴的知識灌輸、冷冰冰的抽象說教。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課本挖掘美育因素呢?
1.1 多種形式設計藝術性課堂
從導入到新授可根據(jù)文章的內容選用一些視頻、圖片等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激發(fā)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欲望,在輕快、輕松、輕巧、輕盈的方式下導入課文內容的學習。例如,教學冀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第六單元關于季節(jié)的篇章What Strange Weather!時,首先讓學生領略四季美圖,然后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然后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季節(jié)的五個畫面:春天(Spring means green trees, beautiful flowers and playing in the rain.)、夏天(The Weather turns hot and I can go swimming.)、秋天(Summer is so colourful and the weather is nice and cool.)、冬天(The weather is cold and there is a lot of snow. You can go skiing and skating. You can also have snowball fights.)。讀這四幅圖時可用輕柔、舒緩音樂加以配樂,讀出對春、夏、秋、冬的喜愛之情,通過這樣的朗讀,使學生感覺到一種催人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情感的理解,達到文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1.2 多層次設計藝術性的知識運用環(huán)節(jié)
在英語教學里要把教和用統(tǒng)一起來考慮,引導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用英語。例如,在教學冀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第六單元關于季節(jié)的篇章What Strange Weather!時,可以開展演講比賽活動,把學生分成四組,其中兩組準備關于春夏的演講稿,一組表演,一組演講。另兩組準備關于秋冬的演講稿,一組表演,一組演講;給每組學生提供一份英語演講稿格式,如“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afternoon\morning!I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and give you a short speech. Today, my topic is...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Yours...”讓學生在輕音樂聲中,根據(jù)課本材料討論完善稿子內容,準備小組演講。通過這樣的訓練,在美的情感陶冶中,激活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本的話題上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把知識內容深深地印在腦海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知識應用能力。
1.3 多角度藝術性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教材中蘊含著知識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強的內容。因此,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計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采用靈活多樣多角度跨學科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冀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lesson 16 happy or sad時,雖然課文中是關于Danny媽媽不讓Danny多吃面包圈,因此Danny不高興的一篇簡短對話。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多設計了一篇關于父母在外打工,照顧不上子女的閱讀,加之播放父母汗流浹背在外打工卻面帶笑容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濃濃的愛,使學生能結合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果同化和索引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新生命力和新思想。在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科素養(yǎng)和價值型態(tài),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生價值觀。
2. 教學成效和創(chuàng)新點
立足課本跨學科教學效果顯著,適用于任何學段、任何時間的英語教學。一方面,把很多人埋怨的教學的沉重艱澀、課堂的枯燥乏味轉變成了充滿詩意、充滿美感的藝術性教學,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感受,提高學習興趣,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設計一些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去摸索、攀登、去創(chuàng)造教學的美,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增強創(chuàng)造性的參與意識;教師給學生設計一片天空,利用他們身邊的人、生活中的事、眼前的景或心中的情等這些美的資源調動他們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的熱情。學生參與課堂美的創(chuàng)造,不但能夠開拓教師的眼界、擴展教師思維,使教師獲得相應的效益和啟迪,而且能夠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架起師生心靈的橋梁實現(xiàn)知識學習與人文情懷的和諧整合,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
總之,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師從學生的要求出發(fā),善于挖掘各種情感因素,要跨學科,創(chuàng)造性、藝術性教學,撥動學生心中的“琴弦”,引起情感共鳴,讓他們獲得“真、善、美”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