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登扣
【摘要】近年來,國民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社會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此條件下,漢族和蒙古族的溝通與交流也不斷增多。在兩個民族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蒙漢翻譯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橋梁。本文分析了文化交流視角下的蒙漢翻譯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關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文化交流;蒙漢翻譯;重要性;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609 【文獻標識碼】A
當下,我們進入了新的時代,各個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活動等日益頻繁,在不同民族進行文化交流時必須依靠翻譯。在開展蒙漢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翻譯發(fā)揮著不容小視的作用,可以實現(xiàn)蒙古語和漢語含義的轉換,對于兩個民族之間交往有著非常突出的促進作用。蒙古族和漢族之間的文化背景等都有著比較大的區(qū)別,正因為如此,在進行翻譯的時候,相關翻譯人員需要處于文化交流視角下,對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行正確認知,以實現(xiàn)翻譯水平的提高,對民族核心文化進行有效凝聚。
一、文化交流視角下的蒙漢翻譯的重要性
在文化交流視角下,蒙古族和漢族翻譯的重要性有其具體體現(xiàn),主要包括文化的認識功能、文化的凝聚功能和文化的教化功能。
(一)文化認識功能
從文化角度來說,語言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其主要載體,在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可以促進文化傳播的實現(xiàn)。與此同時,對于文化傳播來說,認識是其重要前提。要實現(xiàn)文化的傳播,必須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彼此之間的認知不斷深化,對不同民族之間的差異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完成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溝通。蒙漢翻譯可以有效促進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之間的交流,不過不同民族所應用的語言是不同的,導致兩者之間的交流受到阻礙,對民族文化特色的欣賞和理解是較為不利的[1]。所以,對于不同民族之間的認知和文化傳播來說,翻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從古至今,蒙古族和漢族的交流和溝通都是比較頻繁的,主要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和文化上。在蒙古族和漢族的交往歷史中,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在兩個民族中,主要使用的語言分別是蒙古語和漢語,這兩種語言中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所以,蒙漢翻譯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對兩個民族文化的傳播和欣賞是非常有利的;其二,在對方民族發(fā)展過程中,實現(xiàn)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播和交流。所以,蒙漢翻譯的準確性等存在比較大的區(qū)別,需要對其進行正確處理,通常情況下決定著翻譯的成敗,與兩個民族之間文化精髓的傳播也是息息相關的。
(二)文化凝聚功能
蒙漢兩個民族的文化屬于不同的領域。在在兩個民族之間,蒙漢翻譯發(fā)揮著橋梁的作用,能夠促進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的理解與學習,實現(xiàn)文化凝聚,與此同時促進新文化的發(fā)展。在蒙漢兩個民族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蒙漢翻譯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們要對一個民族與其文化進行了解,必須借助語言,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載體。通過借助語言翻譯能夠實現(xiàn)不同語言之間的互動,由此實現(xiàn)民族和文化之間的交流。當處于文化交流視角之下的時候,語言翻譯和文化翻譯是等同的,對翻譯的凝聚功能進行充分發(fā)揮是非常必要的。該舉措對民族交流有著比較鮮明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誕生了蒙漢翻譯,加大了跨文化交流的暢通,促使蒙漢人民思想和文化融合。
(三)文化教化功能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社會取得了長足進步,蒙古族和漢族之間的交流也不斷增多。所以,在文化教化方面,蒙漢翻譯的重要性得到了有效突出。一般情況下,文化教化所指的是,作為文化傳播的受眾,一方面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和教育,另一方面逐漸適應這種文化并且接受其核心內(nèi)容。翻譯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化,是翻譯的最高目標。
當進行蒙漢翻譯的時候,相關翻譯人員一方面需要保證翻譯的準確性,還需要使讀者可以從翻譯的內(nèi)容中感受到對方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從而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影響。翻譯工作者的教化作用是比較強的,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播的職責,需要具備強烈的文化意識,并且有意識地發(fā)揮教化功能。所以,在進行蒙漢翻譯的時候,對翻譯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蒙古族和漢族的政治與經(jīng)濟等。
