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亮
[關 鍵 詞] 分娩機制;信息化;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3-0123-01
本次信息化教學設計題目是“分娩機制”,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教學設計
本次實訓項目是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高級助產(chǎn)學》第五章第二節(jié)內(nèi)容,介紹正常分娩的基本理論和分娩接生技術,其對應的專業(yè)是助產(chǎn)專業(yè),學時為2學時。本次課的教學目標依據(jù)助產(chǎn)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其知識目標是:掌握分娩機制、銜接、俯屈、內(nèi)旋轉等概念及分娩機轉的機制;技能目標:能利用分娩模型熟練講解并演示枕先露分娩機轉的完整步驟;素質目標:培養(yǎng)學生嚴謹、慎獨的工作態(tài)度和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其中下降、內(nèi)旋轉、仰伸、復位、外旋轉是重點,內(nèi)旋轉、仰伸、復位、外旋轉列為難點。為了能夠很好地達到以上的目標,我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以下分析:本次授課對象為助產(chǎn)專業(yè)大二學生,她們的優(yōu)勢是可塑性強、好奇心強、記憶力好,劣勢是年齡小、基礎薄弱、自學能力差。而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又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學起來容易失去興趣。所以我選擇了信息化教學方式,其設計思路是:
(一)課前準備。為了克服學生的怕學、不學,我主要采用微信、任務驅動等方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
(二)在課堂實施過程中。為了避免教學抽象、枯燥,我采取圖片、視頻、動畫、情境教學法,使教學變得有趣和具體。
(三)課后提升。為了檢測和提升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我主要采取視頻、網(wǎng)絡平臺和任務驅動法來解決。
二、教學過程
具體的教學過程為:
(一)課前列任務。包括三個內(nèi)容:提標準明目標、找資料做準備、看微課學新知。
(二)課前準備:(1)精心備課。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及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2)預做操作。擬出上課時向學生交代的注意事項和重難點。(3)實驗器材。準備好骨盆、布娃娃及分娩機轉模型。(4)實驗教室。整潔明亮,器材齊備。(5)學生分組。按成績、動手能力等強、中、弱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各取2名學生,組成6小組,形成“兵教兵”的氛圍,以分層教學分層評價達到個性化教學目標。
(三)課堂實施。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1)案例導入。案例導入,并展示學習目標。5分鐘。(2)實操訓練。案例為載體,設置任務環(huán),實踐中學習知識。55分鐘。(3)知識回歸。設置針對性練習,檢測學習效果。知識回歸實踐。25分鐘。(4)歸納總結??偨Y歸納,梳理知識結構,形成體系。5分鐘。具體為:
1.案例導入。讓學生登錄《分娩》精品課網(wǎng)站平臺,找到此次課的學習任務單,復習舊知,預習新知,根據(jù)案例來討論,以明確學習方向。然后讓學生觀看案例視頻,以引起興趣,并感受分娩不易,以德起課,并且以問題為引領,提出學習方向。
2.實操訓練。分為5個步驟:(1)教師通過提問,并利用課件進行規(guī)范示教講解。(2)讓學生觀看分娩機制的完整視頻。(3)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4)學生分組討論,進行組間評價。(5)教師利用模型針對錯誤操作重點講解演示。
3.知識回歸。(1)學生觀看3D視頻,以此讓學生熟練操作步驟,并且強化重點突破難點。(2)觀看真人分娩視頻,以完成課堂理論知識順利轉化為臨床實踐知識,也為后面的分娩接生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4.歸納總結。(1)歸納總結。梳理知識結構,形成體系,也可以在思維碰撞中整合、升華知識。(2)獎勵表揚體驗成功。將表現(xiàn)比較好的組進行重點點評,指出其勝出的理由,以便其他同學學習,也讓學生享受了成功,樹立了自信。(3)整理實訓室。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整理實訓室的習慣。
(四)課后提升。提問:(1)布置課后作業(yè),請學生思考枕右前位胎兒是如何通過產(chǎn)道的?以此提高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2)利用《分娩》精品課網(wǎng)站平臺的習題庫,來方便學生復習和鞏固此次學習內(nèi)容。(3)虛擬實訓室,利用虛擬實訓軟件,來強化練習和檢測實訓操作情況。
三、教學效果
(一)課堂效果最大化。本次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特別是信息化教學方法,在學生每個注意力低下點時合理應用,使課堂效果最大化。
(二)教學層次目標清晰化。根據(jù)學生理論考核及預習摸底,進行預備性評價及分組,劃分學生層次;制訂學生在操作學習后的學習成果和行為表現(xiàn),制訂層次目標;通過課堂表現(xiàn)、隨堂提問及技能實訓,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并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評,修正學生操作,最終達成教學目標,使得教學層次目標清晰化。
四、教學特色與創(chuàng)新
(一)學生在問中學,學會了思考答疑;在看中學,學會了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在動中學,互動式磨煉技能;評中學,多元化評價提高;改中學,分層糾錯達標,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化。
(二)將枯燥、抽象、學習困難、易失去興趣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轉化為有趣、形象、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助學平臺制作檔案袋評價和虛擬實訓軟件多種評價機制,使得運用、檢驗、評價一體化。
(四)利用模擬演示、3D視頻、真人視頻、虛擬實訓室,將抽象難懂的概念變得具體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