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約翰·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小時候的杜威性格內向,不愛和同學交流。在大家眼中,杜威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
一年夏天,學校剛剛擴建完畢,許多地方還未清理,蚊蟲聚集,而杜威所在的班級蚊子特別多,尤其到了傍晚,蚊子的叮咬讓學生根本無心上課。放學時,老師吩咐學生自帶工具,第二天進行“滅蚊”行動。
第二天,同學們帶來了各種工具,大部分是網、拍子,或是滅蚊藥水,而杜威卻拿來一把鐮刀。老師不解地問:“你帶著鐮刀干什么?”“滅蚊子呀!”杜威理所當然地回答。同學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接下來,同學們用各自帶來的工具在教室里忙了起來,盡管大家已累得筋疲力盡,卻始終有蚊子不斷冒出來。杜威則獨自走出教室,來到教室后面的一片雜草叢旁,揮舞鐮刀割起草來。一個小時后,雜草被全部清除。而同學們發(fā)現,隨著雜草的清除,再加上大家的努力,蚊子似乎徹底消失了。
面對同學們佩服又驚異的目光,杜威紅著臉說:“我觀察發(fā)現,教室后面的雜草叢才是蚊子的來源和藏身之處,只有清理掉雜草,蚊子才會徹底消失。”
鐮刀滅蚊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處理事情時,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看清事情的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徹底而有效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