二、文化交流視角下的蒙漢翻譯策略
從翻譯的角度來說,主要是實現(xiàn)語言表達內(nèi)容的轉換和敘述,從而為應用不同語言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提供一定的便利。在翻譯方面,需要做到“信、達、雅”?!靶拧彼傅氖窃诜g之后,其語言的內(nèi)在意思和原文是相同的;“達”所指的是所翻譯的文章通順,并且可以保證語言含義的清晰;“雅”所指的是所翻譯文章的用詞優(yōu)雅。
(一)歸化
從歸化的角度來說,將目的語作為中心進行翻譯,在翻譯的過程中對目的語進行充分應用,由此表述原語的含義。該項措施有著較為突出的優(yōu)勢,對目的語接受者理解原語的含義是比較有利的。不過也有其劣勢,不利于原來語言風格的維持。歸化與直譯有著較多相同之處。在不同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歸化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是其主要手段,不過,該交流并不是文化層面的交流。
蒙漢翻譯有著悠久的歷史,主要包括佛經(jīng)的翻譯和近代文學作品的翻譯等,都是比較偏向于歸化策略翻譯的。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有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不同民族之間不斷溝通以及翻譯人員有其目的和觀念等。在當時,翻譯以互通有無和功能為主,所以,其最好的選擇就是歸化翻譯。除此之外,在歷史長河中,草原文化被中原文化統(tǒng)治了若干年,這也對翻譯產(chǎn)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的文化習慣,同時這也是蒙漢翻譯以歸化翻譯為主的原因。
在時代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翻譯人員所關注的內(nèi)容不斷拓展,在翻譯時,一方面需要重視譯文的語言含義和原文相同,還需要對文化概念做到足夠重視,不斷偏向于異化翻譯。當處于跨文化交際翻譯中的時候,歸化策略承擔著蒙古族和漢族文化溝通和交流的重要職責。該溝通和交流方式其實是信息層面的溝通,并不是文化層面的溝通。在漢語比喻中的部分漢族文化可以實現(xiàn)轉換,相關翻譯工作者將其轉變?yōu)榻Y構不同但是含義一致的蒙古語。
比如,我真沒想到他居然做出這種事來。將其翻譯為teriig iim gej bodsongui。該翻譯方法是歸化翻譯,該方法后說結果,雖然較為平淡,但是其語言的通順度是比較高的。
(二)異化
異化所指的是以原語表達方式表述原語的含義。在異化翻譯的過程中,相關翻譯人員必須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對原語所表述的含義進行正確理解和掌握。部分近代學者主張異化翻譯,主要包括魯迅等。在這些學者的認知中,要實現(xiàn)原語文化等的再現(xiàn),必須忠實于原語的表達方式,從而實現(xiàn)目的語受眾和原語文化的融合,使其對原語的民族情調進行充分感知。異化翻譯策略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能夠將目的語接受者帶入到原語文化背景中,對原語的文化習慣等進行真切感受,對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非常有利的。除此之外,對異化翻譯策略進行應用,還可以尊重原語民族。所以,針對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的特征,需要將不同翻譯場合作為重要依據(jù),對翻譯策略進行選擇,從而充分滿足交流的需求。
當開展翻譯的時候,需要對文化因素進行全面思考,并且始終堅持文化傳承的翻譯原則。從根本上來說,翻譯活動是一種跨語言的轉換活動。在進行翻譯的時候如果應用太多有著濃厚蒙古族色彩的表達方式,必定會導致文化失真。所以,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對原語民族的表達方式等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實現(xiàn)原有本意的有效保留[2]。
舉例來說,Urid garsan chihnees hoino urgasan ever hatuu。第一種翻譯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第二種翻譯為后出的犄角比先長的耳朵硬。第二種翻譯屬于異化翻譯,相較于第一種翻譯,其通順度較低,不過,可以對原語文化含義進行有效表達。
(三)兩種翻譯策略的辯證應用
從翻譯工作者的角度來說,必須對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特征和差異等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實現(xiàn)實踐活動中翻譯策略的辯證選擇。必須注意,歸化翻譯和異化翻譯并不是對立和矛盾的,兩者有其共同點。
在歸化翻譯方面,奈達是其代表人物,其認為翻譯的中心是目的語接受者,需要實現(xiàn)原語和目的語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所以在翻譯的時候盡可能地應用目的語,從而為原語含義的理解提供便利。當處于翻譯實踐活動過程中的時候,翻譯人員首先需要對兩個民族的文化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對翻譯策略進行適當選擇。
三、結束語
蒙漢翻譯發(fā)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充分滿足蒙漢兩族人民交流和溝通的需求,另一方面還可以了解雙方文化習慣等。在翻譯的過程中,民族和國家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可以為全世界的人民提供機會,使其學習不同民族和國家的先進文化。在蒙古族和漢族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必須將翻譯作為基礎。對于翻譯工作者來說,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蒙漢兩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差異,從而辯證選擇歸化翻譯策略和異化翻譯策略。
參考文獻:
[1]黎明.文化交流視角下的蒙漢翻譯的重要性及翻譯策略探討[J].內(nèi)蒙古教育,2017(4):29-30.
[2]烏恩巴雅爾.文化交流視域下的蒙漢翻譯之審視[J].語文學刊,2015(14):69,94.
[3]薩如拉.文化交流視域下的蒙漢翻譯分析[J].科技風,201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