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一直臨界于健康與疾病之間,如果及時進行正確的處理并加以引導,將會對學生心理產生積極作用。作為美術學科,希望發(fā)揮自身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達到學生心理健康目標。本文對闡述心理健康性質、構成要素并結合高中美術課程進行了分析,最終對以心理健康為目標的高中美術課程設計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美術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近幾年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研究者們的許多研究結果表明,高中生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加之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識不強,有相當比例的青少年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①中學里就不同程度地出現了逃課、厭學、焦慮、內向、孤獨、忌妒等現象,高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達60%。②目前,國際上已經把藝術治療這一研究性成果密切滲透到學校的教育之中。針對上述這一現狀,將學校中的美術課程與心理健康為目標相結合,在研究高中生心理及其心理變化特征后,教師可以有效地拓展美術課程,釋放學生學習壓力,改善心理問題健康成長,養(yǎng)成終身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tài)。
一、心理健康的性質
(一)健康的概念
1948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health),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指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全狀態(tài)”。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健康的認識逐漸提升,1992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進一步指出:“一個人只有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其中增加了道德健康要素,道德健康仍屬于心理范疇??梢钥闯?,心理健康對于整個健康概念越來越不可忽視,軀體健康是健康的基本,而心理健康是整個健康的核心,兩者缺一不可。
(二)心理健康的含義
關于心理健康有許多定義,如“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亦稱“心理衛(wèi)生”“精神衛(wèi)生”,指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③又如“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個體具有良好的適應,有利于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的一種持續(xù)的、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④
對于心理健康的含義會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偨Y包括:第一,人們需要達到心理健康的最基本要求,即心理處于一個健康的狀態(tài);第二,遇到困難時應具備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tài),迎難而上,實現自我完善;第三,人類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陪伴、分享與感恩既是人類最寶貴的品質,又是我們擁有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條件。
(三)心理健康的動態(tài)性和相對性
從個體層面而言,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會在某個時段心情欠佳、煩惱郁悶,但這段時間并不意味著心理不健康;從社會層面而言,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之間的評判標準不同。如在某個社會或國家的心理是健康的,但在另外一個社會、國家中就可能被認為是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存在著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要求,這就是心理健康動態(tài)性的表現。在美術教學中,不需要過于夸張或輕易對學生心理情況下結論,不能因為學生的幾幅作品就評價學生心理健康或者不健康,教師需要細心觀察,對于特殊的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
有位學者曾提出關于心理中“灰色區(qū)”的概念。將顏色間的調和來舉例,把白色比作心理健康,黑色比作心理疾病,白色與黑色調和變成灰色,而這個區(qū)域,有人稱之為“亞健康狀態(tài)”(subhealth condition),即非疾病又非健康的中間狀態(tài)。大多數人就處在這一灰色區(qū)域,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因此,心理健康具有相對性?;疑珔^(qū)域中青少年心理亞健康主要表現為憂郁、狹隘、妒忌、驚恐、殘暴、敏感、自卑等現象。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認知度還不夠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教師及家長應該細心觀察,在美術教學中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及時糾正,以免加重不健康心理。
二、美術課程中心理健康目標的組成
(一)目標內涵
1.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⑤二戰(zhàn)后,心理學更多關注心理的消極方面,變成了對疾病或健康方面的研究,導致很多人對心理學的理解都是心理有疾病的人才會接觸的東西,從而產生了回避、嘲笑等現象。直到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它對人類健康生活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胺e極的價值取向的形成往往不是取決于問題本身,而是在面對問題時作的積極的解釋或回應,問題本身只是給人的優(yōu)秀品質和潛力提供了展現的機會,積極心理學強調的是在面對問題時用積極的思想和行為來塑造自己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幫助他人追求幸福的價值追求?!雹?/p>
心里咨詢室普遍存在于中學校園,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疏導心理,健康生活。然而,大部分學生對其敬而遠之、存在偏見,覺得只有心理不正常的人才會去,造成許多真正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因為好面子、擔心被別的同學發(fā)現而不愿咨詢,最后導致心理問題加重。有些心理正常的高中生只是想抒發(fā)個人情緒,但內心同樣對咨詢室有偏見,最終學校咨詢室經常出現無人問津的局面。這種誤區(qū)同樣存在于繪畫創(chuàng)作中,心智較為成熟的高中生擔心,如果表現出內心灰暗恐懼的狀態(tài),會被同學和老師誤解并歧視,于是故意將感情和顏色表現得開朗,掩飾內心沮喪的一面。由此可見,學生因為對情緒缺乏正確的判斷,所以不斷掩蓋自己,逐漸走向消極。如果學生對于積極心理學有所了解,就可以發(fā)現,心理咨詢室對于心理健康亦或疾病的學生來說都是有幫助的,它讓健康的人更健康,讓有心理疾病的人也變得健康。
2.積極的審美觀
盧家楣著《青少年心理與輔導——理論和實踐》中指出,“心理健康不僅是一種促進青少年各種素質發(fā)展的重要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面向21世紀的現代學校教育強調的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各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審美觀是高素質人才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問題。⑦審美觀的培養(yǎng)將美術教育推向了大眾所普遍認知的美術繪畫能力和美術鑒賞能力,并提高了美術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美術教育的實質是進行審美教育,教師對于學生審美觀的培養(yǎng),需要從最基本的開始了解,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指導學生鑒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了解作者及畫面信息,聯(lián)系時代背景分析作品價值。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個人喜愛的作品,并說明理由。健康的審美觀能夠發(fā)展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生活品味,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3.積極的美術興趣
