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牧羊曲》這首經典的歌曲是20世紀80 年代著名影片《少林寺》中的插曲,近年來我國甚至世界電影的歌曲創(chuàng)作量巨大,但能流行至此的優(yōu)秀經典作品卻并不多。 《牧羊曲》的創(chuàng)造性、傳奇性、文化標志性較為明顯,它特有的藝術性成為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古跡,表現出了通俗音樂的文化意義與藝術特征。
【關鍵詞】《牧羊曲》;經典;藝術特征;電影插曲
【中圖分類號】J676 【文獻標識碼】A
一、 《牧羊曲》的音樂藝術特色解析
(一)從《牧羊曲》歌詞來分析其藝術特征
《牧羊曲》的歌詞具有樸素清新,優(yōu)美動人的特點。《牧羊曲》的歌詞描繪出一個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同時又吸收了我國古典詩詞韻腳押韻的獨特之處,使得歌詞精簡凝練,古樸唯美。整首詞共分兩段,每段八句,互相對稱,結構規(guī)整,上下兩節(jié)的行數相同,句式相同,字數一致。規(guī)整的樂句中隱藏變化,每個字句都鏗鏘有力。這首歌的歌詞與我國古典詩詞一脈相承,音樂與傳統(tǒng)文化相互相交融,音樂的味道很濃。第一段描寫的是嵩山腳下的秀麗風光和牧羊少女的無暇形象,表現出16歲妙齡女孩對家鄉(xiāng)深沉的愛。第一段給人的視覺感受是日出時候的嵩山,這時少林寺的晨鐘響起,整個山中回蕩起悠然的鐘聲,潺潺的吸水與可愛俊俏的女主角手出場,她揚起鞭兒輕輕的驅趕山坡上的羊群,山坡上面還有跳躍奔跑的狗兒羊兒。這幅滿盈生活樂趣的畫面不僅色彩斑斕,還洋溢著動聽的樂音與沁人心脾的氣味。第二段描繪了牧羊美少女的遠大胸懷和志向。牧羊少女熱愛故鄉(xiāng),積極地生活,她并不是個尋常放牧女,她既聰慧靈巧又嫉惡如仇,具有獨特的女性魅力。
(二)《牧羊曲》的曲調與演唱體現其獨特的藝術性
《牧羊曲》曲調優(yōu)美動聽。描繪了許多實景,側面體現人物內心。歌曲以悅耳的旋律,悠揚的曲調,讓每個聽眾都為之陶醉。 影片中歌聲隨著畫面浮現,回響在整個山澗。觀眾眼前的優(yōu)美畫面結合著動聽的歌聲,給人置身其中的感覺。歌曲雖然很美但是通俗簡單,易于傳唱,很容易就刻在了觀眾的腦海之中。
二、《牧羊曲》與電影藝術的內在關系
(一)《牧羊曲》對電影的烘托體現其藝術魅力
《牧羊曲》與《少林寺》主題歌相互襯托,為電影意境與情感的表達起了重要的烘托作用。電影《少林寺》所要向世人展現的是一種消除惡勢力的正義精神?!赌裂蚯穯拘蚜巳藗儍刃纳钐帉γ赖淖非笈c渴望,對平靜而美好的生活的向往。電影《少林寺》自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播映,應時應景,就像一陣溫潤協(xié)和的春風,在人們的心田播種,給人們希望。
(二)《牧羊曲》的演唱對電影審美性的作用
《牧羊曲》歌聲和電影《少林寺》畫面的結合恰到好處,使得電影和歌曲都富有獨特的審美意境。電影本身是一種綜合藝術,由畫面、音樂、語言等多種藝術綜合而來。鄭緒嵐傾情演唱的《牧羊曲》與電影情節(jié)恰到好處,為影片《少林寺》錦上添花,30多年來,那個清純無暇的牧羊少女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了每個觀眾的心中,影片中她是一個表外俊美的少女,更是一個有著水晶一般的心靈。歌詞雖然精簡樸素,但是悠揚舒美的旋律,美麗純真的少女,真的是情景交融,相信這一段畫面一定能夠深深印在每一個觀眾的腦海里。
三、《牧羊曲》對電影音樂的創(chuàng)作意義
首先,無論是歌曲的演唱還是它本身的創(chuàng)作,必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受眾心理。改革開放初期,社會動蕩,人們對音樂的接受力勢必會有所變化。就電影藝術而言,類似于《少林寺》這樣的武打片出現,勢必會給大家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赌裂蚯非『梅线@樣的標準,所以受到大眾的一致偏愛。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的喜好更多變,所謂眾口難調。事實上,百家爭鳴,各具特色。音樂藝術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我們知道,電影中穿插的覺遠和白無瑕的感情,在歷史中不一定真實。這估計也是人們對電影藝術熱愛的原因之一。所以,拋開這部電影不說,《牧羊曲》這首歌單獨來聽也是十分悅耳動聽的是人們獲得美的享受。這表明,只要真正好的作藝術作品,完全可以超越所有外在因素,具有永恒性。
最后,想要創(chuàng)造出具有高水平的電影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者應該適當有創(chuàng)作習慣上的改變。有人認為,電影音樂不如以前盛行是受到電視的沖擊,有人說,新的時代,人們的喜好更多樣化;也有人說,人們的審美水平提高了,喜歡了更國際化的藝術作品。其實這些都不是關鍵因素,為什么創(chuàng)作者的水平不會大幅度呢?把握時代脈搏,挖掘人們潛在對藝術美的需求性,用真情打動欣賞者才是藝術存在魅力的根源。這一點,《牧羊曲》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侯宛昕(1995—),女,山西運城,山西師范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