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利
摘 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對話都應是富于個性化的。個性化閱讀可以從閱讀教學自身特點的需要,閱讀主體特點的需要等方面發(fā)掘潛在空間,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交流看法。實踐個性化閱讀就要采用合適的方法和正確的評價方法,以體現(xiàn)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教學;潛在空間;實踐方法;評價方法;彰顯個性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莎士比亞語。只有在大力張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之上,充分挖掘閱讀主體的閱讀潛能,才能使之豐腴厚實,有智慧,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需要。
一、實踐閱讀教學個性化的潛在空間
在閱讀教學中,只要我們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聯(lián)系語文教學實際開展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活動,實踐閱讀教學的個性化就有很多潛在的空間可以拓展,這里著重從閱讀教學自身特點的需要和閱讀主體的需要這兩個層面進行探討。
(一)閱讀教學自身特點的需要
閱讀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文本三者構成的多項互動循環(huán)過程。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以文本為載體,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內容非常廣泛,學生個人興趣、愛好不盡相同,所以對不同文學作品的興奮點和關注程度也會存在差異。文學作品具有開放性,雖然作者想通過作品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情感,但作品的意義、價值、作用等最終需要通過讀者才能實現(xiàn)。例如《社戲》一文中,小伙伴都是性格鮮明的,學習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在同學中挑一挑演員,看看誰來演雙喜,誰來演阿發(fā);六一公公這個淳樸的老人又由誰來演最合適。課堂上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事實證明:學生踴躍參加的活動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話劇演完了,學生觀眾又踴躍評價每個演員的得與失,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會了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表演與對話的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在方法與過程上,以學生討論、探究的形式為主,有效地引導學生把課文內容變?yōu)樽陨淼那楦畜w驗,即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領略課文的內涵,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中閱讀主體特點的需要
《新課程標準》認為,閱讀行為的實質意味著在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一種雙向的、互動的、互為依存的關系。作為閱讀主體的學生,鑒賞水平和情趣是多樣的,內心世界是立體的,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需要也是多層次的,教師在閱讀中是介于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人,是引導者、點撥者、啟發(fā)者和激勵者。學生閱讀的“個性化”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決定了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時刻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與困惑,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巧妙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全面的互動學習中調動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形成分析探討問題的、鍥而不舍的動力。
二、采用適當?shù)姆椒▽嵺`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每一篇課文,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偏好,這是學生的個性使然。所以,每當學生們接觸一篇新課文時,我們就應該鼓勵他們選用自己認為最有效的方式來閱讀,讓學生的個性在閱讀中得以顯現(xiàn),有的學生喜歡默讀,有的學生邊自讀邊旁批,有一些學生喜歡運用參考書進行合作探究,等等。我們盡可以讓學生各顯神通,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各有所獲。這種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閱讀課文,閱讀教學的個性化也得到了實現(xiàn)。
2016初中語文采用新教材,每一單元都安排了自主閱讀文章,在教學人教版七上《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時,筆者特地安排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閱讀,以理清頭緒。在課堂上,學生們有的拿出課前查閱的關于海倫.凱勒的生平介紹、圖片,與小組里的同學討論;有的邊自讀邊旁批,梳理出自己的感受和不懂的問題;還有的幾個一伙兒,拿著課本,抑揚頓挫地讀了起來……一節(jié)課下來,他們已經把這一課的提綱都列好了,筆者所擔心的學生對時代背景的困惑,顯然已經迎刃而解了。而且,從學生的反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所掌握的相關知識比我準備好的材料還要豐富得多。
(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獨特感受
在上《植樹的牧羊人》這一課時,其中有一個問題是“為什么說他做到了上帝才做的事情?在荒漠種樹你覺得他傻嗎”?學生們都展開了與文本間的對讀,能從不同角度來闡明文中牧羊人的偉大,他的堅持、他的默默奉獻的精神。當回答她傻嗎?學生由于個體閱讀的差異,有些學生說他傻,一個人在這樣的荒漠中堅守了這么多年。有的學生說牧羊人最后把荒漠變成了美麗富饒的田園,是我們值得尊敬的人。由于受家庭、性格、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個性的差異。學生的個性張揚需要教育者給予其張揚的環(huán)境,作為閱讀教學的主導者、組織者,教師獨具個性的教學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來說,單一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了。在這個細節(jié)中,學生提供了一個看似與課文無關的答案,但筆者沒有澆滅這個性的火花,讓他盡情發(fā)表了他獨特的見解,充分展示了他的個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張揚個性,進行多元有效地閱讀,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三)讓學生交流不同看法,在不同理解中求同,在相同理解中鼓勵求異