到了高中階段,大部分的學生對美術依然存在著濃烈的好奇心,但由于升學壓力導致學生們沒有太多的精力去發(fā)現美術的魅力,學生對美術的認識具有局限性,缺乏學習興趣?!懊绹睦韺W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審美認知發(fā)展的五階段理論告訴我們——初、高中生正處在審美參與危機階段。”⑧高中生對于自己的審美有一定的標準,教師只需要鼓勵和引導,讓他們發(fā)現美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從中獲取學習興趣。培養(yǎng)發(fā)現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用美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達到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目標。
4.積極的教學指導
教師是學生人格的塑造者,其主要職責就是培養(yǎng)人。教師在擁有扎實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更應該用自身魅力去影響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容、輕松、積極的學習氛圍?!安畼纷R千里馬”的典故代代相傳,教師在教授學生時能憑借個人獨特且科學的教學方法、高度的責任心,將學生的潛能挖掘到最大,使學生在收獲知識果實的同時獲得學習的樂趣、提高自信,為形成樂觀、積極的人格傾向打好基礎。
(二)針對心理健康目標課程設計的構建
1.興趣主導,促進學生學習的活力
通過翻閱各個版本的美術教科書后發(fā)現,有部分版本的課題語言表達較學科化,對于還處于青春期并有著繁重學業(yè)的高中生來說,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達到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有效教學目標。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教科書的編寫中可以適當地采取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語言來編寫,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使學生易于理解。當學生們翻開課本,看到有趣的、接地氣的美術標題后就容易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成為積極學習的探索者,從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合理調節(jié)大腦,并制定學習計劃,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運用“合作”與“互動”,提升溝通的順暢心理
在美術課程中經常會遇到動手繪制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結合美術課程,讓學生共同完成,享受合作的樂趣。通過合作,營造學生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學習氛圍,學生們在團隊合作中積極溝通,大膽表達,求同存異,從中獲得發(fā)展。再者,理論往往與實踐相結合,無論任何類別的美術課程,教師不能完全在課堂內教授理論,要多走出教室與學生產生互動。比如美術鑒賞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走向博物館,教師向學生介紹展品,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感知藝術的魅力;在攝影-攝像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去,發(fā)現美麗的風景和人物,學習構圖;在工藝方面,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做扎染、陶藝等,體會民間工藝的魅力。這種“合作”與“互動”將實踐真正落實,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體會美術的魅力。學生在此過程中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學會與人和諧相處,使人際關系得以健康發(fā)展。
3.巧用精致與賞識評價,鼓勵學生自我心理
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公正、客觀、發(fā)展性的評價是作為教師的職責所在。適時給予學生準確與精致的評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可以針對學生作品向學生具體進行評價,并強調教師賞識的地方,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提升自信心。運用開放與多元的方式去評價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的行為過程與學習效應。同時,也可以適當指出其不足之處,讓學生對自身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并且有針對性地改正,提高美術學習能力。若能長久地嘗試拓展學生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不斷超越自我,就會有利于學生的進步,并最終促使學生形成自尊、自愛、自信的人格。
三、結語
總之,將心理健康作為目標融入高中美術課程中,在培養(yǎng)學生擁有美術素養(yǎng)能力的同時保持心理健康,是社會變革和發(fā)展對教育的全新挑戰(zhàn)。在未來,依然存在著如何將美術教育與心理健康更好地相結合等問題,需要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各界人士積極配合,在實踐中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得以發(fā)展,從而營造健康向上且充滿藝術氛圍的校園環(huán)境,為未來學校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指明改革方向,并給未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能量。
注釋:
①楊鄧紅.高中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4, 34(2):165.
②張海亮.普通高中生心理問題現狀與對策研究[J].才智,2012(33):293.
③錢初熹.美術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M].1版.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15).
④盧家楣.青少年心理與輔導——理論和實踐[M].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O11(20).
⑤朱紅,陶云.積極心理學理念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J].學理論,2009(26):140.
⑥趙楓.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美術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初探[J].亞太教育,2016(28):274.
⑦敖高娃.通過中學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4).
⑧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96.
參考文獻:
[1]錢初熹.美術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M].1版.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15).
[2]盧家楣.青少年心理與輔導——理論和實踐[M].1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O11(20).
[3]趙楓.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美術教育與兒童心理健康初探[J].亞太教育,2016(28):274.
[4]Martin E.P.Seligman.洪蘭,譯.《真實的幸?!穂M].遼寧: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剑瘓F)股份有限公司,2010.
[5]敖高娃.通過中學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4).
[6]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96.
作者簡介:朱晴艷(1993-),女,漢,江西人,在讀研究生,上海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論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