1.在不同理解中求同
個性化閱讀并不意味著學生怎樣解讀文本都是正確的。伊瑟爾曾經說:“文本的規(guī)定性也嚴格制約著接受活動,以使其不至于脫離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結構,而對文本的意義作隨意的理解和解釋”。正因為如此,教師心中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應有一把尺來衡量。
筆者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時,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討論阿長的人物形象。筆者拋出一個問題:“你喜歡不喜歡阿長這個人?請說出理由來好嗎?”于是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有學生說喜歡阿長的,理由是她樂于助人,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她卻能做得十分完美。雖然沒有文化,看起來粗俗,但卻很希望別人一生平安。但筆者不滿足于已有的答案,而是繼續(xù)追問:“這兩位同學閱讀較認真,并能說出喜歡阿長的理由,很不錯!其他同學還有別的看法嗎?”過了一會兒就有學生說不喜歡阿長的,理由有三個:一是她常喜歡向人們絮說些什么事,總引起家中的小風波。二是睡相不好,侵犯了“我”的睡覺權。三是特別的迷信。
筆者繼續(xù)鼓勵:“敢于談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還有其它看法嗎?”有一個學生綜合兩種觀點,說:“我認為總體來看阿長是個好人。結合身世來理解:她的管教方法不適合兒童心理,但出發(fā)點是好的?!?/p>
教師引導:“還有補充嗎?請再往深處想一想!”這一引導,就引出了兩個孩子的精彩發(fā)言。
學生1:我喜歡阿長。盡管她出身低下,連名字都不為人所知;盡管她沒有文化,不能分辨“規(guī)矩”和“道理”的好壞;盡管她青年守寡長年在別人家做工,但是她卻有一顆赤誠的心,尤其是對孩子的心理體察得細致入微。
學生2:我喜歡阿長。買《山海經》這件事足以看出她對小主人的熱心。我想,這也許正是魯迅對長媽媽念念不忘、多次在作品中寫到她,對她充滿了感激、敬意、懷念的主要原因吧!
由此,學生對阿長這個人物形象的認識很快達成了共識。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體驗和思考,受到情感體驗和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在相同理解中求異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去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背影》這篇文章時,在分析父親去買橘子時的一連串動詞時,學生都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濃濃的愛。這時,我們班一學生站起來說:“老師,假若我是朱自清,看到父親這樣艱難地爬月臺為我買橘子,我不會只在車上流淚,我一定要親自去買橘子?!边@一石激起了層層波瀾。
“為什么?”這個問題出乎我的意料,我就順勢問了過去。
“要是朱自清去買橘子,那還會有《背影》這樣膾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作品嗎?”一學生反駁道。于是接下來我們就對“究竟應該由誰去買橘子”而展開了討論。
一學生說:“我認為朱自清應該自己去買橘子。讓父親覺得自己長大了?!畠盒星Ю锬笓鷳n,在父親面前要證明自己可以獨立了,這也讓喪母、賦閑的父親心里得到安慰。到這里,我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都說得有道理,我覺得究竟應該由誰去買橘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暢談了自己的看法,展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語文課程的內涵是豐富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反映往往是多元的?!熬烤箲撚烧l去買橘子?”這一問題的提出,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而且使學生的參與變得真情投入。他們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到反映,他們的語言能力在爭辯交流中獲得了提升。他們成為真正的閱讀的主人。
三、教師適時進行正確地評價,增加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有時還可能遇到些疑難和困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若能對學生獨特的見解作出正確的評價,讓學生在體驗的交流中、觀點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及他人見解的合理性,并采取各種幫助自己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最終實現(xiàn)對課文的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侗秤啊肥浅踔薪滩闹械闹攸c篇目,筆者在學生學習完整篇課文后,特意安排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還特地提醒學生,這個感受不僅是單純針對課文,也可以聯(lián)系到我們現(xiàn)在和學生自身的情況。幾分鐘后,學生就開始談自己的看法。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剛開始學生顯然沒有真正感受到《背影》中這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摯的愛,他們認為課文中所寫的事只是小事,因此產生了不以為然的情緒。此時如不作出正確的評價,加以適當?shù)囊龑?,將討論引往正確的方向,不僅本課的情感教學目標無法達到,更會使學生在思想上陷入誤區(qū),所以筆者采取了因勢利導的方法,順著學生的思路,及時將學生的討論導引進一個更加深入的境界??梢哉f,正確的評價加上恰當?shù)囊龑盏搅艘庀氩坏降男Ч?/p>
《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泵裰鳌⒑椭C、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張揚個性,體現(xiàn)主體地位,這是我們教師的追求。閱讀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閱讀的主體也有不同的需要,從這兩個方面來研究,就可以發(fā)現(xiàn)實踐閱讀教學的個性化還存在著潛在的空間,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發(fā)掘與探索的。
參考文獻
[1]黃濟,王策三 《現(xiàn)代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霍華德·加德納著,沈致隆譯《多元智能》新華出版社,2004年3月
[3]邵瑞珍,皮連生《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
[4]鄧志偉《個性化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5]楊雁斌《創(chuàng)新思維法》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年
[6]肖川等《造就自主發(fā)展的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0